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霞
【摘要】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一個學生最好的老師,只有對知識有了興趣和渴望,學生才能樂于了解和學習。對于小學生來說,興趣更是學習中最好的動力。通過許多教學實踐的證明,小學生在具有趣味性和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學科上能夠達到不錯的教學效果。在教育改革的進一輪推進中,語文作為中華名族文化的精華應該在學生的素質培養中擔負起更重大的責任。因此,本文將圍繞小學語文課堂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展開討論,并給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 學習興趣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136-01
語文是中華名族的文化精髓,是隨著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而沉淀下來的名族精華。從語文學習中,學生不僅能增長知識,還能受到德育培養。受到課堂語文文化氣氛的熏陶,學生能夠感受到我國歷史的悠久和無數文人志士的人格魅力。因此,學習語文符合新世紀培養綜合素質人才的要求,學習好語文也是每一個中華名族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小學語文課堂里,學生是充滿朝氣、對知識有著好奇心的小學生。對于小學生的語文培養,一定要從學生興趣入手。只有讓學生對語文有了極大的興趣,才能讓學生自主的進行學習活動而不是把學習當作一項任務看待。只有讓學生自覺學習,教育成果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預期。目標培養學生興趣也符合教育改革提出的以學生作為學習主體、教師主導的教育模式,只有讓學生對語文產生了學習興趣,在學習語文時學生才能自主學習而不需要教師填鴨一樣的進行知識灌輸。因此,培養學生興趣是提高小學語文教育水平的重要方法。以下,本文將通過三個角度入手討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
一、教師的榜樣力量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
在學習過程中,常常可以看到許多學生對于喜歡的老師的課程往往充滿動力進行學習,希望能夠得到教師的表揚和欣賞,學習效果上也更加令人滿意;而對于不喜歡的老師的課程缺乏興趣,總是難以主動的進行學習,有時甚至逃避或者放棄。對于小學生而言,由于小學生天真單純的性格,對于不喜歡的教師的課程雖然不會抗拒,但總是無法主動學習,一味地被動接受,在學習效果上也差強人意。而對于喜歡的教師的課程,小學生能夠主動且極富熱情的進行學習,有時在學習中甚至能夠和其他學生進行良性的競爭。由此可以看出,教師的榜樣力量能夠為學生帶來極大的學習動力,對于小學生的鼓勵作用更甚。因此,小學語文課堂里,教師應該提高自身魅力,加強對于學生的榜樣力量。只有成為一名學生喜歡的教師,學生才能對課程產生更大的興趣,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目標。
1.以高尚的品質陶冶學生的情操
教師自身應該是富有人格魅力的,只有擁有高尚品質的教師才能為人師表。由于小學生不成熟的心智,他們總是模仿接近最多的成人。而教師作為每日學生都要接觸的成人,學生總會模仿教師的一言一行。因此,教師是否能夠有著高尚的品德、良好的行為素質對與學生日后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影響。品行良好的教師更能夠受到學生的尊敬和喜愛。在學習中,學生也會以更大的熱情和興趣進行學習。
2.以真摯的愛心影響學生的情感
是否擁有愛心是衡量一個教師優秀與否的重要標準。一個擁有愛心的教師在教育中更能得到學生的尊敬和愛戴。教師可以用真摯的愛心影響學生的情緒,進而使得學生喜歡一個教師喜歡一門課程。學生能夠通過教師的愛心得到溫暖,產生學好一門課程不辜負教師關心的心理。因此,教師可以通過關心學生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二、課堂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是讓學生對課程產生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途徑。在課堂中,面對面的交流可以使學生更加快速、全面的接受到教師傳達的信息。如果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傳遞出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信息,教師將在激發學生興趣中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是一個值的教師思考的問題。
1.創建生動學習環境
在語文教學中,通過朗讀課文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生動的情景環境。比如在學習《桂林山水》時,教師可以通過繪聲繪色的讀課文讓學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麗。在學習《狼牙山五壯士》時,可以讓學生朗讀。通過學生的情景朗讀,讓學生感受革命先烈的情懷。除了朗讀課文,教師還可以播放音頻視頻,在教授描寫環境的課文時播放一些旋律優美的歌曲,再配合教師生動親切的語言,學生能夠很容易的對語文產生興趣,同時提高學習熱情。
2.質疑設難,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問是學生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采用設疑的方法讓學生產生疑問并進行思考。只有學生有了問題,才能對知識產生好奇和求知欲望,有了疑問就有了興趣,有了興趣就有了動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家庭作業中布置一些思考題,在下次的課堂中進行提問,并對認真思考了學生進行表揚。這樣,學生就會主動進行思考并提出另外的問題。如此就能進入良性循環,并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另外,教師應當鼓勵學生進行提問,只有提出問題才能說明學生進行了思考。鼓勵學生積極的進行提問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和學生進行交流溝通
教師應該積極的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對于教師而言,交流溝通可以找到學生的興趣點所在,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找到更好的方法。對與學生而言,交流溝通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平易近人,對教師的愛戴更甚。不僅如此,交流溝通對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導的教育模式也有著積極作用,對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有這極大的幫助。
教師和學生的交流可以采用課堂上的提問和回答的模式,也可以采用互相評價的方法進行。在學生有不錯表現的時候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表揚,以此能夠提高學生更大的學習興趣。在一篇課文結束時,教師可以提出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各抒己見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的交流是必要的,對提高學生的興趣也是有幫助的。
四、總結
語文是中華名族的基本文化,是每一個中華兒女應該學好的課程。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語文有著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作用。因此,教師應該從提高學生興趣入手,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召旭.小學語文高段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興趣[J].新課程·上旬,2014,(4):45-45.
[2]黃小霞.激發語文興趣,提高綜合素養——淺談提高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策略[J].考試周刊,2016,(42):33.
[3]吳瑋.談激發學生對小學語文興趣的策略[J].中外交流,2017,(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