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梅
【摘 要】 小學語文的教學對于學生的影響是很深遠的,它就像是在進行高樓大廈建筑前所打下的地基,是學生以后學習生活的基礎。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身擔重任。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教學內容展開敘述。
【關鍵詞】 基礎;小學語文;重要教學內容
在基礎的語文教學中,最主要就是考察學生聽,說,讀,寫等四個方面的能力。綜合來說,也就是考察了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作為語文教師,要透徹地分析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板塊,旨在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一、用“讀寫結合”的方式教學
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注重讀與寫之間的結合。通過“讀寫結合”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分析思維和創造思維能力。學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必定會對所閱讀材料進行整合分析,然后在閱讀之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寫作,學生就會在所閱讀的材料中提取出對自己有利的內容。
1. 充分挖掘教材內容。教材中的內容畢竟是經過多項研究所總結出來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教材中的相關內容也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一定要將教材內容充分挖掘,在深入理解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相關語言的處理方式,同時,學習作者情感方面的處理方式。例如,教師在講解《狼與鹿》的教學中,教師就可適當讓學生進行反復的閱讀,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對文章內容進行具體的思考,思考文章的相關具體內容。然后引導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思考和創作。針對這篇文章,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思考相關生態平衡的問題,然后讓學生們以“生態平衡”為主題自己進行創作。
2. 適當豐富教學內容。教材上的內容畢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也要適當引入課外的閱讀內容,鼓勵學生進行閱讀,從而豐富教學內容。例如,教師在講解《宋慶齡故居的樟樹》這篇文章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是如何對植物進行觀察的,學習作者的立意、構思、布局謀篇或表現手法。然后引導學生閱讀相關的文章,像《故鄉的云》等等之類的文章,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的語文學習內容。
二、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語文不僅僅是一個基礎性的學科,更是一個交流工具。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也要適當的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進行培養。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具體有以下幾種方式。
1. 創設出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地創設出一定的口語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口語能力的鍛煉。例如,教師在講解《狐貍與烏鴉》這篇文章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們以“狐貍”和“烏鴉”的身份進行交流,讓學生們擺脫教材的限制,想一想如果烏鴉和狐貍第二天再一次相遇了,他們之間會發生什么事情呢?引導學生隨機應變,培養口語交際能力。
2. 引導學生進行口語培訓。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地利用課堂交流環節,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進行培養。例如,教師在講解《木蘭從軍》這篇文章時,就可以先讓學生對木蘭從軍的相關內容進行具體的了解掌握,然后讓學生們以自己的理解對教材內容進行闡述。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更是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總結來說,語文教學就是一個較為綜合的過程,它培養的是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不僅僅包括學習方面的知識儲備,更包括學生的情感價值以及思維能力。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透徹地分析出相關的教學內容,然后針對不同的教學板塊,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林蘇. 增強小學語文教育有效性的研究[J]. 華章,2017(1).
[2] 吳明艷. 小學階段語文教育方法淺析[J]. 吉林畫報(教育百家B),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