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妮


〔摘 要〕隨著音樂教育的普及,聲樂、器樂學習的大眾化,伴奏成為音樂學習者不可或缺的一項技能。即興伴奏是指在沒有充分準備時間的情況下,根據既定的旋律、節拍、調式調性等,配以豐富的和聲和伴奏音型,以樂器伴奏的形式呈現出來。
〔關鍵詞〕即興伴奏 審美 特性 技能應用
“即興”是指事先毫無任何準備,僅就當時的感受,創作、表演或演講的一種形式。在西方音樂史上,即興這種形式作為一種藝術手段始終存在,且在器樂和聲樂兩個領域最為突出。器樂即興的書面形式可追溯至西方音樂史上的巴洛克時期。此現象當時被稱之為“通奏低音”或“數字低音”,是巴洛克音樂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通奏低音有明確的旋律線條,但其特點是伴奏聲部沒有完整的和弦。作曲家只寫出高音部與低音部,其內部的和聲則需要演奏者即興演奏。通奏低音又被稱為數字低音,作曲家為了提醒演奏者如何演奏則會在低音聲部標記表示和弦的數字。這與我們今天在歌曲譜面標記音級的方式頗為相似。即興伴奏實際它不再完全被束縛于原創作者的審美條框之下,它為演奏者提供了再度創作的空間。而聲樂領域即興的現象主要體現在巴洛克時期的意大利歌劇中。意大利歌劇以高超的聲樂技巧聞名,在閹人歌手時期達到頂峰。在意大利正歌劇的詠嘆調中,其末尾處通常有一個段落無明確的樂譜,此處為演唱者即興發揮獨自演唱的段落,此段落被稱為“華彩樂段”。華彩樂段通常是演唱者炫技的平臺,這種由演唱者即興演唱的形式也被稱之為“SOLO”。華彩樂段對演唱者的要求較高,全面反映了表演者的專業能力、創造力和應變能力。好的華彩能為這首作品帶來升華,成為這首作品的亮點,也是對表演者的極大肯定。
隨著音樂教育的普及,歌唱和器樂的學習越來越大眾化。伴奏成為音樂學習者不可或缺的一項技能。即興伴奏是指在沒有充分準備時間的情況下,根據既定的旋律、節拍、調式調性,配以豐富的和聲和伴奏音型,以樂器伴奏的形式呈現出來。
一、鋼琴即興伴奏的審美
審美是人類理解世界的一種特殊形式,指人與世界(社會和自然)形成一種無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關系狀態。在審美活動中人們進行審美心理構建,同時產生了對美的自由感受。美是外在自然的人化成果,而審美則是內在自然的人化成果。音樂審美是人類審美的一種。僅就鋼琴即興伴奏這一活動來說,可簡單概括為四個存在要素即伴奏者、樂譜、演唱者和觀賞者,它們之間都存在審美關系。
1、審美的主體與客體
審美主體可為演奏者、演唱者和觀眾;審美客體可為樂譜、演奏者和演唱者,由于多種要素的存在,且他們之間產生交互關系,因此審美主體又可以是審美客體。對于演奏者和演唱者來說,他們對樂譜進行藝術加工同時進行音樂審美,是審美的主體,在表演過程中對對方的藝術活動進行審美,雙方既是審美主體也是審美客體。同時他們的藝術活動與觀賞者發生交互,此時為審美的客體。
2、審美創造
伴奏者對樂譜進行審閱,然后進行二度創作。二度創作的過程是伴奏者進行藝術再加工的過程,運用和聲學、曲式分析等專業技能對原作品再解讀,以伴奏的形式創造出新的作品。在這過程中也體現了伴奏者的審美觀念,例如一首歌曲的伴奏聲部采用柱式和弦還是分解和弦,每個伴奏者會根據自己的審美傾向對歌曲進行不一樣的創造。其次需要將審美創造通過鋼琴演奏表達出來,實際也是表達自己內心審美的過程。在演奏過程中對作品再次創作,伴奏音區、力度變化、連音跳音等選擇對作品的風格表達產生一定影響。伴奏音區和力度變化的選擇是音色審美的體現,鋼琴音域寬廣,各個音區都有不同的表現風格,帶給人們不一樣的審美體驗。低音區的音色較為低沉渾厚,給人沉重、悲壯之感。中音區音色柔和、豐滿,也是應用最為廣泛的音區。高音區音色明亮清脆,多表現為活潑、歡快的音響效果。而力度的變化對輔助演唱者的藝術表達起到一定推動作用,雙方相輔相成。演唱者無疑是作品的直接表達者,但在演唱過程中也進行了二度創作,同一首歌曲不同的演唱者有不同的表達。
在楊恩寰《審美心理學》一書中提到“美(自由形式)的自由感受”,在即興伴奏的表達中可理解為自由形式是即興的過程,過程中表達的外化形式是美的自由感受。
二、鋼琴即興伴奏的特性
隨著音樂教育的普及,音樂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鋼琴作為應用最廣泛的樂器,其相關技能學習需求也越來越普遍。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即興伴奏,即興伴奏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實用性
