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納
【摘要】伴隨著新一輪教學改革的推廣與實施,當前小學教學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個體實現全面的進步與發展,要求教學者更要重視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在此基礎上積極采用分層異步教學方法以使學生適應教學的節奏,提高學習效果。文章探討了分層異步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實施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分層異步教學;實施策略
任何一個學生都代表一個獨立的學習個體,在知識水平、基礎能力、學習能力、興趣愛好等方面都存在差異,學習效率各不相同。因此,教師應充分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利用分層異步教學模式開展教學,確保不同的教學方式均能符合差異化學生的學習要求,最終實現共同的進步。
一、分層異步教學簡述
分層異步教學模式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上得到廣泛的應用,其教學效果得到不少教師與學生的認可。分層異步教學,實際就是依據學生具體的學習狀態、個性特點以及學習情況等各方面的因素,將班級中的學生進行分層,確定不同層次的學生成為不同的學習團體,采用不同的教學進度與方法來安排學生的學習并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同層次的學生便于進行學習交流,并保持學生層次的動態化調整實施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緊密結合分層的情況和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確保不同層次中的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能得到進步并找到適合自己的高效學習方法。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上實施分層異步教學模式的意義
首先,分層異步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有效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學生從自身的實際情況與特點出發,自覺性驅動自我好奇心與求知欲,養成自主學習和及時反思的習慣,激發同層次間學生的競爭欲望,進一步增強學習主動性。
其次,分層異步教學還能更真實地反映學生個體的學習情況、心理特征以及發展狀況,便于教師實時掌握,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作進一步的調整。與此同時,這種教學方法的應用也完全彌補了傳統滿堂灌教學手段的缺陷,尊重了不同的學習個體本身存在的差異性,確保當下的教學模式能符合這一時期的教學要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及時得到教師的指導,真正意義上實現教與學融于一體的目標,對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習質量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再次,分層異步教學實施的核心在于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這是對過去教師主體地位的顛覆,真正讓學生融入學習活動中,與教師、知識之間形成三方的互動和滲透,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提問和接受指導,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三、小學數學分層異步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
在分層異步教學實施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層是基礎與前提。教師必須綜合多方面因素,注意學生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只有準確將學生進行分層,才能落實后續的因材施教原則。這就要求教師對所有學生的基本情況都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比如學生的興趣愛好、數學基礎能力、學習接受能力、思維邏輯能力、記憶想象能力等。教師要對每一位學生形成基本的總體評價,再根據具體的要求進行分層。在這些因素當中,學生的思維反應能力、學習熱情以及學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參考指標,這與教師后續的異步教學有直接的關系。
在掌握了基本的情況以后,教師將學生分為高等層次、中等層次和低等層次,分別表示成績優秀、成績良好和成績較差。教師完成學生的分層后要注意不能立刻公之于眾,在教學過程中也要避免刻意地進行區分,以免打擊低等層次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自信心。另外,教師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具體情況隨時對學生分層進行調整,特別是針對有明顯進步的學生,實現動態化的分層調整目的。
(二)確定分層教學目標
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教師采用分層異步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在于教學內容相同而教學目標不相同,教師必須拿捏好其中的層次性與實施分寸。因此,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確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教師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自我水平和學習基礎的前提下有明確的目標。
針對低層次的學生,教師要酌情將學生的學習目標和要求降低,將學習的要點集中于一些基礎性的數學知識上,重在鞏固,要求學生必須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并學有所得,尤其注意不能設置過難的任務與目標讓學生望而生畏,嚴重打擊其數學學習的自信心;針對中層次的學生,則要求其在掌握基礎數學知識的前提下,思考有一定難度的數學問題,做到由淺入深,使其在原有的知識與智力水平基礎上得到發展;針對高層次學生,教師就要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為主,為學生設定更高的學習目標,一旦目標設置過低,那么學生就會因為無趣而心生厭倦,對其后續的學習不利。
比如在學習“平行和相交”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學習的目標設置為三層:針對低層次學生,要求能夠從日常生活中的斑馬線等常見的事物中發現和感知平行線,逐漸掌握平行線的性質,深化鞏固基礎性的平行線數學知識;針對中層次學生,則要求在理解平行線的定義基礎上,具有一定的應用能力,從日常事物中發現平行線的存在;針對高層次學生,要求在牢牢掌握平行線定義與性質的基礎上,學會觸類旁通,教師有意識地引入更多的圖形知識,讓學生通過思考發現更多的數學問題。
(三)問題及作業的分層
課堂提問是推動數學教學開展的重要環節,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思維活動,提問的環節也要遵循分層異步教學的要求,注重學生思維品質的個體差異性。
在作業的布置上,教師需要依據基礎性作業、提高性作業、拓展性作業進行劃分與布置,側重點分別在于鞏固、升級與拓展外延。比如關于“工程問題”的作業布置,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形式為學生設置任務。基礎性作業:小明小紅兩個人一起打掃教室衛生,小明每分鐘完成1/8,小紅每分鐘完成1/10,兩人一起多長時間完成?提高性作業:小明打掃完成1/3需要花費4分鐘,小紅打掃完成1/4需要花費5分鐘,兩人一起多長時間完成?拓展性作業:小明打掃完成1/3需要花費4分鐘,小紅每分鐘完成1/10,兩人在一起合作5分鐘后,剩下的由小紅一人打掃,還需要多長時間完成?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異步教學能夠消除傳統教學方法的各種弊端,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及時進行調整,讓課堂教學的開展更為靈活,對不同水平與能力的學生個體而言也更加公平。為了更好地發揮這一教學方式的應用價值,教師還需要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與總結,及時進行調整和改進,從而進一步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效率,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
【參考文獻】
[1]劉青巖.小學數學分層異步教學的實施策略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6(S1):81.
[2]李英花.淺議小學數學分層異步教學的實施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4(05):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