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莉
【摘要】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持續深化,要求在中職院校開展“創意、創新、創業”的“三創”教育,以促進中職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中職院校應該立足自身實際情況,做好“三創”教育資源的深入挖掘,對教學手段進行改進和創新。文章結合“三創”教育的內涵,對其在中職會計專業教學中的應用和滲透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三創”教育;中職會計專業;應用策略
一、前言
在中職院校,創業教育并不是什么新穎的話題,經過數年的嘗試,已經出現了許多成功的例子。不過從實際情況分析,創業教育和創新教育依然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分析原因,主要是缺乏對創新和創業教育的正確認知,將中職院校的“三創”教育和高校的“三創”教育混淆。實際上,兩者雖然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實際上并不等同。在中職院校,“三創”教育強調從中職教育的特點和規律出發,做好全面細致的分析。
二、“三創”教育內涵
與高等院校創造、創新、創業的“三創”教育不同,中職院?!叭齽摗苯逃傅氖莿撘狻撔潞蛣摌I,需要與職業教育緊密結合在一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體來講,一是創意教育,可以將之看作一種特殊的創新形態,幫助拓展學生的思維方式,激發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創意教育的內容包括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及創造意識的培養,創新情感的熏陶和創新人格的塑造,從這個角度對創意教育進行分析,指以培養創造意識及創造精神為目標,以創造性思維訓練為方法,以創新和創業為動力的一種特殊教育活動。二是創新教育,創新教育是對創意教育的延伸,在流程與操作上具備可行性,在中職院校這樣的特殊背景下,是學生個人意義上的創新。創新教育屬于基于創意教育的實踐活動,強調通過恰當的引導,使學生將創意成果應用到學習和生活中。三是創業教育,這里的創業并不是指狹義的創業,而是引導學生運用自身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在工作崗位上持續創新,通過努力來改善工作環境,提升自身價值,屬于廣義層面的創業,或者說間接創業。對于中職院校而言,也不是鼓勵學生全部去自主創業,而是以創意教育和創新教育為基礎,強化對學生創業意識、品格、能力等的培養,提升其生存能力,確保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
創意教育、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之間不僅存在著一定的共性和內在聯系,同樣也有著比較顯著的區別。創意屬于創新和創業的前提條件,而必須具備創新的意識和能力,才能夠確保創業的順利開展。創新和創業屬于創意的外在表現,也是創業實踐的成果。如果將創意比作種子,則創新是嫩芽,創業則是最終的果實。另外,創意、創新和創業存在不同的側重點,創意僅體現在思維意識層面,其教育的核心在于對學生創造精神及意識、思維能力的培養;創新體現在實踐層面,教育核心在于通過實踐對學生創新能力進行培養;創業屬于前兩者的升華,也是其最終的目的所在。
三、中職院校開展“三創”教育的必要性
在中職院校,“三創”教育的開展不僅非常重要,同時也有著較強的必要性。首先,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求在中職院校開展“三創”教育。進入21世紀,知識經濟占據主導地位,對于現行的教育體系提出了更加嚴峻的考驗。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做好教育的革新工作。職業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為經濟建設提供必要的支撐。從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其全面發展的角度,應該做好“三創”教育。其次,企業創新發展需要中職院校開展“三創”教育。新時期,創新對于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有著相當積極的作用,而企業想要具備持續創新能力,要求職工必須具備良好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從這個角度分析,中職院?!叭齽摗苯逃拈_展成果與企業發展存在直接的聯系。再次,學生的長遠發展要求中職院校做好“三創”教育。與普通高校學生相比,中職院校的學生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這并不表明其本身缺乏創造力,僅僅是因為沒有適合自身發展的平臺以及足夠的自信心。從某種意義上說,在應試教育中失利的中職生具備更好的抗挫折能力,創業天分更高,優勢也更加明顯。在中職院校開展“三創”教育,對于學生的長遠發展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
四、中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中“三創”教育的滲透
想要確?!叭齽摗苯逃谥新氃盒媽I教育中的有效滲透,需要在其與專業課程之間構建起緊密連接的通道,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了解會計行業的相關要求和標準,確保其能夠掌握基本的會計職業能力,幫助學生做好職業規劃,強化學生的思辨能力、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為“三創”教育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基礎。具體來講,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采取有效措施來保證“三創”教育的滲透效果。
(一)深入挖掘素材
