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教學是高職院校教學的重要內容,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高職體育教學中逐漸暴露出了很多教學問題,影響著新課改的進展,影響著教師教學的質量,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著消極作用。本文就這些問題進行了分析總結,進一步提出了我國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新方法。
關鍵詞:體育課程;課程教學;個性教學
一、體育教學在高職院校教育中的作用
高等職業院校技術教育是為社會輸送有用人才的重要教育基地,關系到社會各界的發展和進步,因此,做好素質教育,提高高職技術學院的人才培養效率十分重要。體育課程是高職院校中的一門實踐課程,這么課程的設置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體育課程是高職院校教學的一個重要分支,不僅僅要學生不斷的提升自己的鍛煉身體的技能,還需要培養學生終身鍛煉的思想。除此之外,體育課程還可以有效的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全面促進學生素質提升。
二、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高職院校體育的課程設置與教學觀念較為陳舊
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設置相比中小學區別并不大,教學內容陳舊,沒有創新,往往是一套教材可以多年使用,存在教學重復的現象。受到傳統教學束縛的影響,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教學更多是一種填鴨式教學,追求的是教學的規范,要求學生學會指定的體育技能,沒有體現出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教學環節枯燥、無味,學生對體育課程興趣不大,不能在體育課程中感受到樂趣。導致學生認為體育課程的開展就是為了完成學分和考勤,然后強迫自己去完成體育課堂的訓練。一旦學生脫離了學校,沒有體育課程的約束,學生自身就會失去體育鍛煉的意識,體質下降。
(二)過于注重整體教學,而忽視了個性教學
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中,大部分體育課程都是作為選修課出現的,學校在選修課的設置上不能靈活的處理學生可以選擇的內容,使用大部分的傳統教學方式來教學,顯得十分生硬,沒有體現出教學的針對性,顯得教學十分生硬。因為不同的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認識不同,因此追求不同,教師用同一種教學方式是不實用的,這對學生的個性發展并沒有起到多大作用。
(三)體育考核評定制度不夠科學
當前在我國的高職體育院校的教學中,教學班組通常都是一種組織形式,男女學生從分班教學開始就很少,并且在同一個教學班組中,學生的授課內容相差很多,學生之間的性別不同,共同參與一項體育運動并不實用,因為身體素質差異,忽視了學生素質教學的需求。當前在體育教學額度考核方面大部分都是以集中的考核方式,這種評定的方式不夠科學,不能全面發現學生的健康水平,不利于學生額度身心發展。還有很多學生因為素質過硬,很容易就可以達到體育測試的要求,但是一部分學生身體較差,即便努力還是無法達到標準,但是自身的體能在鍛煉中確實有所提升,所以這種考核的機制就脫離了素質教育,不能體現教育的公平、公正。
三、提高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教學的途徑
(一)提高學校體育教學管理水平
提高教學管理水平意味著,協調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教師教學提出的意見,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為體育教師提供有效的幫助,創造良好的教學條件。這樣也可以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讓高校教師可以投入到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學管理隨著高職院校學生人數的增加難度逐漸變大,尤其是針對高校中一些器材數量不多,但是練習的學生很多的情況,必須要安排好課程教學實踐,保證學生各項指標都達到標準。
(二)實現高職院校體育課教學方法的改革
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教學應該全面發展,突出教學的多元化,可以想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師教學應該做到因材施教,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開發學生的體育能力,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根據學生的不同生理和心理特點制定科學的教學方案,達到理想的體育教學目標。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全面提升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
(三)改革體育考核制度,制定科學評價體系
高職院校的教學過程中,體育課程考核是一項評價學生綜合能力的依據,必須要達到一定的分數才能算通過。這種評價方式并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所以,應該對現有的體育考核制度進行改革,建立健全科學的體育課程體系,完善評價制度,將體育課程的評價重點放在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生體育素質提升的情況上,將單一的評價轉化為多元化評價的方式,將評價體系逐漸的轉向科學化,合理化。學校在重視對學生的評價結果的時候,還應重視學生學習中所獲得新的和經驗。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通過全面的評價實現學生體育學習能力的不斷提升。
四、總結
總而言之,創新體育課程教學是高職院校提升自身體育課程教學質量的途徑之一。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學改革的深入,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也應不斷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引進新的教學技術,學習信息化的教學新方式,為學生提供現代化的學習平臺,從而拓展高職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創造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進一步發揮高職院校的教學開展。高職院校體育教師一定需要按照具體的教學情況,認真研究不斷的創新,積極使用先進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參考文獻
[1]縱艷芳,童錦.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思考[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1.
[2]陶克祥,宋姍.大學體育課程的文化審視[J].現代教育科學,2013,01.
[3]王金利,關海濤,徐成立,劉聰,劉買如.基于知識圖譜的我國體育課程元研究[J].福建體育科技,2014,06.
作者簡介
許琪(1988—),男,漢,陜西延安人,教育學士,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學籃球專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