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芳
【摘 要】 語文是高中課程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語文教學除了教給學生們知識,還需要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這樣才能夠深化語文教學的目標,促進其全面發展。要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就需要老師能夠轉變過去的教學理念,真正以學生為主,尊重學生在課上的主體地位。本文中筆者結合日常教學經驗,對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問題進行了總結,希望能夠對相關工作的落實有所幫助。
【關鍵詞】 高中語文教學;語文思維;培養策略
當前各類課程改革正在穩步推進之中,但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依然沒有改變,學生仍需要面對高考的壓力,緊張而且繁重的課業壓力使得他們在語文的學習上很難進行深入的思考。而高中階段的語文老師信奉得更多的是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這已經違背了語文教學的初衷。因此,從促進學生綜合發展的角度來說,今后的高中語文教學應提高對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
一、語文思維的基本概述
思維能力是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以及想象力的綜合,從某種層面來說,它代表著思考者的智力水平,當然這是可以通過后天的教育來培養的。具體來說,語文思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首先交流性。語文課上,師生之間針對某些知識進行交流,這時思維能力最終會轉換為師生之間交流所依靠的信息,這類信息可能是一致的、互補的,也可能是存在分歧的。但交流過程中,會使得師生之間的思維不斷調整,進而得到彼此都能夠認可的最優解。其次廣泛性。就像人的想象能力,語文思維也是天馬行空的,因此廣泛性也是其主要特征。日常教學中,教育形式的多樣或者文化知識的淵博都能夠引起不同的思考反饋。語文中涉及到了政治、教育、經濟、思想、文化以及哲學等方方面面的內容,不同學生在面對這些內容時能夠產生不同的火花,教師的責任就是結合教材內容以及實際教學需要對語文思維進行全面的分析,要敢于接受其中的創新思維。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語文思維的具體措施
1. 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提升高中生的思辨能力是培養其語文思維的重要基礎。從思辨能力出發,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才能夠讓他們深入掌握語文學習的內涵。具體來說,教師應引導學生用聯系、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借此來降低其主觀意識上的隨意性以及盲目性。讓學生能夠正確認識事物,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入手來分析事物的本質。以此來調動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能夠對語文的學習有一個更加深入的解讀。這一原則應該貫徹在語文教學的各個方面,從課文講解到作業設計,再到考核評價,都應體現出這一原則。在教學中給學生營造出特定的情景,切忌把自身的主觀意識強加給學生,讓他們能夠圍繞著特定的主題發散自己的思維。
2. 對學生思維的廣度以及深度進行拓展。相較于小學以及初中,高中階段的語文在內容上有了質的區別,其深度和廣度之上也在逐漸開始加深。學生的思維如果不能適應這一變化,那么將難以跟上教學節奏。因此,教師在拓展學生思維時必須在廣度上進行延展,在深度上進行挖掘,要采取積極向上的措施激勵學生樹立起遠大的學習志向,引導學生不斷增加自身的課外閱讀量,擴充知識面。
對高中生來說,語文思維的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循序漸進,需要學生堅定學習目標,不斷超越。對于教師來說,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用素質教育的理念引導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莉. 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J]. 課外語文,2017(4).
[2] 馬艷輝. 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思維能力培養策略[J]. 絲路視野,2018(2).
[3] 樸美慧. 如何培養高中學生的語文思維[J]. 赤子,20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