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波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以及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對于目前初中生物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進行初中生物教學的研究與探討,從而加強生物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的緊密連接,提升生物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將對此進探究,從而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
關鍵詞:初中生物 生物教學 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5-0-01
初中生物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能夠在貼近大自然的同時與人類實際生產活動緊密結合起來,所以需要重視起生活化教學,從課堂教學形式、教學內容、教學手段以及生活化的生物作業布置等層面上進行著手,從而拉近學生們與生物知識之間的距離。本文將以初中生物開展生活化教學的基本內涵為著手點,針對目前初中生物的發展現狀,提出加強初中生物生活化應用的具體措施,希望能夠為初中生物教學的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一、初中生物開展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意義
在傳統的生物課堂中,學生在學習生物概念時會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因為其生物知識往往較為抽象,所以初中生物開展生活化教學,從教學內容上來看就能有效地拉近學生與教學知識之間的距離,增強學生們對于生物知識的理解能力與認識能力[1]。
其次從教學發展的角度上來看,生物課程標準中對于學習目標有著一定的解讀,即設立知識性目標、技能型目標以及情感性目標,而生活化教學恰恰能夠從這三個目標上進行優化,從技能上讓學生們掌握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內在關聯,并且提升學生們的課堂參與程度,通過鼓勵學生們體驗、參加、交流的形式,來增強學生們對于生物學科的認同度,促進學生們生物知識與生物技能的有效養成。
二、加強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應用的具體措施
1.發掘生活中的生物知識,優化教學內容
在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過程之中,首先要從教學內容進行著手,從而實現生物教學內容的優化,以生活化的情境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設計,加強日常生活與學科教學之中的聯系。例如在學習“生物變異”的知識點時,可以讓學生們每個人都帶一個蘋果,通過分享與品嘗,發現這些蘋果具有不同的色彩、大小以及品種,同樣都是評估,但是在不同的環境中會產生差異化的變化,成為不同的品種,這就是將教學內容生活化的具體體現。
另外在學習生物對于環境的適應性時,就可以帶領學生們走入到大自然之中,去體會大自然之中真實的現象,學生們通過在室內的體溫與室外的體溫調節過程,來體會人體變化,感受到自身對于環境的適應性調整。于此同時還有一些生物在自然之中也會因為環境的變化,而表現出調節、適應的特征,如變色龍等。學生們通過挖掘生活中生物知識的方式,來實現對于生物教學內容的吸收與理解,并且由此得出生活的感悟,是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應用的重要體現,教師需要積極發掘生活中的生物教學資源,并且將此類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之中,引導學生們主動對生活中的一些生物變化進行觀察、理解與分析,從而培養學生們的學習能力、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及總結規律的實際能力[2]。
2.完善課程結構,注重課程設置
初中生物教學的課程結構設置不是僅僅以理論知識為主要內容,而是要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以社會實踐、實地考察以及動手實踐等形式,鍛煉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在學習科學知識的過程中,單一的理論教學是無法滿足學生們的個性化成長需求的,所以還是要讓學生們進行自主性的探索與學習。利用課下時間來帶領學生們去觀察校園內的一些有趣的生物現象,例如燕子筑巢,鳥兒爭奪領地。在樹蔭下乘涼往往會比房屋陰涼處乘涼要更為涼爽是因為植物蒸騰的作用等,這些生活體驗往往都需要學生們自己經歷過程,才能夠更好地進行體驗,然后教師再在學生們對現象理解的基礎之上,進行生物知識的升華。
其次在課程方法運用上,教師可以采取教學模擬法、角色扮演法、小組合作學習法以及人物導向法,來讓學生們積極參與到生活化教學之中,例如可以以小組為單位,每一個小組去飼養一只毛毛蟲,每天帶給它新鮮的葉子和水,從而通過觀察毛毛蟲的取食活動與進化過程,來明確生物的進化與變化規律。
3.強化課后的作業布置環節與評價環節
生活化教學不是應用了就能夠滿足學生們的實際思維培養需求的,還需要通過課后作業布置環節與評價環節的完善工作,去對目前生物生活化教學進行升華。在課后的作業布置方面,可以讓學生們自己制作葉子標本、繪畫魚類的肢體分解圖以及動物園內部動物種類及分布等,讓書本知識與學生們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并且給予學生們主動選擇的空間。
另外隨著信息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與媒體也是在教學之中可以有效利用的手段,教師可以給學生們布置觀看紀錄片與科普節目的作業,讓學生們去自己寫出觀后感,從而拓展生活化教學的知識性,事實上在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上的生物知識積累之后,在校學習生物知識的過程之中,也會更加輕松容易[3]。
其次教師也要高度重視評價環節,因為評價環節之中,不僅僅能夠對于學生們生物生活化教學提供指導方向與指導標準,同時也能夠幫助教師掌握學生的反饋建議,從而針對目前教學中所存在的不足,進行相應的改進。鼓勵學生們去主動了解自然界有趣的生物現象,比起理論知識教學,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們實事求是的態度與勇于鉆研的精神,培養良好的生物學習習慣,從而加強對于學生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教育。
結語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模式能夠很好地將生物教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降低了生物知識的抽象性,學生們在生活化教學模式之中能夠提升自身的課堂參與度,并且激發學習興趣,主動進行生物現象觀察與探究。教師要在明確開展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基礎之上,利用發掘生活中的生物知識,優化教學內容、完善課程結構,注重課程設置、強化課后的作業布置環節與評價環節等多種手段,去促進初中生物教學的進步,提升學生們的思維意識,為學生展現真實的生活情境,以此來帶動學生們融入到生物教學環境之中,加強學生們對于教學知識的理解。
參考文獻
[1]陳鵬圖.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7(19):129.
[2]張玉苗.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7(3):236-237.
[3]吳學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基礎策略[J].小作家選刊,2017(2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