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靜芳
【摘 要】目前,隨著人類輔助生殖技術不斷創新,其效果有目共睹,尤其是對于部分不孕不育家庭來講,該技術的更新無疑為其謀求了諸多福利。當然,人類輔助生殖技術也是當前全球范圍內,解決人類生殖問題的最有效的臨床醫學之一。然而此種技術的廣泛運用,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人類生育的傳統思想,導致社會倫理問題也隨之而來。 所以,需處理好輔助生育技術的倫理難題,方可使該技術朝著正確的方向邁進,更好的為人類服務。
【關鍵詞】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倫理問題;思考
【中圖分類號】 R181.3+2【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8)04-03-237-01
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具體指的是應用現代臨床醫學技術對人體的精子、胚胎、卵子以及受精卵實行人工處理之后,繼而使得女性恢復生育的能力,其中該項技術囊括人工授精、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及衍生等前沿醫學技術。在1978年,在英國第一個試管嬰兒的誕生,標志著輔助生殖技術的開端,之后風靡全球。截至目前,全球范圍內通過輔助生殖技術所孕育的嬰兒數量高達三十萬例 。在1988年初,中國首例試管嬰兒在首都醫科大學誕生;在2011年末期,中國“第三代”試管嬰兒成功誕生。根據數據調查顯示, 不孕不育家庭所占比例高達百分之十,輔助生育技術的創新,為此類家庭謀求了諸多福利。 另一方面,該類技術的發展與其他技術如出一轍,其有利也有弊,此種技術的廣泛運用,沖擊了人類生育的傳統思想觀念。
一、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倫理問題
1.1 多個胚胎妊娠的問題 在進行人類輔助生育技術過程中,為了進一步提升輔助生育的成功率,一定情況下均采取了促排卵技術,目的在于在各個治療階段中得到多個胚胎。當前,大部分醫療機構在輔助懷孕當中,均移植兩到三個胚胎,因此, 出現多胎妊娠的概率逐漸增大。多個胚胎同時進行妊娠之時,可能會導致輔助妊娠成功的概率大大降低,同時也對母體造成了嚴重傷害。 通常而言,解決多個胚胎妊娠的關鍵在于及時進行減胎手術, 將三個及以上胚胎通過減胎手術減至一至二個胚胎最為適宜。因此,減胎手術與傳統社會倫理會有一定沖突,即便是胚胎也是一個鮮活的生命,具備基本的生存權利。2017年最新《民法總則》第16條: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在目前來看,減胎手術風險大且存有后遺癥,對剩余胚胎存在一定影響,同時也威脅母體生命安全。所以在多胎妊娠的倫理問題上,有時讓醫生、患者均難以作出選擇。
1.2 精子、卵子的捐獻問題 目前,之所以出現較多的不孕不育癥,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配子數量不足或質量差所導致。 就此類現象而言,患者為了恢復生育能力,則需要接受他人所捐贈的卵子或者精子。對于精子或者卵子的捐贈人員應怎樣招募,此中牽扯到很多且繁雜的倫理問題,引發倫理思考。對配子捐贈來講,在大部分西方國家之中,對精子捐贈人員對身份是不限制的,話句話說,非婚的、已婚的男女都能夠捐獻,除法國之外,因為其對于捐贈配子者身份審查相當嚴苛,必要時需征求其家屬同意,方可執行。 對于卵子整體的捐獻問題來講,因為牽扯超促排卵、外科取卵等危險技術,因此,在大部分國家之中有明文禁止。在我國,設有專門的精子庫,用精則采取三方互瞞,無論捐精還是贈卵均設及子代的婚育排查。
1.3 代孕的倫理問題 因為各類先天性疾病或者后天形成的病理,導致不孕不育的女性愈來愈多,而想要健全的家庭就需借助他人的子宮進行孕育孩子。 在部分國家當中,代孕已成為一種職業,發展迅猛。 然而代孕的出現也牽扯到相當惡劣的倫理性難題。 代孕者的到來,可能波及一個家庭的幸福指數。與此同時,代孕進行輔助生殖的過程之中,可能發生多種后遺癥。 在遺傳學上來講,供給卵子者為母親;在生物學上來看,胚胎妊娠者為母親;以社會學的角度來看,教育孩子者為母親。 因為人類是賦有豐富情感的高等生物,因此出現三個母親的行為,勢必會引發系列非常嚴重的道德倫理問題。 除此之外,因為代孕牽扯到利益問題,使得代孕更加難逃道德的枷鎖。 在部分西方國家當中,代孕的情況不少,部分人試利用代孕而得到生殖與妊娠的感受,部分人由于做過人工流產手術而不能再次懷孕,但又想替他人繁衍下一代的思想。 通過調查發展,大部分代孕者均是貧窮之人,代孕是他們的收入來源,繼而填飽肚子,毫無疑問此時此刻,社會倫理問題基本完全喪失,嬰兒被商品化。 因此大部分國家,包括我國為防止代孕引發惡劣的社會倫理問題,各個國家在出臺的相關法律法規當中,均明文禁止任何形式的代孕行為。