即興伴奏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尤其成為學習聲樂、鋼琴或音樂教育相關專業人員的必備技能。在實際生活中,音樂教學、歌唱演出等藝術活動都需要用到鋼琴即興伴奏。且從整體來看,成為獨唱、獨奏的“大家”畢竟是少數,學習專業音樂的人大部分從事聲樂或鋼琴基礎教學工作,教學的機會要遠大于獨奏、獨唱,因此鋼琴即興伴奏實用性的特點是顯而易見的。
2.靈活性
“即興”二字充分體現出鋼琴即興伴奏靈活性的特點。首先鋼琴即興伴奏可根據歌曲調高靈活地進行轉調,以配合演唱者的演唱能力。在表演時,難免遇到非專業演唱者,即使專業演唱者也可能碰到歌曲原調不合適自己音域的情況。因此,就體現出即興伴奏的靈活性來。其次,即興伴奏與鋼琴正譜不同,鋼琴正譜不允許有任何改動和錯音,但即興伴奏只要在合理的和弦進行中,可以采用不同和聲、伴奏音型等表達形式。最后即興伴奏可根據演唱者要求靈活地改變歌曲風格。
3.創造性
即興伴奏是二度創作的過程,它是在原有的旋律限定下,綜合運用和聲、復調、曲式等知識對歌曲伴奏聲部進行創作。這個創造的過程是一種人類自主行為,它是有意識地對改造對象進行探索的過程,一個成功的創造能為人帶來成就感。在即興伴奏中需要創造伴奏聲部的和聲、強弱、伴奏織體等,創造的同時也是本身審美意識的體現。
4.實踐性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一項技能的掌握需得付出大量的時間和實際行動,若不進行實踐只知理論怕只是“紙上談兵”。即興伴奏需要掌握多項技能,和聲編配、轉調、各種伴奏音型等,每一項都需要大量的時間練習。且即興伴奏由于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既要在較短時間內邊彈奏邊創作,還需要與演唱者進行配合。因此更需要大量的實踐,不斷的增強應變能力,只有通過不斷實踐,才能將理論知識內化成自己的內心知覺,在伴奏時才能得心應手地將歌曲更加完整地表達出來。
三、鋼琴即興伴奏的要求
鋼琴即興伴奏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形式,它是理論與實踐、技術與情感的綜合。相對于鋼琴獨奏,聲樂獨唱等藝術形式,它對表演者的綜合素質顯然要求稍高一些。在即興伴奏時,既要掌握扎實的鋼琴演奏技能,也要對聲樂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在伴奏過程中需要伴奏者迅速判斷歌曲的整體情感,選擇適合這首歌曲情緒的伴奏音型。也要快速劃分出歌曲的樂句、樂段,掌握歌曲的呼吸,幫助表演者有更完整連貫的藝術表達。
鋼琴即興伴奏可簡單分為帶旋律聲部的伴奏和不帶旋律聲部的伴奏。帶旋律聲部的伴奏一般指伴奏聲部中有一條明確的主旋律線,多為右手彈奏主旋律,左手進行和聲伴奏。無旋律伴奏是指在伴奏聲部中,沒有明確的主旋律線, 以功能和弦作為伴奏主體進行伴奏。而無論哪種形式,對于鋼琴即興伴奏而言都需要掌握以下幾個基本技能:
1.鋼琴演奏
對于伴奏者,只有熟練掌握鋼琴演奏技能才能在即興上有更多的可能性。即興伴奏不要求伴奏者的技術達到專業鋼琴演奏級別,但應達到靈活自如地運用手指、熟悉各個大小調及其琶音、對鋼琴演奏的力度有較準確的控制等。鋼琴伴奏是交互性的音樂表現形式,不僅要注意對歌曲的理解,同時在伴奏過程中要配合演唱者。若鋼琴演奏尚且吃力,談何即興?因此需要有扎實的鋼琴演奏能力,才能達到在伴奏時顧及歌曲的表達和與表演者情緒的交流。 且即興伴奏相較于正譜伴奏存在多種不確定因素,在較少的時間內既要顧及歌曲又要顧及演唱者。在拿到譜子后伴奏者需要迅速判斷調式調性,根據旋律和歌曲情緒選擇合適的伴奏類型。但在實際應用中,很多非專業演唱者或專業演唱者覺得原作品的曲調不合適,需要升調或降調。若沒有熟練地掌握各個調式調性,很可能導致表演不盡人意。因此需要伴奏者沉著冷靜,思路清晰,熟練掌握各個調式,有較好的鋼琴演奏基礎。
2.和聲編配
和聲是兩個及兩個以上不相同的音,按照一定規律同時發出聲響的音樂表現形式。鋼琴是和聲樂器,它內部結構復雜,它的音域、音色和力度變化在所有樂器中也最為完善。因此鋼琴類鍵盤樂器在和聲表現上具有獨特的優勢,也是和聲表現的必然。
