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華
【摘 要】 在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中,時空觀念是必備的素養之一,怎樣對學生的時空觀念予以培養,有機聯系抽象的地圖和瑣碎的時間,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一直以來都是高中歷史教學的難題。對此,本文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經驗,以時間和空間的科學概念為切入點,結合教育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經驗,探究高中歷史時空觀培養。
【關鍵詞】 高中歷史教學;時空觀;培養;策略
在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中時空觀念占據著基礎地位。當前我們所使用的高中歷史教材,采用的是專題模塊體例,教材內容具有較大的跨度,所以教師應注重從時空觀念入手,帶領學生立足于此將知識框架構建起來,使歷史發展的基本史實得以形成。
一、空間為基礎,分析歷史事件的發展歷程
“歷史地圖由點、線、面組合而成,并配合使用特定符號將歷史表述出來,對歷史現象發生、地理環境和空間位置予以直觀展示,把歷史發展中一定的空間形象展現出來。其對正確歷史時空觀的形成,以及對抽象歷史現象的理解十分有利。”
由上可知,學生將時空觀念構建起來的方法多種多樣,不僅僅是地圖運用,也可以用時間數軸法,知識結構構建法、思維導圖的方式和大事年表法等引導學生。
二、加強知識類比,促進知識記憶
歷史知識是相互聯系,不是割裂的,諸多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性都較為重要,可以針對這些關聯知識點對學生進行引導,加大知識點間的類比力度,這有利于學生更好的吸收知識。諸多歷史知識或歷史背景都有一定的相同點存在,但歷史不可能完全相同,相互之間還有特有的歷史特征。在進行類比的時候既可以對兩者之間的相同點進行歸納總結,同時立足于此還可以將各自的特點很好的突顯出來。
例如,在教學《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時,教師首先讓學生了解“歐洲走向聯合”的相關背景知識,引導學生通過材料分析二戰后西歐經濟進入“黃金時代”的原因,再讓學生簡要敘述歐洲國家從“歐共體”向歐盟發展的過程,讓學生認識到“歐洲走向聯合”對世界政治格局和經濟的影響,同時也是促進北美自由貿易區建立的原因之一,并對北美自由貿易區和歐盟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進行比較。其次,還要讓學生會簡要敘述建立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過程,對亞太國家加大合作力度的方式和途徑予以探討。這樣以各自的發展特征為基礎進行分析后,引導學生類比關聯知識點,既對學生吸收內容十分有利,同時也能使學生的時空觀得到有效培養。
三、注重知識梳理,深化知識回顧
歷史事件時間軸將各個歷史事件之間的先后順序直觀的展示了出來,但如果學生沒有充分理解到各個事件之間的因果聯系,很容易遺忘。為了讓學生把事件之間的先后順序準確記住,應把歷史時間和教材中的具體情境結合進行記憶,緊密聯系時間和史實,以免發生機械、孤立地背誦現象。例如,在教學洋務運動背景、目的的時候可以借助曾國潘的話“剿發捻勤遠略”,從而使學生了解到洋務運動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后發生的,但這個時候太平天國運動還沒有結束。在對戊戌變法進行分析的時候,要讓學生了解到甲午中日戰爭失敗簽訂了《馬關條約》是公車上書的主要原因,而八國聯軍侵華與《辛丑條約》的簽定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表明戊戌變法并沒有使救亡圖存的目的順利實現,從而學生就形成了戊戌變法早于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時空觀念。
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是我們教學目標中的核心內容,也是我們情景設定和教學設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歷史學科中占據著基礎地位。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應注重滲透時空觀念,不懈培養學生正確的時空觀,形成清晰的歷史發展脈絡。
【參考文獻】
[1] 陳雪敏. 從選考看高中歷史復習教學中的時空觀[J]. 教學與管理, 2017(31):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