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芳 莫品疆
【摘 要】本文結合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教學工場的實際情況,提出教學工場的校企協同開放式管理模式,建立理論教學、實訓教學、科研活動和服務社會相結合的運行機制,構建多方評價體系,以保障教學工場的良好持續運行。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 教學工場 運行 開放式管理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1C-0034-02
現代學徒制是近年高職院校積極探索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其具有校企雙主體協同育人,實現招生即招工、上課即上崗、畢業即就業,職業院校和企業合作共贏,學生受益等優點。2015年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成為首批全國現代學徒制試點院校,并與廣西路建工程集團簽訂協議,聯合完成道路橋梁工程技術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建設。同年,路橋專業教學工場的建設則有利地支撐和推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開展。該教學工場包括樁基檢測區、路基壓實度檢測池、擋土墻、彎道超高加寬、隧道、橋梁構件、橋梁、路基、路面、涵洞、邊坡支護、軌道、交叉口、交通安全設施等內容的集教學實體展示、認知、試驗檢測與維護為一體的實訓場地。教學工場的建成既滿足理論教學、仿真實訓、工程實體的實驗、檢測等教學活動的需求,同時與專業文化相結合,集教學、實踐、專業技術研發、培訓、服務社會于一體,成為廣西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一流的實踐教學中心、行業和企業的培訓中心、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科普中心。
路橋專業教學工場建設投資多、規模大、建設水平高,如何用好教學工場,實現教學工場良性運行,是需要面臨的新課題。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和實踐,我院逐步探索出一套適合校企共贏的現代學徒制模式下教學工場的運行管理辦法。
一、建立執行力較強的教學工場共管機構
我院成立由校企雙方相關人員共同組成的教學工場管理委員會,負責教學工場的管理、運行和實施工作,為現代學徒制模式下的教學工場正常運行提供了組織保障。該委員會由學院分管副院長任組長,路橋工程系主任及廣西路建集團分公司經理任副組長,下設包括公路組、橋隧組、軌道組、檢測組等項目小組。項目小組由對應的專業教師和企業相關工程師負責,項目小組動態指導、全程參與實施教學工場日常運行和管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及時向教學工場管理委員會反饋。
二、實行校企協同開放式教學工場管理模式
(一)制定管理章程。教學工場管理委員會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日常運作管理實施章程與辦法。管理章程明確以下內容:教學工場管理運行系統的機構設置、職責范圍、人員崗位責任制、科學研發創新、開放服務、職業技能培訓與考核、維護和管理等一系列重要問題的管理細則。
(二)校企協作管理。教學工場采取學院與企業協作共管的模式。由我院提供教學工場場地、實訓設備、工具和材料等,保證教學工場的日常管理正常運轉、維護和協調工作,并按照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的要求,為廣西路建工程集團培養符合企業要求的訂單式人才,合理開發實訓項目并做好跟蹤服務。路建工程集團為教學工場提供兼職教師,參與實訓全過程,進行實訓項目開發、實訓教材建設、實訓質量評價等,并對實訓全過程進行監控,建立緊密型校企合作機制。
(三)開放式的管理模式。與校內其他實訓基地不同的是,教學工場采用一種全新的管理模式,即全天候、全方位的開放式管理,這是現代學徒制模式下的實訓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現代學徒制模式培養的路橋專業學生需要通過專業認知、理論學習、校內實訓、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和頂崗實習等循序漸進的環節,逐步掌握與路橋工程有關的設計、施工知識,這些環節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因此,我們采取了符合學生實際和特點的開放式管理模式,有助于學生不斷加深對路橋工程專業的認識和理解。
