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桂梅
【摘要】全面營改增,統一增值稅稅制,減少稅種,為中職教育創造很好的條件,但對中職《稅收基礎》教學形成挑戰。教師必須對“營改增”課程教學情況進行詳細的分析和研究,充分結合學生實際水平和稅法知識掌握程度,有目的的對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進行優化調整,并靈活利用多種教學方式、方法進行《稅收基礎》課程教學。
【關鍵詞】“營改增”背景下 中職 《稅收基礎》 教學探討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9-0026-02
為創造公平稅收環境,降低企業稅負,2016年5月我國政府全面推行“營改增”,這對中職院?!抖愂栈A》的課程教學提出新要求,對教師的稅收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以及學生認知水平、接受能力、思維能力、綜合素質也提高了要求。針對現狀,如何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按照課程標準和教學計劃來開展《稅收基礎》教學,結合人才培養需求,以教材內容為基礎增加時效性和針對性,保證教學質量。
一、“營改增”背景下中職《稅收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資源更新慢
我國全面推行“營改增”政策,實現了對貨物和服務的全面覆蓋,建立了完整的增值稅抵扣鏈條,滿足各行業稅負均衡的目的,但各行業實際情況不同,從稅率到進項稅認證抵扣均有差異,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在“營改增”實施過程中不斷出臺各種補充規定以完善對納稅人的納稅管理,而從教材編寫到出版需經過一定的時間,《稅收基礎》等相關教材無法及時更新,教材內容陳舊,很難提供配套練習。另由于中職院校教學經費不足,師資短缺,稅收法律法規數據庫無能力、無專人收集和管理,數據庫資料不完善,難以及時更新,學生僅憑課本知識很難理解和掌握增值稅的重點、難點,更無法做到真正領悟“營改增”的精髓。
(二)教師知識水平提升慢
“營改增”政策全面實施后,覆蓋了生產和服務的所有環節,最終解決生產和流通等環節重復征稅問題。對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四大行業進行了深度稅收改革,形成統一的增值稅稅制,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推動了國民經濟增長,但四大行業性質各異,稅制改革過程面臨的問題不一且復雜,如建筑業涉及清單施工、甲供材、包工包料、分包等不同施工行為導致進項稅實際抵扣情況各異。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不得不在實施期間針對具體問題出臺各項補充規定,教師很難短期全面深刻理解和掌握“營改增”意義、政策及企業納稅過程面臨的實際問題。再加上校園相對封閉,與企業生產經營關聯度不高,不易引起教師對“營改增”問題的重視,造成政策學習不及時,未能很好結合案例深入淺出地對學生進行《稅收基礎》課程的教學。
(三)教學方式較落后
“營改增”后,稅法條文多而雜,教師面臨新知識、新問題、教學案例少等情況,對各行業涉稅事務講解主要通過羅列稅法條文及大量計算公式,內容枯燥無味,知識點多而雜,學生只能機械接受,課余閱讀教材,死記硬背稅法條文和計算公式,“教”與“學”沒有形成互動,加上稅收政策變化快,學校實訓條件受限等原因,教師在教學中融入“營改增”案例時,很難清晰講解,如:一般納稅人管理、納稅申報、發票開具、稅率選擇、進項稅的認證、進項稅抵扣等,沒有豐富翔實的案例和納稅實務經驗難以講述差異性經濟業務涉及的選擇區分納稅和把握進項稅的認證、抵扣時期。另外,沒有條件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如納稅平臺)來開展稅收實務教學,束縛了學生思維,影響學生對稅收知識的掌握和應用。
二、營改增背景下中職《稅收基礎》教學的有效措施
(一)及時更新教學資源
《稅收基礎》教材必須及時更新,根據“營改增”的最新內容,政策,盡量選擇適合中職院校學生的教材。針對“營改增”政策頻繁出臺的現狀,教研組應指定專人及時收集、整理財政部文件、國家稅務總局公告及實施條例,定期根據新公告、新政策,補充編制相應的配套練習,完善教學資源庫。在稅收實踐課程中增加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四大行業實踐模塊。有能力的院校或地市區域中職院校管理部門,應組織校內會計專業教師或區域內專業教師聯合稅務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根據“營改增”政策及真實經濟案例編寫校本教材或區域內通用教材。
(二)強化教師能力提升
第一,樹立從學生學習角度設計教學的理念。開展教學前,教研組組織集體備課,通過分析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職業能力,合力進行教學設計,編寫適宜的教學計劃和教案,避免“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教學模式出現。第二,加強教研活動。不定期組織教師學習、討論、培訓,還可邀請稅務會計、稅務局征管人員到校開設講座、培訓,幫助教師及時更新“營改增”知識,全面理解“營改增”政策,尤其是中職學生未來就業較多的交通運輸業、建筑業和生活服務業的稅收政策。第三,“請進來”。聘用優秀的企業財務人員承擔實踐教學任務,使實訓課程更貼近職業崗位實際,盡量做到教學內容與就業崗位的無縫銜接。第四,以賽促教,以考促教。鼓勵教師參加各類稅收知識比賽,積極參加注冊稅務師等執業資格考試或職稱考試,促進教師自我學習,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第五“走出去”。教師到企業財務崗位實踐,熟悉納稅申報流程,稅率選擇、進項稅認證、抵扣等業務,提高職業判斷力;教師到稅務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實習,通過參與代理記賬、稅務代理申報業務、查稅業務,提高稅務技能,同時獲取豐富的授課案例,對教學有實際的指導意義。
(三)靈活應用教學方式方法
第一,推行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式教學、微課教學等教學方式。結合中職學生特點,也可將多種教學方式有機結合,有效地實現對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實踐的統籌規劃,構建趣味、高效的課堂。例:利用小視頻契合一至兩條稅法條文的釋義制作微課,達到理解記憶的目的,滿足“營改增”條文多而雜,不好記憶的特點。第二,利用案例教學法和情景教學法,把抽象性和邏輯性強的教學內容通過多媒體技術,以具體、生動的方式呈現出來,讓學生在真實體驗和感受中學習稅收管理規定和條例。如:組織學生到企業、稅務局、事務所進行參觀學習,讓學生通過ppt等圖文并茂形式完成學習匯報、交流,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稅務辦理流程和稅務管理工作。第三,模擬仿真實訓教學。為學生提供企業稅務模擬平臺,學生在模擬平臺按行業根據企業日常經濟業務操作增值稅發票開具、進項稅認證、抵扣、抄報稅等,通過仿真訓練使學生獲得不同行業、不同業務的稅務流程、單據處理經驗。第四,選擇校企合作企業為學生提供財務實習崗位,并安排教師進行實習管理,針對性加強學生業務技能和職業能力,同時爭取企業專業人才“傳幫帶”,使學生盡快適應新崗位,將課本知識更好地與實踐對接。
“營改增”的全面推行,中職院校要結合社會的發展和“營改增”的實際需求來進行教學改革。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加強教師隊伍的構建,樹立從學生學習角度設計教學的理念,靈活應用各種教學方式方法,全面、有效地解決“營改增”給《稅收基礎》教學帶來的問題,也為中職院校的《稅收基礎》教學的全面發展和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杰.中職《國家稅收》課程案例教學的應用——以“營改增”背景下混合銷售行為的教學為例[J].知識經濟,2016(24):92.
[2]劉杰.稅制改革背景下高職《納稅實務》課程教學優化策略[J].知識經濟,2017(04):123-124.
[3]張少茹.“營改增”背景下高校稅法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科技經濟市場,2017(04):157-159.
[4]胡冬,張越.高職會計專業稅法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以“納稅實務”課程為例[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4):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