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宇
【關鍵詞】初中化學?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意義?原則?方法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科學技術的逐漸進步,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人際關系復雜,思想觀念也在瞬息萬變,日益復雜的社會環境給人們的心理帶來巨大的壓力,同樣,也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帶來了些許問題:如自制力差、虛榮心強、性格霸道、蠻不講理、思想偏激、自我封閉、不善交往,等等。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對于初中的學生而言,化學是一門全新的學科,它充滿著神秘和未知,同樣,學生對它也是抱著一種好奇和渴望的情緒,這為教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行有效教學提供了有力的契機。“教書”和“育人”是每一個教師需要承擔的雙重責任,除了教書之外,讓心理健康教育走進化學課堂,完成“育人”職責,是每一位化學老師不可推卸的責任。那么,如何才能將心理教育和化學教學融為一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素質的提高呢?
人多有的行為都伴隨著特定的心理活動,在化學課堂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活動,無論是教師對于學生的管理,評價,或者情感的投入,師生之間的關系,課堂上學生的行為秩序,學生之間的合作或者競爭,等等,都會影響學生的心理狀態,不恰當的處理就會導致心理問題,這些行為滲透在教學中的各個環節。因此,在化學課堂上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激發教學活力,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心理得到健康發展,對于化學中涉及到的健康教育內容,更是不容錯過,要深入挖掘。
在化學課堂上的心理健康教育之所以稱之為“滲透”,就是因為它不是硬生生的“塞”進去,也不是脫離教材強行加進去的,而是在每一堂課的教學內容中自然而然“流露”出來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要講究兩個原則:首先,要適時。雖然化學課程中蘊含了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學內容,但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去尋找合理的切入點,讓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和教學內容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自然融合。其次,要適度。在化學課堂上,學生最主要的目標是學習化學知識,掌握化學技能,教師應時刻把握教學的主線,再讓心理健康教育錦上添花。
新課程改革中指出,我們的教育要培養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的合格人才。這也就是說,我們教師必須要走出重知識,忽略心理健康教育的誤區,重視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具體如何做呢?
1.深入挖掘化學教材內容,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想要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就必須要深入挖掘隱藏在學科教材中相關的教育內容,自然的切入,而不是生硬的添加。一方面,化學的發展經歷了漫長而又艱辛的過程中,人類也在反復的探索,修正和深化過程中發現自然,改造自然。化學成長過程中的“歷史故事”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平臺之一。如道爾頓,他并不天資卓越,但卻勤奮刻苦,百折不撓,引導學生思考,任何事情,想要成功,想要有所成就,就必須要付出辛勤的勞動,并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另一方面,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會調動各項感官,對于學生操作技能,智力,動手能力,觀察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是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如有些學生膽小,自卑,不敢自己動手做實驗,這時,教師應該彎下腰,手把手的指導他自主完成,體會成功的喜悅,克服困難,增強自信。
2.營造和諧課堂教學氛圍,消除學生學習壓力。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能消除學生上課的緊張感和壓力,能幫助學生營造一個輕松,自由的心理環境,積極,熱情的情感狀態,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效果往往會事半功倍。所以,在化學課堂上,教師要摒棄傳統“師道尊嚴”的架子,走近學生,尊重,信任并理解學生,允許學生提出異議,允許學生犯錯,師生之間少了責備,多了情感交流,不僅學生課堂學習態度積極,動機強大,而且情緒越快,心理放松。
3.重視課堂激勵性的評價,強化學生成功體驗。“成敗乃兵家常事”,成敗雖然反映的只是一時的信息,但是它對于后續的行為會產生直接的影響。成功,帶來喜悅,嘗到甜頭的同學會更加自信,努力。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利用激勵性的評價,關注學生的成功體驗,幫助學生建立自信。當然,失敗在所難免,教師要通過激勵性的語言,讓學生正視失敗,積極的面對挫折,培養樂觀積極,越挫越勇的個性品質。
[1]徐衛東.在化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學周刊,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