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品德與社會的教學中,活用名人名言,可以提高教學的效率。教師可以應用這樣的方法點出學習的主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學會深入地思考問題及表達問題,從而提高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品德與社會;名人名言;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2-01
作者簡介:吳立新(1966—),男,浙江義烏人,浙江省義烏市佛堂鎮第二小學副校長,中小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
一、導入時運用——先聲奪人,讓品德教學充滿人文色彩
1.運用名人名言,讓導入凸顯情境性
一句話之所以成為名言,是由于高度地概括了一個規律,這個規律普遍被人理解及認同。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習的需求,運用名言高度地概括這節課要學習的知識,當學生認同這一規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名言為目標,學習相關的知識。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戰爭中存在的正義與非正義的問題時,可以在課堂上告訴學生一句孟子的名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很多學生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即如果一件事情是正義的、有道理的,很多人會參與到這件事情的建設中;反之,很多會反對這件事,這件事最終不會成功。如果學生對這句話產生疑惑,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以中國的抗日戰爭為例,為什么當時中國戰爭條件那么艱苦,抗日戰爭卻勝利了;日本人當時的戰斗條件那么好,為什么卻失敗了?結合名言,學生立即理解了教師要表達的意思:在抗日戰爭中,中國是正義的,于是得到了眾人的支持;日本是不正義的,眾人不會支持日本人的侵略戰爭。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應用一個學生能懂,并且贊同這一規律的名言作為教學的“引子”,使學生聽到了這句名言,就能理解這一節課要學習的方向。應用這種方法,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知識與生活經驗,用最短的時間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2.運用名人名言,讓導入凸顯體驗性
教師以一句名言為核心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的目的,是讓學生以名言為方向,找到學習的材料,分析相關的知識。教師應用這樣的方法,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地探索知識,強化教學的體驗性。比如,當學生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為方向來學習知識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探索問題:當時中日的戰爭條件是不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在證明了中日戰爭條件的差距后,學生要思考,中國哪些地方是正義的,日本哪些地方是不正義的。通過學習,學生會發現中國空軍在力量薄弱的情況下,依然取得了出色的戰績,他們抵抗了大量日本空軍的進攻,支援了前線的地面作戰,這是由于中國的軍人知道,日本入侵中國領土以后,會奴役、殘害中國人民,如果不能阻止日本的侵略,中國就要面臨巨大的危難。正因為如此,中國空軍是抱著不怕死之心作戰,而日本空軍則沒有中國空軍的這種精神。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用名人名言,是為了讓學生以名人名言為方向,開始探索學習。當學生能夠去自己搜索學習材料,自己體驗知識,便能自己嘗試總結理論知識,這些知識,將是學生自己生成的、獨有的知識。
二、明理時運用——以理服人,讓品德教學閃爍思想光輝
1.運用名人名言,讓明理凸顯自然性
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應用學生能夠理解的名人名言,只有應用這樣的名人名言,教師才能夠自然地把名人名言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例如,在引導學生了解戰爭與和平之間的關系時,如果教師應用韋格蒂烏斯的“你想和平,就要準備戰爭”,依學生的生活經驗,他們會難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很多學生不會理解,為什么戰爭會帶來和平。而如果教師應用普坦漢姆的“和平孕育著戰爭,戰爭孕育著和平”這句名言,學生就會產生共鳴感。學生就會應用他們的生活實踐與學習過的知識來驗證名言,發現確實從來沒有永遠的和平,人類的歷史經常就是會有一段時間的戰爭,然后又有一段時間的和平,如此反復循環。這時學生便會思考:為什么人類的社會,是由戰爭環境和和平環境構成的呢?讓它們相互轉化的因素是什么呢?當學生產生這樣的思考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探索學習。
2.運用名人名言,讓明理凸顯升華性
教師在教學中,不僅可以應用名人名言來引導學生了解這節課要學習的知識,還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名人名言來歸納學過的例子,使學生從宏觀理論的高度來理解學過的知識,從而對理論知識有更深的見解。比如,教師可引導學生以“和平孕育著戰爭,戰爭孕育著和平”這句名言為主題,分析中國的抗日戰爭,了解這場戰爭產生的原因。通過學習,學生會發現中國在清朝已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國防力量非常弱;在清朝滅亡后,中國又出現了軍閥割據戰爭,中國沒有來得及開展好經濟建設,也沒有強化國防的力量。此時,地大物博的中國,成為所有侵略者眼中的“食物”,他們想要趁中國國防力量薄弱的時候侵占中國的資源,發展自己的國家。中日戰爭宣告結束,是由于長期的抗戰已經破壞了日本的經濟發展、社會結構,并且在美國對日宣戰、戰局扭轉后,他們無力再應付中國和美國的軍事力量,才宣布無條件投降。此時結合名人名言,學生會意識到,欲望會引發戰爭,并非滿足了這種貪婪的力量就會讓戰爭停止,只有不放棄斗爭,并讓他們付出代價時,他們才會向往和平。因此,由于小學生的宏觀思維能力不足,教師可應用名人名言幫助學生思考,讓學生學會歸納和總結材料、總結其中的規律。教師應用這樣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理解較為深奧的理論知識。
三、拓展時運用——幽香宜人,讓品德教學彰顯文學韻味
1.運用名人名言,觸摸思想神韻
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不能只是自己應用名人名言,讓學生被動地把名人名言與知識結合起來,也要引導學生學會主動應用名人名言來概括學過的知識。教師應用這樣的方法,能夠啟發學生的智慧。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尋找一句名人名言來形容中日戰爭出現的因素,有一名學生用了毛澤東的“落后就要挨打”這一句名言來表述引起戰爭的因素之一。這一名學生能用這一句名言來描述學習的內容,代表他深刻地理解了學過的知識。
2.運用名人名言,體驗思想內涵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應用一句名人名言來總結某一個理論,這句名人名言可能不能完全概括整個事件或者一個理論,卻能集中地描述這個事件或某一個理論的側面,學生如果學會應用這樣的方式來思考,可以延伸學過的知識。比如關于中國抗日戰爭的問題,曾有一名學生應用蒙森的話來總結:“戰爭重要的是求取政治上的成果,而不是軍事上的成功。”這一名學生一邊引用這句名言,一邊表示:“日本侵略中國的目的,是為了獲取資源,一旦日本吞并了中國,他們的領土范圍就擴張了,他們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就提升了。”這一名學生的名言給予了其他學生啟示,其他學生紛紛表示,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不僅是軍事行動的勝利,還是政治的勝利,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意味著粉碎了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心,讓他們在一段時間內不能再向外擴張。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知識時,發散聯想,從多個角度理解知識,并用其他學生聽得懂的名人名言來表述自己的看法,使學生能深入淺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內涵,并引發其他的學生一起思考,拓寬思考的范圍,深化學習的內容。
四、結語
總之,在品德與社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名人名言來概括學習的主題,豐富學習的情境,引導學生深入地思考。只要教師能夠在教學中合理地穿插應用名人名言,就能夠應用這樣高度概括、生動、具有思想性的語句來提高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李小兵.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思想及其對我國教育改革的啟示[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164-167.
[2]谷 力.以主題事件活動模式引領小學品德高效教學設計[J].思想理論教育,2013(10):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