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紹閣
【摘要】“少教多學”是這些年課堂上應用廣泛且得到諸多教師和學生認可的全新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動性的發揮。文章主要結合作者多年的初中語文教學經驗,探討構建初中語文教學的“少教多學”模式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少教多學;教學實踐
伴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廣泛推廣與深入實施,當前初中語文教學在新的時代教育背景下有了全新的要求,無論是教學理念、教學手段還是教學方法都發生了全新的改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更注重學生的學,積極應用“少教多學”的教學策略,營造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課堂氛圍,構建高效的教學課堂,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有效性。
一、“少教多學”教學模式簡述
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習的主體地位,給學生更多的課堂學習自主權和空間,這是“少教多學”模式開展的前提。“少教多學”模式下,更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這就要求教師要重視講解的精度,將更多的時間和主動權留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少教多學”。其次,“教”與“學”應該是相互統一、不可或缺的關系,盡管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是教師開展“少教多學”模式的前提,但不意味著忽略教師主導教學的作用,也并非否認教師的“教”,而是要求教師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拿捏兩者的平衡,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充分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采用更多自由化自主性的方式來適應學生的學習節奏,才能突破傳統滿堂灌教學的瓶頸,提高教學效果與質量。
二、構建“少教多學”模式的流程及注意事項
筆者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上充分應用“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簡而言之,初中語文“少教多學”模式的應用可以分為四步進行。
首先是學生自主預習階段,即先學后教。先學后教要求學生走在教師的前面,做好相應的預習工作。學生要進行自主閱讀,自行梳理基礎的新知識,并善于從中總結發現的問題。比如學生在預習《紫藤蘿瀑布》的內容時,由于初中生的人生閱歷和生活經驗較淺,無法體會作者在“文革”的大背景下所描繪的場景和產生的感悟,學生在先學的情況下將這些問題牢記于心,以自身的學習節奏進入后教的環節。事實上,先學能夠很好地將學生置于學習主體地位,并在積累問題的同時產生后教的依據與重點,心中有數的先學讓學生在后續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有了明確的側重點。由此可見,先學后教不僅僅是先后次序的問題,更是凸顯并落實學生學習的核心,能夠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習自主性。
其次,進入小組交流和探索的階段,即質疑互動。這是多學階段中非常重要的內容,課堂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場所,在教師營造的學習環境下學生能夠暢所欲言,將自身的先學所想、所感和所疑提出來,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討論,以提高后教的學習效果。
再者進入到成果展示的階段。如《紫藤蘿瀑布》教學時,學生展示對“文革”時代背景的研究成果,以小組或個人的方式進行研究探討,使學生真正變成課堂的主宰,最終將學習成果落到實處。
最后是教師的點撥階段,即“后教”的重點,由教師發現和指出學生“先學”過程中存在的缺陷與不足,在深化學生記憶的基礎上加以指正,促進相互交流與相互啟發,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力求得到新的突破與發現。
三、構建初中語文教學中“少教多學”模式的策略
(一)明確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少教多學”的教學課堂上,教師要準確把握新時期教學背景下的學生培養要求,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真正將學生的學習地位作為課堂教學的中心,積極轉變師生間教與學的角度,凸顯學生的學習地位并提高學習效果,同時挖掘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學習《桂林山水》時,教學前教師可以通過提供視覺沖擊,豐富想象力的方式,從網絡媒體中搜集有關“桂林山水”的圖片和影像資料,結合文章的重點知識內容制作全面的多媒體課件。在學生先學的基礎上,教師再結合內容布置如“請有桂林旅游經歷,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的學生討論游玩的過程,并以自己的語言描述桂林山水之美”,隨后再用選擇的圖片和宣傳片等視頻來刺激學生全身的感官,激發探索欲與求知欲,將學生積極帶入到課堂上。教師再結合少教多學的要求,設置旅游情境,提高學生對景物描述與表達的能力,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與信心,讓課堂教學的環節順利實施與推動。
(二)優化課堂教學方法,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在“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不再采用單一的教學手段,而是不斷豐富和優化教學方法,分層教學、合作教學、情景教學等都能夠巧妙地應用在各個環節中,由此構建高效的教學課堂,而學生在多種手段的融合與結構的優化中更容易突破學習重點與難點。
比如學習《火燒圓明園》的相關內容時,教師首先可以采用情景教學法,為學生播放具有歷史感的紀錄片,讓學生置身于情景中對圓明園有初步的認識。在形成初步印象后,教師可以從閱讀教學著手,采用分組的形式讓學生合作完成圓明園描述內容的閱讀,讓學生如同置身歷史事件現場一般目睹圓明園燒毀的整個過程,激發內在強烈的情感,為后續的教學作鋪墊。與此同時,為了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取得一定的自學效果,教師還要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將角色扮演法融入教學課堂,讓不同學生交互完成引導者、協助者和組織者的角色,從不同角度看待圓明園燒毀的事件,引發深思,突破教學的重難點,進一步鞏固《火燒圓明園》的知識,同時也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加強理論實踐結合,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在初中語文的教學課堂上,教師結合“少教多學”的實施策略,有機融合語文知識的理論與實踐基礎,避免出現教與學之間相分離的情況,為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奠定基礎。
如學習《幸福是什么》一課時,由于文本的話題及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能夠由主題喚起學生的回憶與聯想,因此在實施“少教多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其與生活化教學與寫作教學相聯系,讓學生以貼近生活的形式挖掘日常生活中發生的各種素材,同時結合自身的興趣點選擇關于“幸福”話題的人與事,在做足充分準備的“先學”情況下整合成為有價值的資料,在課堂上進行發表,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進入實踐環節時,教師的教學目的應放在學生的體驗與感悟力上,通過不同學生對自身幸福事件和體驗感受的表述,讓在座學生獲取不同感受,并投身到實際生活中,強化感受能力,積極從細小的事件著手,積累幸福感,觀察幸福小事,收集生活資料,將其寫作成文,從而逐漸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上積極應用“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無疑能提高教學效率與學習效果。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語文教師還要通過更多優化課堂結構、豐富教學形式的實踐研究,挖掘更多“少教多學”模式下的應用價值與創新方式,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課堂學習,全面增強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夏義軍.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少教多學的策略分析[J].文理導航,2017(25):14.
[2]楊殿清.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少教多學”模式的構建[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2016(07):76.
[3]郭艷菊.再探“少教多學”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讀與寫,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