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源 程星
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普及和自媒體的不斷出現,人們獲取新聞資訊的范圍更加廣泛,獲取方式更加自由。新媒體的廣泛應用,使得人人都有可能成為新聞的發布者和傳播者,新聞真實性受到極大挑戰。新聞的真實性是新聞信息得以存在的根本條件,是新聞的生命。失去真實性,新聞便失去了存在意義和傳播價值。分析新媒體時代背景下虛假新聞和失實報道現象,并探討在新媒體環境下維護新聞真實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對維護新聞真實性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新媒體;新聞真實性;虛假新聞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8)04-0027-02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信息的需求量逐漸增加,網絡技術的出現使得信息的表現形式和傳播途徑日益增多,人們經常會受到虛假信息的誤導。新聞的真實性是新聞的第一生命,也是報道和傳播新聞信息必須要遵守的原則。只有真實的新聞信息以及客觀地報道事件,才能有效地指導人們的工作生活及學習。網絡傳播速度越快,網絡虛假新聞和失實報道越容易出現,這嚴重影響了人們對于事件事實的認知和判斷,有時候甚至會引起人們的恐慌,對社會的穩定造成極大的危害。
一、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優勢
(一)多元化的傳播渠道
在新媒體時代,傳播媒介的相互融合是新聞傳播的主要發展方向。互融互通能夠實現不同的媒體間優劣互補,在新媒體時代的沖擊下實現共贏。隨著網絡的發展,一旦新聞事件發生,網絡上的各大新聞網站都會做出迅速的反映,同時進行相關的報道和傳播;除此之外,網絡上社交媒體的發展以及自媒體的廣泛應用,例如微博、微信、論壇等也會對新聞事件進行相應的報道。與傳統的傳播渠道相比,新聞信息的傳播渠道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讓之前相互孤立的媒介互相鏈接起來,相互作用,相互依托,讓新聞從業人員能夠通過多元化的傳播渠道發揮自身的新聞能力,迅速完成新聞事實的傳播,并與受眾進行多方面的互動與交流。
(二)新聞信息內容的獨特性
網絡和自媒體迅速普及,對新聞信息的傳播產生的了重大影響,新聞信息的產生不再僅僅局限在少數人手里。人們漸漸地掌握了新聞傳播的主動權,新媒體的時代,使得受眾的體驗越來越受到重視和關注。基于自媒體和網絡的傳播特點,人人都可以成為新聞的發布者。人們可以對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或新聞事件利用網絡進行傳播,因為內容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很容易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例如人們把自己城市的霧霾污染情況傳播到網絡上,很快就引起各個不同城市人們的相應和共鳴。
(三)受眾的互動性
新媒體的傳播內容的獨特性和傳播方式的多樣性,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接收信息的習慣和方式。新媒體能夠很便捷地實現受眾與媒體、受眾與受眾之間的互動交流,這對進一步推動新聞事件的傳播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受眾可以在新聞網站的評論區域、微博微信的留言區域、論壇的交流區域等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能夠與其他受眾進行實時的交流溝通和探討。新媒體的這一優勢,使得新聞信息傳播得更加快捷和迅速,通過受眾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實現對新聞的深化傳播。
(四)新聞傳播的世界性
互聯網的世界性發展特點,使得整個世界都同處于一個共同的網絡空間里,各個不同的國家之間可以通過網絡實現新聞資訊的互享,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不同地區之間的新聞傳播理念的不同和差異。在傳統的傳播模式下,由于受到地理環境、文化差異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導致各國之間的新聞交流出現一定的困難和阻礙。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信息的全球化使各國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交流和融通,隨之而來的,新聞傳播的滲透和影響范圍也隨之擴大,互聯網將地域性的新聞信息變成了世界性的新聞信息。
二、虛假新聞產生和存在的原因
由于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傳播速度快、范圍廣等特點,人人都可以成為虛假新聞的發布者和傳播者。目前,由于監管力度不夠和懲罰機制的不健全,以及人們的認知不到位等原因,造成造假現象頻繁出現,給維護新聞真實性造成了很大的挑戰。除此之外,互聯網的普及,也為虛假新聞的發布和傳播提供了相應的環境和途徑。一旦虛假新聞在網絡上受到廣泛的轉發和傳播,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對人們對事件的認知和判斷造成不可逆轉的嚴重后果。當前,也有個別新聞工作者不遵守新聞職業操守和職業道德,不僅沒有擔負起發布和傳播真實新聞的社會責任,甚至利用互聯網的虛擬性和隱匿性,主動制造虛構和虛假新聞并推動助力虛假新聞的發布和傳播。
(一)缺乏專業知識
有些虛假新聞的形成完全是因為新聞報道者對相關專業認知不高造成的。隔行如隔山,新聞工作者在采集專業性比較強的新聞信息時,往往容易受到專業的限制,對新聞信息的采集把握不準,對新聞的專業度認知不夠,沒有對信息資源進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探究,也沒有向專業領域的相關人員進行咨詢和學習,只看到了信息中最淺顯的含義,沒有深度挖掘,對信息內容一知半解,憑借想當然和東拼西湊的資料信息,寫作成文并發布出去。這樣制作出來的新聞,很容易因為專業知識欠缺而成為虛假新聞。
(二)調查不實
