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倩倩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不斷發展,高中音樂教學作為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素質教育需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需要在高中音樂教學中著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幫助學生陶冶情操。基于此,本文重點探究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高中音樂 審美能力 培養 鑒賞
引言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如何加強素質教育已經夠成為了當今社會重點關注的問題。開展音樂教學能夠有效推動素質教育發展,所以加強高中音樂教育質量有著重要意義。從本質上說,音樂教學并不是讓學生會唱幾首歌、掌握多少音樂技巧,而是以音樂藝術作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出音樂教育的價值,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1、豐富教學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從高中音樂教材內容中可以看到,無論是鑒賞內容還是學習內容,都包含著國內外著名的樂曲,這些作品包含了人類音樂藝術的結晶。但是對于學生來說,高中學生更喜愛流行歌曲,對世界名曲或民族歌曲不感興趣,學生在課堂中也缺乏積極性,疲于應付,導致音樂教學效率低。
1.1 注重音樂創作過程。究根結底,學生之所以對音樂不感興趣,主要是對音樂作品不熟悉,同時也沒有認識到作品的音樂氣息,如果了解音樂創作過程即可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產生內心的共鳴。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前,事前搜集有關本節課的背景資料,這些資料相當與音樂作品的創作過程。在學生正式開始學習前,可以先講解相關的音樂知識,在充分了解音樂創作背景后,會加強對音樂知識的認知,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2 通過學生熟悉的作品進行導人。對于學生來說,學生往往都是對自己熟悉的音樂作品更感興趣,對于教材內容較為陌生。所以,教師可以將學生熟知的作品引入到教學當中,從而為后續教材內容教學奠定技術。如在學習《草原放牧》教學中,由于該內容中帶有琵琶合奏,因此可以將《十面埋伏》進行導入,這里面包含了一段非常經典的琵琶演奏,對琵琶演奏技巧、展現形式粗略的講解后,加強學生對琵琶彈奏的興趣,引出《草原放牧》,這樣學生的內心會有一個過渡,以另一種眼光看待《草原放牧》,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在音樂課程多元化的背景下,需要教師對教學內容深入挖掘,通過不斷的嘗試來突破音樂教學瓶頸。
2、 挖掘作品的含義,感受主題與情感
2.1 音樂引導,做好準備工作。音樂教材中的作品往往都帶有一定的創作背景,特別是一些世界名作,其蘊含著非常濃厚的情感。所以,想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加強音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通過音樂引導來學生加強對作品的積極性。針對一些較為新穎的曲目,事先準備一些歡快、激昂的音樂作品。
2.2 挖掘音樂深層含義,拓展學生藝術思維。挖掘音樂深層含義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音樂作品,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例如在《教我如何不想他》教學當中,從作品名稱上來看,這首歌似乎是一首現代流行歌曲,為了能夠加深學生對這部作品的認知深度、培養審美能力,筆者用5-10分鐘的時間講解這部作品的創作背景,提出了“‘五四運動時期,當時青少年對封建倫理綱常的抗爭。”學生在傾聽完之后,不是用流行音樂的眼光看待這幅作品,而是結合當時生活情況和社會環境欣賞這部作品,學生在欣賞和學習中,即可不斷拓展學生的藝術思維,增強核心素養。
2.3 從歷史角度激發學生的鑒賞熱情。教材中的作品由于創作時間較早,特別是一些西方的音樂作品,不僅創作時代存在著滯后性,并且創作環境與現實也相差甚遠。如在《拉德茨基進行曲》教學中,該作品具有非常激昂的旋律,但想要讓學生了解作品實質內容,僅憑聽是無法做到的。筆者先是介紹了作品創作背景,特別是作品中歌頌的人物。這位人物在戰場中屢立奇功,受到了皇室貴族的尊敬,作曲家以這位英雄作為創作原型,旨在不讓人們不要忘記這名英雄,并且也要認識到戰爭的冷酷。通過從歷史角度闡述這部作品,學生可以在激昂的旋律中感受到無畏、殘酷、侵略、暴虐的因素,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3、創新音樂教學方法
3.1 教學創新。傳統逐字逐句教學方法已經不適應現代音樂教學需求,想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課堂有效性,就必須要對音樂教學方法進行創新,讓學生主動的投入到音樂學習當中,突了學生的主體意識,結合教學內容設置教學活動,這樣即可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加強學生對作品的理解深度。對于藝術教學來說,筆者還是推薦采用情景教學法,這是由于情景教學法可以給學生營造出身臨其境的感受,讓學生從音樂所承載的內容中表現出來。如《黃河謠》教學當中,筆者采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段“抗日戰爭”的資料,讓學生感受日寇侵華時,百姓受到欺辱、流離失所的場景,之后單獨播放一段《黃河謠》,先讓學生感受歌曲中永垂不朽的情感,為了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采用“抗日戰爭”視頻和《黃河謠》相結合的方法給學生帶來視聽沖擊。這樣的方法代入感非常強,學生在欣賞時也主動的跟著學唱,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3.2 學生創新。當然,創新還表現在學生創新,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需要通過審美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學生創造美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審美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課堂上,如果缺少了學生自我探究以及創新過程,就不會產生亮點,學生也無法感受到身臨其境。如果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過多,就顯得課堂枯燥乏味,學生在藝術美創新當中,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這也是現代化高中音樂教育的重要一環。為了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可以結合音樂教學內容讓學生進行創編,筆者在《黃河謠》教學中,待到教學內容完畢后,學生對歌曲也有了很多了解,這時可以安排學生開展即興創編歌詞,因為《黃河謠》類似的歌曲節奏比較鮮明,時刻開展即興演唱,老師可以先帶個頭開展即興創編和演唱,之后引導學生開展即興創編歌詞,讓學生進行展示和評價。
4、加強歌曲表現力,呈現出藝術美
藝術是不斷發展,不發展的藝術早已經被時代所淘汰。這就需要教師不斷的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音樂能力和教學水平。在音樂鑒賞課堂中,可以通過探究性、啟發性的問題,通過小組討論的方法,引導學生感受、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在學生聆聽音樂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可以適當的參加表演,教師精彩表演可以感動學生、激發學生的審美價值。
結束語
高中音樂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音樂素養、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有著重要影響。不斷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能夠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豐富內在情感、樹立正確“三觀”。這就需要融入新觀念、新思想、新方法,讓學生成為課堂主人,加強對音樂鏈接的深度,從而提高音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