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河北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安烙畫藝術的保護與傳承面臨著多種阻礙:從事烙畫人員專業性較低、政府相關的法律保護制度不健全、商家為了利益采取不正當手段等等,加強成安烙畫藝術的保護與傳承迫在眉睫。本文通過分析成安烙畫藝術存在問題的原因,從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的創建、政府須提供制度環境的支持和智囊機構提供的信息支持三個方面探索成安烙畫藝術的保護思路,旨在使成安烙畫這一傳統民間藝術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安烙畫藝術;保護;傳承
成安縣所處河北省南部,屬于古時的燕趙大地,該地人杰地靈,成安烙畫在這廣袤的土地上生根發芽,就如一顆璀璨的藝術明珠熠熠生輝。成安烙畫取材廣泛、風格粗獷,多用于反映生活中的植物、動物以及其它一些常見的場景,成安烙畫技藝已經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然而,近些年來,成安烙畫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相關的烙畫藝人所剩無幾,使得成安烙畫面臨失傳的尷尬局面。因此,加強成安烙畫藝術的保護與傳承迫在眉睫。
一、河北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安烙畫藝術的困境
首先是從事成安烙畫人員的專業水平低下。從事烙畫的許多人大都來自民間,沒有受過正規美術專業的教育,僅憑他們難以專注烙畫藝術的研究領域,也難以從理論上對烙畫進行概括總結。在烙畫興盛時期,由于其工具材料的便捷性,烙畫畫法門檻的易入性,讓許多沒有專業學習經歷的民間藝人一涌而上,市場上由此產生了大量缺乏原創精神以復制現成名人畫作的現象,由此讓人們對烙畫產生一種定位低端的廉價工藝品的負面評價[1]。
其次,政府相關的法律保護制度不健全。一些烙畫生產商盜用成安烙畫的著名商標,以次充好,甚至遠銷海外,這嚴重阻礙了成安烙畫企業的經濟效益,對成安烙畫知名度產生影響,也使得烙畫產品的銷量每況愈下。還有國家授予的外觀設計專利權常常被任意仿冒,以低廉的價格在市面上出售。同時由于政府支持的力度不夠,很多藝人經濟來源不穩定,也使一些從事烙畫藝術創作的民間藝人因為生計問題而被迫放棄烙畫。
最后,不良商家采取不正當手段以獲私利。很多私企為了追求高額的利潤,采用不正當的競爭方式,模仿所謂名人的作品,并通過特殊的渠道進行銷售。從事成安烙畫的企業內部不正當競爭現象嚴重,不惜花重金購買其它企業內部的烙畫技術,導致企業內部技術人員不堪誘惑而泄露了傳統的烙畫制作工藝,嚴重打擊了創造者的生產積極性,對于成安烙畫藝術的傳承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安烙畫藝術保護的思路
(一)文化創意產業是成安烙畫藝術保護的重要途徑
文化創意產業具有強融合性、高附加值以及高知識性等特征,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國際社會各個國家都在爭先恐后地發展文化創意產業[2]。對于河北省南部的成安縣而言,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趨勢,大力發展烙畫產業有助于烙畫藝術的保護與傳承,也可以帶動地方經濟,促進地方相關產業鏈的發展,為我國發展市場經濟作出一定的貢獻。烙畫非物質文化創意產業是基于烙畫傳統文化,并融合了時代精神和社會需求的新興產業。
企業為主體,形成烙畫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烙畫文化創意產業集群是指在一個特定的產業集聚區內,企業間形成規模效應,通過交流烙畫技術,分享信息資源等形式,來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生產成本,獲得最大的利潤。首先,成安烙畫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應以烙畫文化產業為重點,建立以烙畫設計、烙畫生產、烙畫原料以及烙畫銷售為輔助的烙畫文化創意企業聚集區。同時,形成教育培訓產品發布以及產品營銷策劃等配套的企業集聚區,成立由支撐機構文化創意產業組成的企業組織。通過打造這種以區域品牌為依托,多重交織的產業鏈,可以大大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對于烙畫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無疑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創建品牌企業,加強企業影響力。通過大力生產不同功能用途的烙畫文化創意產品,帶動相關的烙畫工業園建設和發展,實現產業學術研究的一體化。
(二)政府提供制度環境的支持是成安烙畫藝術保護的必要條件
河北省政府需要健全相關政策以加強對烙畫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制定相關的法律性保護制度,以改善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安烙畫藝術的現狀。加快出臺相關的配套政策的同時,政府要加大對成安烙畫文化創意產業的資金扶持力度制定,通過傾斜政策、立法手段引導來完善相關的文化保護政策和制度,深化體制改革,從服務出口、鼓勵文化產品等方面進行相關政策的完善。建立健全成安烙畫文化創意產業監督制度,通過制定完善的成安烙畫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監督管理機制,從地方規劃系統、國家、國際三個層面進行法律監督,加強社會公眾和大眾媒體的監督,從而實現對成安烙畫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
(三)智囊機構提供的信息支持是成安烙畫藝術保護的有力保障
成安縣具有大量的烙畫人才和藝術家,應該通過高校、科研院所機構等加強產學結合,充分利用烙畫網上市場技術和烙畫數據庫來為成安烙畫企業提供最前沿的烙畫技術,為了烙畫產品的上市打下基礎[3]。制定成安烙畫文化創意產業戰略,通過市場調研、研討等形式為相關的成安烙畫文化創意產業提供可行性的建議,充分挖掘市場信息。 筆者認為還可以加強政府和民間的文化交流活動,通過開展烙畫展示,助推烙畫文化的創新,引進文化創意人才,為成安烙畫創意產業的發展注入創新力量。
參考文獻:
[1]林偉.當代民間烙畫發展之路[J].大眾文藝,2014(06):42-43.
[2]朱孟婷.場域視角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以桂劇為例[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16(13):242-243.
[3]吳芳.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型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J].大眾科技,2017(6):136-137.
作者簡介:王靜(1980—),女,河北石家莊人,碩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