有些新聞工作者,工作的責任心不強,在新聞寫作中經常心不在焉,粗枝大葉,在沒有進行實地調查或者調查不實的情況下,直接從網絡上復制新聞信息,并發布出去,造成虛假新聞的出現。有些新聞工作者專業素質不夠,新聞調查的方法不準確,沒有把握住采訪調查的方向,沒有對新聞事實進行深入的挖掘,往往容易遺落掉事實真相的細節,而使報道出來的新聞與事實真相有很大的出入。有些新聞工作者甚至會搞錯新聞的任務和時間地點,例如把張三的事情,按在李四身上,把昨天發生的事情寫成是今天的事情等現象。
(三)匿名性和把關力度不夠
網絡的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它的匿名性,它可以使網友在網絡上隨意發布自己的言論而不用承擔后果,這為虛假信息的發布和傳播轉發創造了便利的條件和環境,對信息監管部門的監管工作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戰。網絡使得新聞報道的“把關人”的作用更加弱化,失去了對新聞真實的基本掌握,導致不實報道和虛假新聞的出現。
三、維護新聞真實性的具體措施
虛假新聞的出現擾亂了新聞秩序,使得大眾失去了對新聞界原有的尊重和信任,也對社會的發展造成了不良影響,所以抵制虛假報道,維護新聞的真實性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和關注。
(一)提高新聞工作者的職業素養
新聞工作者是新聞報道的主體和新聞真實性的真正踐行者。要切實維護新聞的真實性,要從根本上提高新聞工作者的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觀念,堅守職業操守,時刻不忘新聞工作者所擔負的社會責任。大眾在網絡上發布和傳播一些信息的時候,要對新聞信息進行基本的真假鑒別,堅決拒絕發布和轉發虛假不實的報道。
(二)進行深入的調查和核實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在新聞的調查工作中,新聞工作者要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人民群眾,深入調查,了解新聞事件的始末,努力得到新聞現場和新聞事實的最原始的真實資料,確保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對網絡中出現的一些熱門話題和熱點新聞,新聞工作者要保持頭腦的清醒,利用敏銳的新聞敏感度和專業知識,判斷新聞的真實性,并利用各種途徑和資源進行查證核實。在面對突發事件的新聞報道中,要保持冷靜的心態,不急躁,不盲從,從專業的新聞調查的角度出發,弄清楚事實真相,確保新聞真實性。
(三)制定規章制度,加強網絡監管
堅持新聞的真實性,首先要做到具體事實真實準確,這是新聞最起碼的要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切實維護新聞的真是性,就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新聞稿件審查制度,加強對新聞真實性的監察和管理,對虛假新聞和不實報道進行糾正和剔除。另外建立新聞稿件的等級劃分制度,在源頭遏制住虛假新聞的發布和傳播。目前,由于網絡監察制度還不是特別健全,導致監管部門對虛假新聞沒有預知和預防能力,只能在虛假新聞出現之后進行事后處理,這種監察和處理的滯后性也對維護新聞的真實性造成了一定困難。所以我們要利用科學手段加大對網絡的監管,對制造、發布、傳播和轉發虛假新聞的非法分子進行嚴肅處理和處罰,為真實性新聞創建一個良好的傳播環境。
四、結 語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要根據事實來描述事實,既準確報道個別事實,又從宏觀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新媒體的發展對新聞真實性的實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需要所有的新聞從業者及全社會共同來維護。堅持新聞真實性首先要不斷提升新聞工作者的專業素質和職業素養,堅守新聞職業道德,大力報道和宣揚具有社會價值的信息和新聞;監管部門要加強新聞的監管力度,采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切實監察網絡新聞信息的發布和傳播,及時刪除網頁中的虛假信息和不實報道,維護網絡世界的穩定。大力宣傳新聞真實性的重要性,對發布和傳播虛假信息者實行強制措施;人們要提高鑒別新聞真偽的能力,拒絕接受和傳播虛假新聞,從源頭杜絕虛假新聞的產生,切斷傳播途徑。我們要做的就是探尋事實真相,追求理性,遵守新聞規范和職業道德。只有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確保新聞真實、有價值,引導新聞走上規范化的道路。
參考文獻:
[1] 陳麗.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真實性問題[J].新聞研究導刊,2017(15):189.
[2] 常靜琳.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真實性的維護方法[J].傳播力研究,2017(05):64.
[3] 徐超超.新媒體時代新聞“把關”與新聞真實性關系淺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6(14):66-69.
[4] 范立民.新媒體時代下實現新聞真實性的策略探究[J].新媒體研究,2016,2(05):5-6.
[5] 湯征.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實現新聞真實性的策略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4,5(13):28-29.
[6] 周嵐.新媒體時代“公民新聞”真實性研究[D].湖南大學,2010.
[7] 習近平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 堅持正確方向創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EB/OL].http://news.cntv. cn/2016/02/19/VIDEvTv4Too4tzsiVfntaMdq160219.shtml.央視網,2016-02-19.
[責任編輯:傳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