1.4 基因遺傳診斷性的問題 對于基因遺傳診斷性來講,也即是在胚胎移植的過程當中,需對遺傳物質進行篩選,保存良好的遺傳基因,大多數情況之下孕婦進行產前診斷是相當重要的環節。 然而使用遺傳診斷技術不當,可為社會帶來極其惡劣的倫理難題。 譬如,遺傳診斷能夠判別胚胎性別,繼而減少遺傳疾病的概率,假如非以醫學為準則而大肆執行性別甄選,最終將導致棄嬰事件頻頻發生,也可能導致社會男女人口比重嚴重失衡,從而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與此同時,人工操作性別選擇,不符合人類自然進化規律,以生物學出發,此類行為嚴重危害了人類健康發展。
二、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倫理問題的對策
2.1 提升醫學工作者職業素質 當前,在人類輔助生育技術之中,醫療單位工作人員的自身定位相當重要。因為其職業較之于其他更為特殊,從事輔助生育技術一線的工作人員不單需研究創新型的治療方法,而更要考慮此類技術可能引發的各類社會倫理問題。 所以,工作于一線的輔助生育技術者,不但要提高自身的醫學專業水平,而且需進一步強化社會倫理道德意識,提高職業素質,要具備優良的醫德,時刻遵守國家計劃生育所頒布的相關的法律準則、條例,應該拒絕使用非法的輔助生育技術。
2.2 嚴格審查準入條件 在我國由于國家人口基數大,輔助生育技術可謂供不應求,與此同時該技術屬于醫學前沿技術,部分監督與管理體系未完善,曾幾何時發生了多起非法行為,給國家、社會以及個人均帶來較為惡劣的影響。 所以,在實行人類輔助生育技術之時,對各個醫療單位的準入審核應該嚴格把關,各個環節需高度達標。根據人口增長的趨勢來看,國家應該制定相關的準入標準,合情合理,嚴格把關,與此同時應對負責相關輔助生育技術工作者是職業資格嚴格審查。
2.3 完善倫理相關的法律條例 在2001年,我國衛生部門頒布了《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倫理原則》、《人類精子庫管理條例》、《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范》以及《人類精子庫技術規范》等與輔助生育技術有關的法律法規。截至目前,此類法律條例基本上演變為進一步整頓國家精子庫、輔助生育技術方面的綱領性文件。
2.4 創建社會倫理監督與管理制度 我國醫療事業單位應該積極配合,建立一套健全的社會倫理監督與管理體系,對輔助生育技術的社會倫理道德問題進行深入的研討,合理合法的處理好各類特殊的社會倫理問題,規范輔助生育的原則,繼而為更好的發展輔助生育技術奠定基礎。 對于當前來講,各類復雜的倫理不可妄下定論,需進一步通過倫理委員會進行縝密的、細致的探討,應以“敬重”、“不傷害” 以及“公正正義 ”社會學來衡量,最終制定合理的、科學的、令人折服的評判依據。
三、結語
三十年以來,輔助生殖技術逐漸被醫學工作者不斷更新,技術愈來愈成熟,但是該技術也引發了倫理問題、道德問題、人性問題以及法律法規的思考。 由于輔助生育技術的不斷創新,其應用愈來愈廣泛,輔助生育技術的系列倫理道德原則也會跟著發生改變,但截止目前為止,該類技術并沒有偏離其研發的初衷,發展正常。 另一方面,對于從事醫學事業者來講,不但要提高自身的醫學專業水平,而且需進一步強化社會倫理道德意識,提高職業素質,要具備優良的醫德。 另外,醫療管理部門應該充分發揮其職能,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嚴格審查,確保輔助生殖技術得以健康的、合理的、長遠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陸小溦,郭松,馮云.人卵子冷凍技術的倫理思考[J].生殖醫學志,2017,26(03):224-227
[2] 路瑤,孫赟.輔助生殖技術引發的常見倫理問題在臨床教學中的思考及對策[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17):28-30
[3] 武均宜.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倫理爭議及其辯證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15,33(13):11-12
[4] 李善國,倪正茂,劉長歡,輔助生殖技術法研巧[M].法律出版社,2005,216-225.
[5] 沈東.生育選擇引論:輔助生殖技術的社會學視角[M].遷寧人民出版社,2011,67-68
[6] 李春秋.當代生命科技的倫理審視[M].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43-46.
[7] 萬慧進.生命倫理學與生命法學[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205-235.
[8] 韓躍紅.護衛生命的尊嚴:現代生物技術中的倫理問題研巧[M].人民出版社,2005,196-254.
[9] [美]洛伊斯W瑪格納.生命科學史[M].崔極謙,李難,王水平譯.華中工學院出版社,1985,78.
[10] 郭貴春,成素梅.當代科學哲學問題研究[M].科學出版社,2009,12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