對于中職會計專業教師而言,在日常教學中,應該注重對相關素材的深入挖掘,合理利用素材來鍛煉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將其對于會計的熱情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在培養其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過程中,通過引導來提升其創新思維能力。應該認識到,會計專業教學并不僅限于課程,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蘊藏著創意與創新的源泉,教師的任務并不是將之擺在學生面前,而是引導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去發現,去運用。例如,在基礎會計的“支票填寫”課程教學中,主要的教學目標是確保學生掌握支票填寫的正確方法,而在基本教學完成后,教師可以進行更加深入的延伸,可以利用支票票面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分析,對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進行鍛煉。
(二)激發學生潛能
在會計專業教學中,教師應該做好教學活動的優化設計,在專業基礎知識教學的前提下,增加觀察與討論活動,使得學生能夠在觀察和討論的過程中激發自身潛能,實現全面發展。具體來講,一是應該針對發票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結合自身的觀察結果展開討論,明確在發票填寫和檢驗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二是應該針對后續處理中所有的會計資料做好觀察,討論和判斷,重視細節的分析;三是對“收到發票后”這一情景下的各項事務處理的重要性進行統計,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由小組自主選擇協作與交流的方式,充分體現個性化,展示不同組織協調下取得的不同成果。從教師的角度,應該做出合理的評價:在會計工作中,并不存在唯一的標準和流程,作為一名專業的會計人員,需要從企業所處的行業以及經營發展狀況出發,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大量實踐證明,中職學生本身并不缺乏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其本身蘊含的潛能是非常巨大的,只需要教師提供一個合適的平臺,將學生的潛能激發出來,學生就能夠獲得飛速發展。
(三)強調經驗積累
中職會計專業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能夠滿足社會需求的會計專業人才。因此,在課堂教學環節,應該引入行業標準,對“三創”教育進行強化,通過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的方式,確保其在教學過程中的有效滲透,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悟課本知識,增加專業積累,形成對會計工作的直觀認識。例如,在會計實務中,增值稅專用發票作為營改增背景下的一種全新產物,出現時間較短,相關教學尚處于探索階段,而其本身作為記賬憑證填寫以及稅款抵扣的依據,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說在每一張增值稅專用發票中都隱含著一個故事,對應著一定的流程和規范,甚至能夠將管理策略體現出來。因此,在《會計模擬實訓》課程中,教師應該大膽創新,打破學科界限,引入情境教學模式,假設在收到增值稅占用發票后,作為一名會計人員,需要對發票真偽進行檢驗,對合同相關條款進行核對,依照行業標準做好驗貨、付款、賬務處理、稅款抵扣等工作,開闊學生的眼界,增加專業積累??梢赃\用專業知識,對收到發票后的各種事項依次進行處理,鍛煉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同時可以與學生分享學習的過程,鍛煉學生的討論和交流能力、思辨能力以及觀察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也應該重視對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將依法辦事等會計專業價值理念滲透到教學環節。
(四)搭建相關平臺
從中職會計專業課堂教學出發,為了進一步對學生的創業能力和創新意識進行培養,強化“三創”教育的實際效果,應該在開展多樣化“三創”教育的基礎上,加快對相關平臺的建設,確保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例如,中職院校可以結合自身的教學目標,定期舉辦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比賽、自主創業設計比賽、創新方案答辯賽等競賽活動,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使其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三創”教育活動,提升活動效果。同時,也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社團,對“三創”教育的范圍進行延伸和拓展,以多樣化的教育平臺為依托,實現從無形理念創業到模擬創業再到實戰訓練創業的演變,保證“三創”教育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中職院校也可以搭建校內創業基地,為學生創業提供便利。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中職會計專業教學中滲透“三創”教育,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辨能力和實踐能力,幫助學生做好專業積累,為創新和創業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而從會計專業教學實踐分析,教師應該重視對于學習素材的挖掘和應用,對學生的潛能進行開發,在引入行業標準的前提下,對教學內容進行活化與創新,培養創新型人才,確保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莊開剛.談“三創教育”在中職教育中的滲透——以寧波市鎮海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為例[J].中等職業教育,2012(04):3-4.
[2]李賢元.淺析課堂教學中如何落實“三創”教育,培育學生的“三創”能力[J].職業教育(中旬刊),2014(03):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