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如今,互聯網正迅速的改變著我們的生活。而從思想政治教育角度來講,互聯網為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與管理辦法,而能否應用互聯網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的挑戰。本文分析了互聯網給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提出了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思路。
關鍵詞:高校教育;思想政治;互聯網
互聯網已經成為學生生活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無時不刻不在影響著學生的心理、人生觀、價值觀。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互聯網普及的情況下越來越力不從心。教育工作者必須順應時代發展形勢,積極提高自身互聯網應用能力,運用網絡優勢,妥善應對互聯網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據新形勢革新思想,創建網絡管理平臺,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互聯網環境下迅速開展。
一、互聯網時代給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學生思想受網絡影響日漸加深,學生的社會價值觀等極容易被網絡言論改變。當今學生對互聯網的利用率非常高,主動性強,從網絡信息上來講,教師依然有思想深度與理論理解,但不再有信息優勢,這就對教師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環境下,如果能夠利用好互聯網的思想傳播、塑造作用,建設互聯網平臺,通過引導,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更有實效,發揮更大作用。
二、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
雖然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但是傳統的知識傳播媒介紙、筆、黑板等依然還會是學校知識的載體,在短時間內不會改變。不過,在經過調查后發現,大學生學習動力相對高中下降明顯,對于這些已經接觸了十幾年的紙、筆,傳統的課堂教學多會感覺興致缺缺不認真聽講甚至逃課現象普遍。反之對于互聯網上的知識、言論瀏覽、評論欲罷不能,這一情況使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工作更難開展,而采用網絡教育,將網絡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是必須思考的問題。
(一)大學生面臨的挑戰
網絡改變了傳統的生活方式,學生從網絡上自由獲得各種信息,成為學生看世界的重要窗口。在為學生帶來便利的同時,一些消極言論也迅速傳播,學生辨別能力差,難以分辨真假,很容易被利用。一些拜金、享樂主義、利益至上論對學生產生沖擊,在遭遇一些困難后很容易對這些世俗、消極思想產生“共鳴”,加之不需要面對現實,不用面對面,給了學生很大安全感,肆意發表消極言論,更成為不良網絡信息傳播者,在對真實社會社交生活產生隔閡的同時使價值觀難以找到正確方向,也使網絡環境更為復雜。
(二)教育工作者面臨的挑戰
學生可以從網絡上獲取到各種最新信息,這些信息雖然真偽難辨,但很可能更加全面,而不是被壓縮的課堂知識點。教師往往并不關注網絡情況,也沒有時間整天泡在網絡上,但網絡每天都有大量信息更新,出現很多新名詞,新思想,從而使學生有一種思想上的優勢,老師反而給學生一種與時代脫節的感覺,形成代溝,加之一些網絡誤導,使學生認為老師思想古板,對教師地位造成挑戰,對教師教育工作也產生抵觸心理。
(三)傳統教育方式受到的挑戰
互聯網環境下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獲取各類信息,自由發表言論而不被追究。如果自幼受到傳統教育,在每天面對西方自由思想的沖擊下,很難保持本心,被西方思想吸引、同化,從而使多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大打折扣甚至被全盤否定。而傳統教育方法、方式在互聯網快速的思想傳播與灌輸下難以為繼,越來越受學生抵觸,加之網絡上對教育的各種質疑,給教育工作帶來很大挑戰。
三、如何在互聯網時代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1)思想政治教育要有“跨界思維”。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突破傳統思維束縛,適應互聯網環境,收集處理網絡帶來的多維信息,針對學生主體意識強的特點,可以開展廣泛的跨界合作,利用互聯網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環境,傳播大學精神,以長久對學生思想產生影響。通過網絡信息資源的整合應用,主動與學生共享正面信息,多部門聯合刪選、過濾網絡信息,可以正確引導學生。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與學生進行零距離接觸,傳播理論知識,分享正面事跡,培養學生歸屬感,激發學生社會責任感。
(2)教育工作者要提高網絡信息素養。傳統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有較高政治理論水平,堅定立場與道德素質,而在網絡環境下,互聯網應用能力是必須強化的基礎素質。教育工作者不能只了解網絡,而是要從思想上接受網絡帶來的變革,并能夠利用這種變革產生的力量,主動學習,開設專門網站宣傳政治教育在互聯網上的主導地位,引導輿論方向;建立、加強信息優勢地位,繼續保持思想政治信息優勢,將正確、有益信息應用到教學中,加強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做針對性宣傳教育,使教育與時俱進。
(3)創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平臺。基于互聯網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建立全方位的宣傳平臺,整合各種宣傳站、聊天工具、社交平臺,融合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力求發展成為學生看得到、愿意看、有啟發、可參與的網絡教育平臺。要以平臺為陣地,關注學生思想動態,收集學生喜好,方便開展針對性教育工作。對于不良信息與網絡言論風氣,及時澄清與解讀。與新媒體互動,宣傳,確保主流價值觀在正確引導下,使學生在不斷耳濡目染下自覺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四、結束語
互聯網傳播速度快、信息更新快,時代氣息濃郁,對學生思想影響很大。要想做好當今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須改變傳統教育思想與方法,投身網絡,充分利用網絡優勢,采取跨界聯合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減少不良思想、風氣對學生的侵染,在網絡上建立思想宣傳營地,占領網絡制高點,使教育工作與時俱進,更有實效。
參考文獻:
[1]李金.“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徑選擇[J].學術論壇,2016,38(2):159-162.
[2]白潔.互聯網思維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融入性研究[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9(1):48-52.
[3]張寶君,劉靜涵.“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載體探究[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44(1):114-119.
作者簡介:王玉玫,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