即興伴奏是根據旋律來編配伴奏的,這要求伴奏者有較好的和聲基礎,能夠快速判斷一個樂句里的和聲走向。和聲語匯之豐富非一般人能完全掌握,但對于基本和聲使用與和聲色彩識別則需要伴奏者有敏銳的洞察力和樂感。首先需要掌握基本的和聲識別與和聲編配能力,對歌曲進行基本的和聲編配。其次對于和聲色彩選擇可進行再琢磨,大三和弦開放明亮;小三和弦則憂郁暗淡,在一首歌曲里若全部采用正三和弦(在大小調和聲體系中,調式中由主音、下屬音、屬音為根音所構成的Ⅰ、Ⅳ、Ⅴ級三和弦,分別代表著自然調式基本和聲材料的三個功能,是調式中最重要的三個三和弦,稱之為正三和弦)則未免過于“正經”,合理使用副三和弦(大、小調自然音體系的和聲,除了Ⅰ、Ⅳ、Ⅴ三個正三和弦外,在調式Ⅱ、Ⅲ、Ⅵ、Ⅶ四個副音級上構成的三和弦稱為副三和弦)則可為歌曲添加不一樣的色彩,使得歌曲層次更加鮮明,在音響審美上更有厚度。另外巧妙利用七和弦、九和弦、和弦外音也會使整體歌曲表達更加精妙。最后在整體上還應注意低音線條的流動、和弦連接的流暢等問題。
3.織體選擇
簡單來說伴奏織體就是伴奏音型,伴奏織體對于歌曲風格具有決定性作用。伴奏織體可大概分為柱式和琶音兩大類,柱式和弦較為沉穩,琶音類和弦較為抒情優美。但若使用跳音,則柱式和弦也可表現活潑的舞曲風格。鋼琴演奏技巧的不同使得伴奏織體更加豐富多樣,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筆者以大家耳熟能詳的兒歌《小星星》的一個樂句為例,可看出伴奏織體對于歌曲風格的影響。
譜例1:《小星星片段》
譜例2:《小星星變奏曲》
在上方兩個譜例中展現了三種不同的伴奏音型,譜例一調性為F大調,主要采用了回旋式分解和弦,和聲簡單明了。分解式的和弦使得聽覺感受通順流暢,整體風格輕松活潑。譜例二調性為C大調,在此譜例中展現了兩種不同的伴奏音型。前四小節為分解柱式和弦,后四小節為流動式音階。第二種伴奏類型為分解柱式和弦,在譜例中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四拍,與旋律聲部同步進行。第三種伴奏類型采用流動式音階級進,左手是右手的填充,加花式對位。且該伴奏巧妙地選用四個十六分音符與前八后十六的節奏型進行音值組合,像是小朋友在做游戲,跑著跑著就停住了腳步,如此反復,使得樂句風格滑稽可愛。從以上簡單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伴奏織體的選擇對歌曲風格的影響,也反映出熟練掌握各個織體類型有助于更好地演繹各種風格的歌曲。
4.旋律分析
旋律是歌曲的靈魂,在伴奏時我們需要準確地把握歌曲的層次。例如歌曲的前奏、間奏、尾奏、斷句、高潮等部分。只有準確讀懂整個歌曲的旋律層次,才能更好地選擇合適的和聲與伴奏織體,配合演唱者更好地表達作品。
音樂是一種語言,即興伴奏是音樂語言的一種。學習語言時,我們需要學習其基本的單詞,然后逐漸組成語匯、句子、文章,學習簡單的表達后逐漸加入各種修辭手法使得行文更加優美。鋼琴即興伴奏也是一樣,我們需要掌握基本樂理、和聲、曲式、鋼琴演奏等相關知識及技巧,然后逐漸熟練地運用各類伴奏音型、裝飾音、強弱處理等“修辭”手法。鋼琴即興伴奏的廣泛性和實用性使得其藝術價值和使用價值受到更廣泛的重視,我們需要通過鍛煉自己的內心聽覺,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參與實踐,從而熟練地掌握這門音樂語言。
參考文獻:
[1]孫維權著.鋼琴即興伴奏入門教程[M].上海音樂出版社,2010(12)
[2]謝哲邦編著.鋼琴即興伴奏實用教程[M].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2001(06)
[3]智園行方編著.鋼琴即興伴奏教程[M].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2016年(01)
[4]陳雪慧主編.歌曲鋼琴即興伴奏訓練[M].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2016(07)
[5]修海林 ,羅小平著.音樂美學通論[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08)
[6]楊恩寰著.審美心理學[M].東方出版社,1997 年版
[7]謝哲邦著. 鋼琴即興伴奏的藝術審美價值[J].藝術百家,2009,25(03):17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