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時期是剛開始對人生進行認知的時期,在這一階段,如果對幼兒的能力從各個方面加以鍛煉,不僅有助于幼兒學習新的知識,同時還可以促進其智力的發育。審美能力體現在對事物的創新方面,創新思維的發展是基于興趣基礎之上的,與此同時,創新也是幼兒教育的主要內容。在開展幼兒教育工作中,應該注重創新思維的融入。鑒于此,本文就幼兒美術教育創新思維的培養展開探討,以期為相關工作起到參考作用。
關鍵詞:幼兒美術教育;創新思維;培養
一、幼兒美術教育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意義
幼兒教育思維創新的體現也就是思維獨立性,同時創新思維也是思維活躍性的體現,對幼兒的創新社會進行培養,不僅要培養幼兒的思維模式,同時還要培養其對思維的意識,這就需要從情感教育以及創新技能等方面對幼兒進行熏陶,幼兒教育工作中,創新思維都有重要課題之一,在對該方面的內容進行培養時,需要促進幼兒發揮出各自才能,尊重幼兒的特有個性以及其中觀能動性;其次,培養幼兒的創新技能,還包括對其實踐能力的培養,親自動手感知實踐活動中的樂趣,通過引導學生對材料進行收集和分析,來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最后,創新情感合理使用,可以激發幼兒的能動性,從而為其樹立堅定的信念以及學習的興趣,通過對幼兒進行智力以及情感的雙重教育,能夠有效促進創新意識在幼兒心目中構建。
二、美術教育的現狀
近年來,雖然市場經濟以及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幼兒教育更加重視,因此,美術教育在家長以及老師們的心目中你也得到了明顯的提升,成為激發幼兒創造力重要途徑,如今常見的手工DIY既是對學生進行美術教育的有效方式。因手工DIY可以根據幼兒自己的意識形態充分體現出幼兒的動手能力以及想象力,從而制作出自己喜歡的東西。在此過程中,借助老師以及家長的配合,能夠使幼兒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因此,手工DIY可以對幼兒美術能力的培養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三、幼兒美術教育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思考
(一)學生思維方式的創新
對學生而言,美術課程具有靈活性以及豐富性等特點,能夠對學生的發散思維進行培養。美術教育課程對幼兒時期的學生而言,不僅可以培養其創新思維,同時對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以及審美能力有著很大的幫助。同義務教育中的美術教育相比較而言,幼兒時期的美術教育,其目的主要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對事物的感知,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思維的形成,離不開學生對情感以及道德的認知,通過對幼兒創新思維進行培養,在此過程中,可以提高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以及讓學生享受創作的過程,從而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
(二)教學方式的創新
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教學方式,分組學習的教學方法對幼兒美術教育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每個學生的幾首能力以及思維方式都有各自的特點,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工程中,不能以全篇而論的方式對孩子們進行教育,應該注重對學生興趣的關注,針對性的開展分組教學。分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們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相互討論,相互合作,給學生們營造一個和諧美好的學習環境,幫助他們學習來自不同學生的構思創意,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散。
(三)引導學生學習
幼兒時期正式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的使其,在這個階段,他們會對自己生活中所遇到的所有事物充滿好奇,因此會產生觸摸以及拆卸等行為,面對這種現狀,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對周邊的事物進行觀察,多嘗試,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倡導學生體出疑問,面對學生提出的各種也許在教師看來是毫無邊際的問題,教師應該耐心的給予解答,從而豐富學生們的視野,增長學生們的知識。幼兒美術教學注重的是對學生思維方式、情感表達以及認知事物能力的培養,因此,為了更好地實現美術教學的效果,教師應該靈活應用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們對學習的興趣,使他們對美有所認知,并且去喜歡它們,引導學生認知美、享受美以及追求美,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美術教育的價值。
(四)創新思維要求講解由單一變為多元
幼兒教育中創新思維需要兒童通過視覺標記、符號以及代碼將社會事物從意識形態中表現出來。要實現這個過程就需要對幼兒的想象力有較高的要求,幼兒的想象力要比成人豐富,并且其可塑性強,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快。對于一切美好的事物,只有學會發現,才能去加以創造。美術老師應該將學生引進自然,讓真實的自然美好事物激發學生們的想象,蜿蜒的小路、潺潺的小溪以及起伏的山巒都能使學生清晰的認識到自然界中的線條美;湛藍的天空、浩瀚的大海以及繁茂的樹林都能使得孩子感受豐富的色彩。同時,老師要以多種多樣的形式對美術教育課程進行設計,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氛圍以及課堂內容,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五)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在美術教育中,教師應該更加關注對學生創造意識的培養,以及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對情感的發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將作品進行交換,然后對其他學生作品進行評比,對于受歡迎的作品予以獎勵。同時,教師還應該對每個小朋友的作品給予點評以及指導,在對學生作品給予意見的同時更應該指導學生去更好的創作,對于表現突出的方敏予以肯定。
(六)注重創新過程,淡化創新結果
對于幼兒美術教學過程中創造過程性的理解有如下兩點:①對幼兒的創造性精神加以培養,該方面的內容主要體現在幼兒對美術進行創造的過程中,這就需要在課堂教學中,老師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幼兒對學習美術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②培養幼兒的創造精神這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教師應該在開展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教學機會對幼兒的創造性進行培養,并不是做短期培訓,這樣一來能夠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對幼兒進行美術教學時,教師可以將趣味元素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以此來不斷激發學生對繪畫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創造力以及想象力。
參考文獻:
[1]馮雪婷.愛美術勇創新勤動手——《變廢為寶》教學案例[J].考試周刊,2017.
作者簡介:郭志平(1973—),山西朔州人,主要研究方向:美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