開放式管理不需要教師提出繁瑣的申請使用手續,在合理的安排下可隨到隨用,給教師靈活安排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同時,學生在實訓課內沒有完成實訓內容,可以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完成,給予學生更大的自主性。經過一年多的實踐,學生對專業的認知和熱愛以及工程實踐能力有了較大的提升。
實現真正意義上全天候開放不僅僅是適應本院本專業實訓課程的需求,我院的路橋專業教學工場開放式運行模式還可滿足師生職業技能訓練、承擔技能比賽、社會培訓、科學研究等需求,有效實現教學資源投資利用率最大化。
三、建立理論教學、實訓教學、科研活動和服務社會相結合的教學工場運行機制
我院校園工場是全國首個按照1∶1建設的涵蓋路橋工程所有結構的教學實體,是全國同類院校唯一能夠全面、直觀地展示公路的組成部分以及公路與橋梁建設的全過程的實訓教學場所。將課堂抽象、模糊的路橋工程理論知識搬到教學工場,結合實體結構進行講授,學生就能很容易、很快地理解相關內容,從而有效地提高授課效率。與此同時,構建一個與理論教學體系相對平行、獨立的實訓教學體系,是保證高職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現代學徒制教育的特色所在。
根據廣西路建工程集團對現代學徒制試點班學生的培養要求,按專業將實訓的內容分為基本認知能力、工程測繪能力、實驗檢測能力、工程設計能力、工程施工能力、工程管理能力以及綜合應用能力等7個大的模塊,然后根據這些模塊的要求,確定實訓的開設課程,并制定相應的實訓課程標準,再根據課程的安排,將每門課程的實訓內容分成若干個可在教學工場獨立進行的實訓項目。在實訓期間,注重行業規范的嚴格執行,培養學生嚴謹的工作態度、團結協作的工作方法和追求創新的精神。
除了滿足專業常規的理論和實訓教學需要,教學工場還為路橋專業中職畢業生在崗接受高等學歷教育、交通行業從業人員接受多樣化的繼續教育架設一座暢通的橋梁。利用教學工場,學院可為相關企業開展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年培訓量可達1500人次以上;同時還可為企業提供技術指導、承擔企業科研課題和新材料開發任務、協助企業開發培訓資源等服務。這一舉措直接擴大了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在廣西交通行業的影響力,提升持續服務社會的能力。
以此同時,我院將教學工場與專業文化園結合,制作了路橋專業傳統文化、優秀校友、合作企業文化、職業要求、創業歷程等宣傳欄和展臺,形成濃郁的路橋專業文化特色,進一步激起同學們對專業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四、教學工場運行效益評價體系的構建
任何實訓基地的建立都需要構建一個合理的評價體系,教學工場也不例外。科學的評價體系不但有助于及時評價教學質量與效果,而且有利于建立完善的教學工場運行管理機制。現代學徒制模式下的教學工場的效益評價體系主要以學生是否達到培養目標為核心內容,而不僅僅是通過統計實現經濟效益的多少來衡量,所以評價指標內容應該包含專業建設成效指標、學生技能培養指標、服務社會功能指標三個方面。
專業建設成效指標評價通過考核教學工場運行記錄資料和專業建設成果,評價教學工場運行效益。學生技能培養指標由廣西路建集團工程師、學院專業教師組成考核小組,對學生綜合運用路橋專業知識的能力進行考核分析。服務社會功能指標主要從教學工場資源共享、社會培訓、教科研產出等方面進行考慮。運用這三項考核指標基本能合理地評價教學工場的運行效益。
隨著路橋工程技術的發展及對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下的學生能力要求的提高,我院教學工場的運行管理也將不斷進行完善。今后將充分發揮教學工場在行業內的輻射作用,與周邊地區、企業、學校形成資源共享;加大專業群實訓項目建設與改革,優化整合實訓資源;引入先進實驗檢測設備進行展示和操作訓練,形成較高的實訓檔次;給更多的優質企業提供“訂單式”培養服務并作好跟蹤服務。
【參考文獻】
[1]韓菲,姜鳳,鞠露.校內實訓基地管理模式探索與實踐[J].遼寧高職學報,2016(3)
[2]李穎,習友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實驗室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4)
[3]唐春華,廖桂波.校內生產線實訓基地的運行保障機制探索與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