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珍
【摘 要】 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老師應該把數學知識與環境相結合,建立數學模型、增加數學學習中的熟悉度、縮短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距離等。讓學習通過對知識的求知欲作為學習數學的動力,從而讓學生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關鍵詞】 小學數學;生活數學;數學實踐
老師若將學習數學與生活實踐相聯系,那么就更有利于學生學好數學。教師要讓學生體會到生活與數學是不可分割的,如果生活中缺少了數學那么生活就會有許多不便,學生便會努力的學習數學知識,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一、將“生活情景”融入數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筆者有多年的小學數學教育經驗,我認為,在進行教學時,將教學過程中遇到的較難懂的數學問題進行替換,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比如“簡單的數據整理”的教學,教師可以找一些較為簡單的知識來替換較為難懂的知識,首先要對學生家庭住址的情況進行統計,然后讓學生用小紅星標識自家的位置,再統計周圍的家庭數量,讓學生通過條形圖主式將數據進行表達。通過利用生活中的數學因素,使一些較為難懂的數學問題轉化為較為簡單的數學知識,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明白,生活中數學因素無處不在,這樣可以培養小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增強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二、將“生活經驗”融入數學實踐
數學與生活是相互包含的關系。當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教師應當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比如解決下面這道數學題,“一堆水泥有55噸,使得一輛自重10噸的汽車去承載,通過幾次我們可以將水泥全部拉完”。我讓學生通過相關的計算公式來計算,學生得出的運算結果是六次。讓學生在得出結果后互相討論彼此交流得出正確答案,學生討論的目的是讓他們明白哪怕只有一兩頓,也需要一輛卡車來運載,通過分析最終得出運完所有水泥需要運六次。通過解決數學問題,讓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與生活相連系,有利于找到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案,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三、用“數學情境”解決生活問題
數學知識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而我們學習數學知識就是為了讓數學服務于我們的生活,解決我們生活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在生活中若我們擁有審視數學的眼光,那么學習數學就會變得更加簡單有趣。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讓他們在生活中去發現數學的存在,從而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同時增強數學運用于生活的意識。
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當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去獲得數學知識,增強學生對學習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意識,提高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綜合各方面的因素,我們總結出,學習數學的主要作用:將課本中的學習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教師應該從生活的各個方面入手舉各種各樣的例子,讓學生明白、領會,解決一個問題可以用多種多樣的方法,同時也讓學生明白問題的種類也是多種多樣。
根據上面我們所分析的問題可以知道,在新課改的前提下,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將生活與數學相聯系,強調引用更多數學知識,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智力水平、生活能力,同時培養他們的觀察力和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1] 熊覓.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D]. 湖南師范大學,2013.
[2] 王晴晴.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研究[D]. 山東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