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玲
【摘要】在高中語文教材中所收錄的文言文內容豐富、語言精煉,對于培養高中生的文學素養和語言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文言文教學當中的死記硬背現象依舊存在。基于此,本文選擇這一領域進行分析,結合“少教多學”的理念,闡述了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 文言文教學 少教多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0-0065-02
“少教多學”的教育教學理念由來已久,其主要強調的是借助于教師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實現學生獨立、深入地學習,這是一種創造性的學習過程,對于學生自主能力的提升,有著一定的作用。在文言文教學當中,引入“少教多學”的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在激發學生積極性和興趣的同時,也能夠培養其自主學習的動力。
1.構建符合“少教多學”理念的師生關系
在少教多學的教學理念下,教師所扮演的角色是實施者、組織者和主導者,教師需要對相應的實施方案予以制定和設計,及時評價計劃實施的預期結果,并且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使得少教多學的教育方式能夠得到學生的認可與支持。與此同時,教師需要設計一些精彩紛呈的問題,在師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增進彼此的情感。
比如說在人教版必修二《赤壁賦》此文的教學當中,可以賦予學生多學、探究、合作和互動的學習模式,教學過程可分為四大部分:(1)通過提問的方式,檢驗學生的預習情況,包括學生對于作者、創作背景、“賦”這一文體特點的了解。(2)以學生自學的方式展開,可以分小組進行研究,研究內容涉及到課文的閱讀、陌生字詞,還有課文分段、梳理中心思想、提出問題等環節。(3)針對學生在自學之后所遺留下來的問題進行解決,不僅包括前一環節的小組討論,還有師生互動的方式,對于整篇文章的主題進行逐一結構、分析和總結,將重難點知識轉化為一個個問題,采用提問、反問、辯論的方式,加強學生理解。如“這首賦在描寫的過程當中,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優美的圖畫,你可以給這些畫面命名嗎?”“文章第一段的景物描寫美在何處,為什么寫的如此仙境一般呢?”等問題,在問題的引導之下,學生對于文章的感情基調和中心思想有了進一步了解。(4)譯文。在上述基礎之上,引導學生與譯文進行比較,并作出總結。
在上述案例當中能夠看出,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之間是密切相關的,同時,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教學環節,能夠最大程度上使得課堂教學各個環節更為緊湊,結構安排合理。
2.優化整合教學資源
少教多學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對于教學資源進行整合,以此來取代單一的教師講解。一方面,教師應當從教材著手,將教材當中充滿新意而豐富的形象呈現在學生面前;另一方面,將教材與其他資源之間良好的整合,可以借助于生活、網絡以及其他課程當中的資源,提高學生“多學”的效果[1]。
比如說在人教版必修五《滕王閣序》這篇文章當中,可以進行這樣的設計:(1)借助于多媒體或者是微課的形式,展現出來滕王閣序當中的場景。(2)以之前學過的《岳陽樓記》為基礎,通過對比的方式,讓學生感受《滕王閣序》的文本編排、寫作手法和意境描寫。(3)利用生活資源創設教學情境。在整堂課結束之后,需要引導學生說出自己所游覽過的名勝古跡,然后選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或者是自己比較感興趣的,寫一篇短文。要求是能夠運用學習到的文本編排、意境描寫和中心思想等方法進行描寫,然后通過對比分析找出自身的不足[2]。
3.通過化難為簡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
由于文言文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中的語言組織比較繁瑣,尤其對于閱讀能力較低的學生而言,存在著很大程度上的難度,更談不上自己獨立的進行“多學”。所以教師可以選擇一個合適的切入點,幫助學生舉重若輕的把握課文。比如說在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這篇文章當中,有的教師事先讓學生結合詞人的身世和寫作背景,感悟整首詞當中所表達出來的情感。但是,這種問題會使得一些閱讀能力較低的學生望而卻步。相反,如果教師能夠設計這樣的問題“本詞抒發了壯志難酬之感,那么作者是如何抒發這種感情的呢?”以此為引導,讓學生逐漸梳理詞句,明確作者所運用的手法,通過層層遞進的關系,找出對應的語句,這樣一來,學生的難度就會大大降低,而同時對于文章的情感基調也會有一定的了解[3]。
4.結語
在本文的研究當中,結合相關的案例,闡述了當前高中文言文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并從“少教多學”的視角提出了優化策略。對語文教師而言,在采用有效教學方式的同時,也需要結合高中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做到層層遞進、絲絲入扣,最大程度上凸顯教育的價值。
參考文獻:
[1]丁浩華.“少教多學”如何助推文言文教學效果的提升[J]. 速讀旬刊, 2017(8).
[2]李敏華.“少教多學”助推文言文教學效果的提升[J].師道·教研, 2016(11):55.
[3]任遠紅.讓表演使文言文鮮活起來——文言文閱讀教學中“少教多學”的實踐[J]. 教育藝術, 2016(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