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修榮
【摘要】生活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源泉,要想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就必須邁出教室,走進生活,采取生活化教育的方式引導學生寫作。基于此,文章闡述了中學語文作文運用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有效的策略,從而促進學生語文作文能力的提升,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中學語文作文;生活情境;生活熱點
語文源于生活,語文的痕跡遍布于人類生活的各個角落。所以,在培養中學生作文寫作能力時,要高度注重生活化教學,使生活和語文學習實現一體化。這樣既能有助于學生在生活中找到素材,增強寫作興趣,又能使學生寫作的獨立思考能力得到鍛煉與提升,增強內容的合理性與真實性。下面筆者將重點探討中學語文作文如何運用生活化教學。
一、中學語文作文運用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
在課改的不斷推動下,中學語文教師逐步接受并認可作文教學生活化的理念,并主動地將其應用至日常的作文教學中。但必須指出的是,擁有回歸生活的強烈意識,不一定就能成功地指引學生創作出優秀的作文。從實踐的角度來講,當前部分作文課堂和人的生活常態依舊是相悖的。綜觀當前的中學語文作文教學,其存在以下幾個誤區。
其一,作文教學過程中不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作文教學的流程簡潔,視野小、方法固定而又死板,導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受限,寫作文的興趣弱化,自信心受挫。其二,作文教學忽略了生活的體悟。在許多教師看來,知識就如同教育者的“專利”一般,故而采取填灌式的教育方式傳道授業解惑,不注重學生悟性的培養、啟發以及生活的真實體驗,這與“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相悖。其三,在作文教學過程中不注重思維訓練,反而對形式及語言的錘煉更為關注,最終導致學生的寫作能力無法得到提升。
因此,我國中學語文作文教學現狀并不令人滿意,教師有必要將生活化教學策略運用到中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去。
眾所周知,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均須使用文字與語言。所以,在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時引入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實際開展中學語文作文教學工作,既能有效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又有助于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課堂中習得的內容,還能逐步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為學生提高學習效率以及學習質量奠定基礎。由此可見,中學語文作文教學運用生活化教學方式是必要的。
二、中學語文作文運用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一)結合生活開展教學工作
在中學階段,語文這門學科的設置初衷是鞏固并強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語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以及情感表達能力。在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較為重要,其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以及語文能力的提高有著巨大的影響。在中學語文作文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方式,教師應結合生活實際開展課堂教學工作,提高對學生的影響力,逐步培養學生聯系生活進行寫作的習慣,增強教學內容的多樣性以及豐富性,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激發,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這就要求中學語文教師在授課以及備課時要高度注重聯系實際生活。例如在講解記敘文寫作這部分內容時,教師應在備課過程中引入自身的生活經歷,以其為素材寫出一篇范文,或者把相關的段落拿出來供學生參考。在實際授課時,教師應首先向學生講授相關的寫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項。比如在撰寫記敘文時要注重事物、地點、事件、時間等,結合自身的實際經歷,以之為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于課堂學習上。這樣既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又能令學生充分意識到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寫作的必要性與重要性。這不僅能讓學生寫作時變得有話可說,又能增強文章的豐富性以及真實性,提高寫作能力。另外,通過生活化教學,教師可視具體情況為學生提供才能展示的機會。比如說當課堂寫作主題確定之后,教師可安排學生講述自身的經歷,提高課堂的活躍度,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探討,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增強其自信心。
(二)課外閱讀,回歸生活
