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德志
【摘要】會計專業教學以實踐導向為目標,要求學生既能嫻熟掌握各項理論知識,有具備相應的實踐操作能力,從而提升自己的職業技能素養。這種特色要求學生與教師密切結合,在相互促進中實現教學目標,“導師制”是滿足會計專業教學目標的有力手段,能夠確保學生在與導師的頻繁互動中,更系統地也更有樂趣地學習各項會計知識。基于此,本研究首先概述了“導師制”會計教學理念,進而分析了“導師制”會計專業教學實施路徑,最后結合理論研究是實踐操作,探討了“導師制”在會計專業教學中的實施效果。
【關鍵詞】導師制 會計專業 教學模式 實施路徑 實踐
一、“導師制”會計教學理念的概述
導師制教學管理模式源于14世紀的英國牛津大學,由溫切斯特主教威廉·維克姆首創。牛津大學導師制的核心思想就是:在教學方式上強調個別指導,在教學內容上強調德智并重。在二十世紀三卜年代引入中國,在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中廣泛使用。本世紀初,隨著我們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導師制也進入了高職院校,遍地開花。所謂導師,是指具有高尚的師德情操和扎實的專業基礎,能夠給學生以成才向導、觀念引導、職業指導、心理疏導、生活輔導的老師。基于此,而形成的制度就是導師制。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有著與本科院校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要求、師資結構和學生知識能力結構,因此在高職院校各專業中實施導師制就顯得尤為重要。
導師制教學理念包括如下四項內容:一是創造幸福快樂( Hap-piness)的課堂學習氛圍:二是實踐“做中學”的自我學習精神;三是培育具備專業知識與技能;四是理論與實務結合提升就業能力。從教學目標來看,導師制教學法致力于提升會計學課堂學習效果,營造溫馨的教學環境和師生關系,并鼓勵學生參與討論學習,強調課堂理論學習與實務經驗的相結合,讓學生愿意主動學習,主動地尋找適當的資料,并將其整理成有用的信息,再經由自己的分析與整合成為有用的新知識,從而有創意地解決未來所面對的問題,使學生學有所用,用有所得,成為未來有就業能力(employability)的人才。
二、“導師制”會計專業教學實施路徑
(一)強調師生互動
一方面,強調學習與思考。導師應鼓勵學生學習課本重點內容,啟發學生思考問題,在每一個環節上設計一定的任務,并推動課堂筆記的寫作,當授課老師在講解課程內容重要概念及定義時,學生必須抄寫在筆記本上,并利用筆記本聯系習題寫作,作完就可直接通過導師所建立的微信群或QQ群上傳至給自己的導師批改,以便確認學生是否學會,確保學生能夠實時接收信息,使學生在與導師互動中享受主動學習的快樂,同時也對學習內容充滿期望因而產生印象深刻,從而學好會計的基礎知識,提高會計的運用能力。
另一方面,鼓勵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根據會計學的教學內容,導師應鼓勵學生模擬H己的日常生活費用的帳務處理工作情景,讓他們親身參與到實踐與體驗中。基于創設的工作情景,與導師互動交流中,確保為每個學生開創出自由發揮的空間,提升傳統課堂教學品質。
(二)鼓勵會計學課后實踐
導師應鼓勵學生在會計課后復習會計分錄、調整分錄、編制調整后電子表格、編制損益表、保留盈余表等的基本會計實踐業務,讓學生模擬自己經營一家公司。這些實踐操作將促進學生將會計學的理論實際應用在自己模擬設立公司的帳務處理中。導師應要求學生根據現實公司實際情況進行會計處理,如要有智力資本權、應付賬款及應收賬款的授信條件、也要有進貨退出與折讓及銷貨退回與折讓等情況,并根據稅法規定買賣雙方要扣繳營業稅[1],給付租金時要依法扣繳租金所得稅,給付員工薪資時也要依法扣繳社保費、所得稅及住房公積金等實務操作。另一方面,導師應退居幕后引導學生,并隨時協助學生解決所面臨的問題,不斷依循會計系統流程開展活動,直到最終完成正確財務報表的編制。通過這種課后的實踐操作,導師可以激發出學生潛能,使他們將創業夢想經由虛擬營業過程,逐步融人會計流程,終于看到自己所設想的經營成果呈現在財務報表上,內心會充滿自我學習的成就感。學生在漫長的課后會計實踐操作過程中,部僅與同學互相鼓勵協助并培養友誼、細心與耐心,更與導師形同家人般相處融洽,導師也可借此反思帶學生過程中的得與失,記錄學生在實踐活動和交流中的缺失,提出改進與完善的措施。
三、“導師制”在會計專業教學中的實施效果
會計學的教學目標是以培養學生求知心、學習習慣及思考能力為主,并希望學生能成為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所以在會計教學方法上采用導師制教學方式十分適合。理論研究與實踐操作均發現,采用導師制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能夠產生很好的效果。相關研究也發現,學生在會計學習過程中不僅期盼能獲得知識,而且希望整個學習過程中必須要有趣、有吸引力、有歸屬感,所以通過導師制模式,與自己的導師進行雙向交流,就成為激勵學生學習動機、學習興趣最有效的方法。
總體而言.“導師制”會計教學模式效果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1)理論與實務相結合能夠提高其專業知識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提升就業能力;(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尊重學生,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望,讓學生在嘗試中發現問題,在自主與合作中解決問題,在與導師討論中形成結論,在交流中產生共鳴,在運用中獲得成功的滿足,有效地提升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3)融洽師生關系,通過教學過程的互動,促進師生、生生關系的改善,使師生間產生情感共鳴;(4)快樂學習提高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參加教學活動的內在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討論環境,在參與中完成學習任務,在參與中自覺接受教育,從而提高教學效果;(5)讓學生隨時利用即時通訊工具來學習并練習課本重點內容,作完練習習題寫作就可上傳給自己的導師批改,以更快速且更有針對性地確認學生是否學會,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實現快速接收準確信息,使學生在互動中享受主動學習的快樂,同時也對學習內容印象深刻。
參考文獻:
【l】麗萍.高職院校導師制實踐研究:現狀、困境和對策——以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財務會計系為例【J】.山西農經,2016年。
【2】徐曉旋,劉磊,管尹華,蔣寧.基于個性化培養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全程導師制研究【J】.商業會計,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