【摘要】以具體實例說明了英語閱讀中思維導圖的運用可以幫助學生不斷降低閱讀的難度開拓他們的視野,改變了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例分析
【作者簡介】葛兆艷(1982- ),女,漢族,安徽淮南人,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區民生中學,中學一級,大學本科,研究方向:中學英語教學。
2011 年國家教育部頒布了相關要求,針對初中畢業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做出了規定:需要畢業生能夠聯系全文來推斷文中少量關鍵生詞的意思;在閱讀之后可以理清文章各部分的邏輯;閱讀中能夠分析出全文主旨,理解故事梗概并推測出故事可能的后續發展;對于某些題材的文章要求能讀懂;在應對不同的閱讀環境是有效運用各種方法捕捉文章信息;熟練使用各種英語輔助資料幫助英語學習;要求畢業生的課外閱讀量大于十五萬詞匯。
根據這一要求,能夠看出對于初中生而言,僅能夠理解所閱讀的文章內容是遠遠不夠的,還需培養學生理解材料的能力和方法,這就要求學生要學會理解文章的思維模式和閱讀文章必要的策略和技巧,從而根據這些要求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
一、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如今傳統的英語教學中,過多的對材料中的詞、句進行講解,要求學生只背誦重點詞句,往往忽視了如何教會學生從整體上理解文章的含義。這種只關心詞、句的教學方法給學生也帶去了錯誤的引導,使得學生在閱讀學習上越偏越遠。而且學生在英文寫作中也會錯誤頻發。此外,教師把主要精力放在對閱讀材料中的詞、句和知識點的分析上,卻忽略了對材料本身的整理、分析、理解。導致學生僅僅停留在對于閱讀材料的表層含義的理解,成為 “井底之蛙”,這種教學方式方法極大的阻礙了學生在進行閱讀學習的興趣,甚至會對學生產生負面的影響,使得學生難以接受英語的相關教學,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以后的學習能力,致使學生閱讀水平很難提高。而思維導圖在英語閱讀中的運用就可以克服這些缺點,極大的發揮出思維和注意力的全部作用,幫助個人從整體上理解記憶整篇文章的知識內容。
二、思維導圖的含義
英國著名學者東尼·博贊(Tony Buzan)在 19 世紀 70 年代初期創立了一種新型筆記方法,被稱為思維導圖法。該方法通過圖形來幫助進行發散性思維,這一方法能夠最大化得模擬人腦的思維方式,并且操作方式簡單,是具有重大意義的方法。它是表達發射性思維的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簡單而且快速,是一種新型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具有發散思維的特征,要把思維和注意力集中到中心圖形上,由中心圖形向四周發散出成千上萬個關節點,每個點代表于中心圖形相關聯,而每個關節點還可以繼續以自己為中心向外發散,進而呈現出一個放射性的結構。思維導圖應用于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也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措施。
三、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下面就人教版新目標Go for it 八年級上冊Unit10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 will have a great time! Section B 2b閱讀文章為例,展示閱讀課上思維導圖的具體應用過程。
1.快速閱讀。讓學生快速瀏覽整篇文章,并從a. If people have problems, they should get advice from an expert. b. If people have problems, they should talk to other people. c. If people have problems, they should keep them to themselves.三個選項中選出這篇文章的大意。通過快速閱讀,學生發現這篇文章的大意是:如果人們有了問題,他們應該和別人交流。
2.細讀。細讀文章。這篇文章共三個段落,帶領學生分段理解文章。第一段,一邊引導學生分析文章內容,一邊畫出思維導圖(圖一)。畫出思維導圖之后,讓學生通過這個思維導圖來復述第一段文章內容。看著思維導圖,弄清了第一段的內容和結構以及關鍵句型,學生很容易就將第一段的內容復述了出來。
學習文章第二段時,我先引導學生分析第二段內容,分析完內容之后,鼓勵學生先自主完成思維導圖,然后同伴交流,最后再小組交流。這時教師可以邊指導,邊觀察,然后請同學們把小組交流的最終結果展示到黑板上,帶領大家進行點評,指出優缺點,幫助學生了解這一方法,培養學生今后的自主學習能力。思維導圖這一方法的運用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使教師更了解學生,學生也能夠更加有效地進行學習,分組討論的效率也更高。最后把我的思維導圖(圖二)展示給學生。并告訴學生思維導圖沒有固定模式,可以緊扣文章內容自由發揮,激發學生們的創造力。
文章第三段,當作家庭作業,讓學生們自己回家獨立完成思維導圖。通過學生們的作業,可以發現,他們對思維導圖這種形式的作業非常感興趣,作業完成的相當棒,出乎我的意料。就連平時不愿意交作業的學困生都自覺交上了自己的作品。所以思維導圖在英語閱讀課中的運用能極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潛力,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從而真正提高閱讀能力,而不是僅僅局限于字、詞、句的理解和背誦。以下是部分學生的思維導圖作業。
綜上所述,在進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導圖的引導下能形成全局觀,自主構建知識網絡圖,對所學內容有一個整體把握。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既是主動參與閱讀的過程,也是訓練邏輯思維的過程,可有效提升學生閱讀的興趣和理解能力。英語閱讀中思維導圖的運用可以幫助學生不斷降低閱讀的難度,開拓他們的視野,改變了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和寫作業的方式,讓學生們感到英語不僅僅是枯燥無味的背誦,從而充分發揮英語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參考文獻:
[1]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八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井琳琳,李倩偉.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8):98-99.
[3]汪玨.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中的運用[J].閱讀寫作, 2017,(27):130-132.
[4]靳真真,趙紅路.思維導圖指導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37):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