閱讀和寫作兩者之間是緊密相連的。提升寫作能力能夠使閱讀變得更為高效,也能夠使理解變得更為精準;反過來,廣泛的閱讀也可以提高寫作能力。所以,語文教師應當積極幫助學生增加課外閱讀量,使其增強對閱讀的興趣,并提高其寫作技巧,使閱讀與寫作都可以回歸生活。中學生的身體與心理都還處于發展階段,故而教師應當重點引導學生培養興趣愛好,并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自由選擇的空間,如此才能夠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并使其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獲得自我提升。比方說,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需要與個人的興趣來為其推薦相應的課外讀物,并由學生進行自主選擇。如此一來,學生就能夠更好地選取其喜歡的課外讀物來閱讀,從而很好地激發其閱讀興趣。并且,教師還應當引導學生做讀書筆記,將自己讀到的比較好的段落或者句子摘抄下來。這樣能夠方便平時翻閱,還可將自己閱讀過程中獲得的相關感悟記錄下來,可以很好地提升學生的表達與寫作能力,也可以使學生獲得更豐富的課外知識,并培養起積極學習的習慣。此外,教師還應當經常組織一些讀書活動,比方說“經典作品活動展”“詩歌朗誦比賽”等,使學生可以通過閱讀的方式來獲得更全面的溝通,如此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使學生獲得全方位的發展。
(三)積極創設生活情境,開展情境教學
相關研究結果顯示,情境教學方式是一種能有效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以及學生思考能力的重要方式。所以,在中學語文作文教學課堂上,教師應積極采取情境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融入生活,提高學生思考生活情境的能力,形成自身獨有的認識。當然,在作文教學課堂中,教師可考慮借助多媒體引入現實生活中的情境,給學生提供寫作素材。舉個例子,在開展以“我最向往的地方”為主題的作文教學時,學生寫作的題材比較多,很難在短時間內找到寫作思路。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真正的“江南美景”,配以一首音樂,使學生親自感悟到美景及其中的意境美,增強學生的表達欲望,令學生積極地研究“江南”。此過程是學生形成作文靈感的過程,有助于學生獲取到更多的寫作素材,從而進行寫作。教師要積極創設生活情境,開拓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視覺感知與聽覺感知能力,收集并匯總作文素材。同時,要使學生及時進行獨立構思,列出結構提綱。總之,通過創設生活情境的方式開展作文教學工作,是訓練學生寫作的一種有效路徑。
(四)補充生活熱點
當前,網絡信息十分發達,人們可隨時隨地通過網絡關注各種事件。在開展中學語文作文教學時,教師應積極地將社會生活中的熱點話題引入課堂,調動并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以及學生的語文作文水平。以如今最熱門的共享單車為例,教師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講述共享單車的情況,共享單車是在北京大學發展起來的,并逐步在全國得到推廣使用。然而,共享單車在發展過程中遇到大量的問題,有人私自占有共享單車,有的則對其進行肆意毀損,引起許多社會問題。因此,教師應逐步引導學生關注這些問題,引發深思,鼓勵學生對共享單車的發展發表看法,并給出建議。如此,既能有效提升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又能有效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五)積極指引學生觀察生活,不斷積累素材
要想寫好作文,就一定要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如果學生可以仔細地觀察生活,并注重積累素材,那么他們就可以獲得很多優秀的寫作素材,還能使實踐能力以及觀察能力得到鍛煉,從而有效提升綜合水平。所以在開展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有必要積極指引學生對生活當中的事物進行觀察,不斷積累素材。比方說,教師可安排學生完成觀察任務,這就要求學生首先要備好筆記本,對每日觀察到的狀況中挑出一些進行詳細記錄。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敦促學生認真觀察、詳細記錄觀察結果的作用。同時,對同一件事如果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看法,可記錄下來,時間一長,這些也將成為學生獨有的素材庫,有助于突其出寫作的個性。另外,教師應積極教導學生學習并掌握相關的觀察策略,使學生可以精準掌握各種事物的具體特征,從而提高觀察效率。例如針對某一事件,學生在觀察過程中要重視事件發生的地點、過程、時間、人物等信息,如果可以,最好能夠詳細地講述這一事件的整個流程,并著重強調事件的重點,以達到有效觀察、記錄的目的;而在觀察并記錄某一物品的時候,應著重觀察其特征、外觀等,使受眾能通過想象在腦海里重構其特征,以達到有效觀察的目的。
三、結語
綜上所述,提高中學生作文能力并不能一蹴而就,需長期積累。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實時跟蹤并重視學生變化,結合實情對教學計劃予以及時調整。如此,既能有助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盡早找到自己的優點,又能幫助教師改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董旭午.生活化語文教學的本務堅守——生活化背景下中學作文教學的幾點體悟[J].寫作(上旬刊),2014(09):56-59.
[2]劉玉泉.中學語文教學中實現作文教學生活化的體會[J].成功(教育),2012(04):78.
[3]白麗英.中職化學生活化教學的有效實施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