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常
【摘要】本文闡述了中學數學課堂師生互動的意義和存在的問題。并且進一步闡述了現代中學數學課堂不僅僅是一個學生讓老師解釋知識的過程,而是培養每個學生在課堂上對數學學習都有其獨特的見解。師生之間要展開良性互動,而不是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分離。老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通過互動培養初中生們的發散思維。在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同時,教師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達到真正的師生互為“動”。
【關鍵詞】中學數學 師生互動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0-0137-01
1.引言
在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課堂互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全面了解數學的基本概念和數學規律,還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減輕學生學習數學的枯燥感,間接的通過師生互動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與發散思維能力。
2.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意義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思維活躍的時候學習數學知識,而不是僅僅學習書本上的死知識。課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可以充分的讓老師回歸課堂,體現出師生平等,有利于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
3.當前在中學數學課堂中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
(一)課堂內缺乏創新的教學模式
數學的學習是一個相對抽象的過程,學生在初步接觸三維幾何圖形時,黑板上的圖形演示并不足以為學生帶來整體的感官參考,大多數學生只是死記概念,這種教學模式并沒有重點學生的實踐和應用,不能充分達到課堂上師生互動,造成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的下降,學生對這種枯燥的教學模式并不感興趣。
(二)課堂教學內容缺乏實際運用,師生互動缺乏實際導入
在中學數學學習過程中,現階段老師依然像傳統的教學一樣,書上寫什么就教什么,教給學生的概念過于陳舊,而且很少聯系實際,學生只是盲目地回推式的概念,完全是為了配合考試而學習陳舊的數學知識,初中數學比小學數學難度更高,但是筆者認為小學數學又為初中數學奠定了基礎,學生在學習初中數學的時候要與時俱進。現階段的初中數學,學生們仍然以機械式學習為主,做題的時候以書本為主,在書本上找答案。他們不會進一步探討他們沒有的問題。相反,他們只記住了書上的知識點。這樣一來,教師在課堂上并沒有創造出實踐教學環境和機會,師生互動大大減少,這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4.師生互動對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促進作用分析
數學課堂內外的師生互動不僅對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且對學生的發散思維會更好,更能夠建立正確的數學建構體系,培養良好學習質量的效果。
(一)可以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轉變
對于教師來說,中學數學課堂師生互動不僅促進了教學模式的轉變,而且為今后更高層次的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互動教學對學生的反應能力,老師理解能力、探究能力和發展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還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頭腦,思維方式不再是固定在同一方向。
(二)可以使教學內容不再枯燥單一
這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還能提高課堂的學習氣氛。例如,在學習“圓”時,我們用多媒體來演示學生畫圓的過程,為學生將來用圓圈畫圓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對圓有初步的認識。為了研究圓的畫法算出圓的半徑,通過圓規在紙上畫一個圓,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自己動手,使學生理解在同一圓的直徑和半徑可以有很多,在此基礎上,通過多媒體動態演示,告訴所有的學生我們畫的所有的圓的直徑都是相同的。根據教材的內容,學生們可以很快在頭腦中形成一個知識網絡。從點和面,面和面,以及在學習正方形、矩形的過程中也可以將知識綜合起來,使其更好的學習。
(三)創新數學課堂
如何看出老師這一節課是否成功,主要表現在學生對數學課程的整體理解上,如果在數學課上構思之后,問學生最簡單的公式,或者讓學生學會利用這一知識來解決問題,學生就不知道時間的流失。一些學生在教室里,老師一直在留意他們,幫助他們進步,學生們也能準確回答問題,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題目的意思,但在課堂上只有45分鐘,讓學生理解教材中的重點與難點,通過師生互動,讓學生將重點難點深入到頭腦中去,因此,數學課堂師生互動是反映教學中容易出現什么問題的最好解決方法,尤其是對數字概念的理解和應用。數學課堂是師生共同進步、提高知識的課堂。充足的課堂準備也可以滿足老師的教學需求。
結語:中學數學教學現代化,教師在課堂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主軸,但由于每個學生的個體,有其獨特的方式為每個結果的基本概念的理解,教師和學生只有在進一步分化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發現興趣,變被動為主動,消除單一性,實現師生互動,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移動”。
參考文獻:
[1]韓晶.中學數學實驗的內容與實踐[J].長治學院學報,2014,31(05):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