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英萍
【摘要】大力發展素質教育,是我們國家新時期教育的發展目標。我國素質教育目標的提出,是與我們國家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密切相關。隨著時代的發展,小學生體質課堂教育,更是我們素質教育中更加重要的課程。貫徹教學方針在活動中加強學生同伴和群體之間的協作配合,以增強他們對人際和社會交往的適應能力。
【關鍵詞】情境教學 素質教育 團結向上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9-0189-02
一、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主體精神
在課堂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主體精神,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是貫徹新課標、新理念,形成課堂教學的最佳結構,產生課堂教學最優效果,是學生自主、主動、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教學實踐表明,學生都有表現自我和展現自我的欲望。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成為探索者、發現者、研究者的動機,鼓勵學生超越自我、超越同學、超越老師,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促使學生主動展示自我,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做好鋪墊,可以通過學生探究型練習親身體驗體現自我,感知對所學運動技能的概念框架的過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只要教師能用心去思考與開發,一些器材不僅可以一物多用,而且可以成為教材走向活動劇情的“梯子”。可以促使學生在老師的語言與肢體語言的啟迪下,在活動器材的指引下,形成強烈的個人傾向特征,能置身于特定的場所,感覺到客觀情景給角色的適應提供前奏,從而激發學生有感情地主動參與,引發學生主動自覺的學習活動,展現自我,以實現自我。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引導學生對教學情景的體驗,激發以前運動基礎上的快樂體驗,通過回憶、表象、聯想等暗示,發揮個體的主觀能動性,重視學生的需要和情感的體驗,使學生能夠在體驗中享受成功的喜悅。在《開火車》游戲教學中,傳統的教學就是教師告訴學生怎樣做,而新的課改思想只給學生條件:用單腳跳的形式自由組合到達終點。讓學生自己去發揮創造,通過實踐,體驗失敗,體會成功,教師適時加以引導,由2~3人的組合過渡到多人組合,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的同時,特別要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地給予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同時還必須讓學生的內在能量釋放出來,讓他們在課堂上“活”起來,讓學生不只是對運動體驗的快感,還包括和同伴之間合作的心靈和諧體驗,比賽扣人心弦的刺激與勝利的暢然。
二、加強合作學習,培養團結向上的精神
過去的教學模式往往是教師講、學生練。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教師應與學生成為合作伙伴,相互促進,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敢于發表意見、看法,敢于提出問題。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引導他們質疑、解疑,形成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學生相互做裁判、打分、評價,通過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促進,通過交流交往,形成平等、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和同學間良好的人際交往以及融洽、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通過學生互幫互學來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教學質量,從中培養學生互助合作、團結友愛的精神和社會適應能力。一個班級中的學生,在學習習慣、行為方式、思維品質和興趣愛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表現在學習需求和能力發展上也不盡一致。這就要求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差異,滿足學生個性差異發展中對因材施教的需求。要求對學生學習成績評價時不但要有教師對學生的外部評價;還要有學生對自己學習情況進行的自我評價以及學生間的相互評價。只有這樣,才能認真把握好學生發展性評價的每個環節,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課改理念,使每位學生都得到全面的發展。
三、新課標的改良,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培養
遺傳、生活條件、運動水平等因素制約著每一個學生,他們不可能站在同一水平線上進行同樣的技能學習,更不可能會達成同樣的學習效果,這就要運用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創設不同的技能學習難度與進度,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享受到技能掌握以后的成功快樂。因此,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師評與生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時刻注意課堂上的變化,觀察每個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鼓勵指導,對部分身體素質差的學生,引導其對自己設置“自我超越目標”進行評價激勵,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也可以組織“拔河比賽”在鍛煉身心健康的過程,磨煉同學們的毅力,從中懂得合作的重要性。教師還通過學生展示性練習,在這過程中進行自我評價。
大力發展素質教育,是我們國家新時期教育的發展目標。我國素質教育目標的提出,是與我們國家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密切相關;另一方面,也與我們過去過分追求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導致應試教育思想盛行,進而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導致很多學生在最終離開學校走向社會后,不能適應社會需求有關。小學體育學科承載著鍛煉學生體制,培養學生體育意識,最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使命。因此,新時期的小學體育教學也必須要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吳曉東.新時期體育教學改革淺談[J].《東方文化周刊》,2014(10)
[2]楊杰.淺談新時期小學體育教學[J].《學周刊》,2014(2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