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帆 李俊梅
摘 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思想政治理論課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如何結合起來已成為各高校研究的重要課題。高等學校應理清思路、準確定位、設計人才培養目標,探索適合高校發展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應用型人才;教學改革
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人才培養的方向、人才質量的重要保障,肩負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教育任務,是對大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大學生的頭腦,這是我黨教育方針的具體體現,也是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的保證。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推進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思政課教學改革,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一、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時代意義
應用型人才的本質特征是具有扎實的專業技能和實際應用能力,即具有明確的專業性、實用性、實踐性和高層次性。因此,要求應用型人才既要掌握過硬的專業理論知識,又要掌握基本的專業應用技能,關鍵是還要具備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
應用型人才是能夠將科學技術創造性的應用于生產實踐的人才。是當代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方向,21世紀的競爭實質上是人才的競爭,目前中國正處在從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轉變的階段,能否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處于領先地位,建設創新型國家,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關鍵是加快培養大批能把科技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在生活實踐中服務社會,并不斷創新的應用型人才。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當中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核心,一個是解決思想認識問題,一個是解決政治方向問題。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社會主義理論戰線的最前沿,是高等學校學生成長成才的必修課,是培養各級各類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的價值觀,培養良好的公民道德與社會責任感,學會學習,協作和溝通。在提升專業技能的基礎上,不斷提升政治素養,思想素質,品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從而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強后備力量。因此,在應用型人才應具備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當中,除業務素質和專業能力外,其他素質和能力的培養都應該是思政課教學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之間的結合點。
三、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思政課對策研究
思政課培養應用型人才主要通過重視實踐教學,不斷建立和完善課堂內外實踐,校內校外實踐多個層面結合的實踐教學,從單一走向綜合,從封閉走向開放,努力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1)改革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通過講授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學生進行比較系統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教育,從而使學生提高自身的理論思維水平、科學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使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愿分組,選擇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形成過程中所吸取的各種思想作為演講內容,通過搜集、整理資料、制作PPT等實踐活動,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主要講述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科學發展觀,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話的理論成果,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更加堅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學生在學習時,要根據所學的理論知識,從實際出發,開展社會熱點問題調查,以改革開放為背景,編寫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形勢與政策》課是緊密結合大學生的思想實際,通過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國內形勢政策、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關系基本知識的教育,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及時了解和正確對待國內外重大時事,使大學生在改革開放環境下有堅定的立場,較強的分析能力和適應能力的課程。可以在給醫學生講授“構建健康中國”專題中,通過開展“最美醫生故事會”,勾勒白衣天使的大美形象,詮釋仁心仁術的生動內涵,讓醫學生通過收集素材,圖文并茂,用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一個個感人故事來詮釋著對“醫乃仁術,救死扶傷”的深刻理解。讓學生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醫德醫風教育,培養他們的職業責任感和奉獻精神,激發他們投身中國衛生醫療事業的熱情,同時也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表達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
(2)改革傳統的評價方式。面對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要求,高校思政課要適應應用型轉型發展的新需要,就必須改革傳統的評價方式,建立全方位、立體化的考核體系。因此,必須建立科學的、多元化的思政課考核體系。例如,考試成績按筆試占50%,考勤10%,作業5%外還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學生上課的表現,比如上課積極發言,或者踴躍參加活動由教師按10%計入學生本學期思政課總成績;②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的表現,將社會調查,志愿活動等成績按10%計入期末總成績;③學生實習表現,實習是學生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習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模擬仿真的工作環境,是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實踐環節,可以將這部分成績按15%計入學期成績。
四、結語
思政課教學不能靠單純的理論說教,一定要因材施教,讓教學活動和學生需求緊密聯系在一起。根據學生特點及現代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要求,通過整合教學內容、注重實踐教學、改革教學方法等,真正發揮思政課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白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探究——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學[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2):265-266.
[2]婁剛,陳磊,李太航.應用型人才培養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若干思考[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6,18(3):122-125.
作者簡介:陶帆(1972—),女,云南昆明人,講師,文學學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李俊梅(1973—),女,云南普洱人,助教,工學學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通訊作者:李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