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怡
【摘要】文章對2004-2017年間國內高職院校護理英語設置研究進行了綜合述評,以希望有助于了解當前高職院校護理英語課程設置的現狀以及存在問題,為進一步優化護理英語課程設置和護理英語教學改革提供參考建議。
【關鍵詞】護理英語 課程設置 高職 述評
【基金項目】2017年度四川護理職業學院院基金課題部分成果(2017JGY33)。
【中圖分類號】H319.3;R4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4-0107-01
1.引言
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國際合作的不斷深入,國家和社會對于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以文章作者就職的高職護理類院校為例,在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加劇的背景下,人們對于醫療的需求日益擴大,醫護人員卻配備不夠的矛盾日益突顯,這為學院帶來了發展的契機,近年來增加了一些涉外項目。護理職業教育面臨著與國際護理教育實現接軌的壓力,除了加強學生專業理論和技能的學習,還應當重視其英語能力的提升。高職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離不開設置合理的英語課程體系,文章希望通過對國內高職院校護理英語課程設置研究進行述評為學院護理英語課程設置的改革指明方向。
2.國內高職院校護理英語課程設置研究述評
2.1護理英語課程設置現狀
護理英語課程在高職院校面臨著一個很尷尬的局面,它到底是屬于語言類還是專業類的課程?定位不夠清晰,使得課程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在課程培養目標方面,主要分為知識、技能和素質目標。護理專業的學生要求掌握行業相關詞匯、術語以及日常交際用語;能在聽說方面和患者交流,達到崗位要求,讀寫方面可以正確填寫護理記錄單以及借助詞典閱讀和翻譯專業的護理英語資料;學生還應當了解國外的護理文化,通過總結國內外護理文化差異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了解國家護理環境中護患交流的策略,以培養基本的跨文化交際素養。在課程設置方面,醫學類高職學院的公共英語和專業英語課程的設置缺乏銜接,兩者常常是孤立存在的。課程設置缺乏專業特色,與實踐脫節。以李靜(2017)所在學院的護理專業為例,在課程設置方面,仍以公共英語教學為主,護理英語教學占比低。公共英語開設兩學年共四學期而護理英語僅作為選修課開設于第四學期,并且對學生護理英語應用能力未制定具體的目標要求和考核標準。公共英語和護理英語之間相互獨立,缺乏有效銜接。此外,課時少,內容多,也是當前高職院校護理院校設置的現狀。以江蘇聯合職業學院為例,高職護理專業英語課程所使用的英語教材較多,既要完成該省職業學校英語教材第一至第四冊的教學,也要完成公共英語和醫護英語第一二冊的教學,課時少內容多的狀況大大降低了英語教學的課堂效果(王偉,2016)。
2.2 護理英語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2.2.1 教學內容和課時有待調整
在護理英語的教學內容方面,李愛玲(2015)提出很多學校沒有專門的護理英語教材,還在使用大學英語教材,老師們認為學生英語基礎差,只是教授詞匯和語法,沒給學生鍛煉口語的機會;另外英語教師由于自身缺乏醫學知識,不能給學生補充醫學英語術語和專業知識,這樣極大限制了學生的專業英語能力。很多高職院校重視護理專業課程,而忽略英語課程,護理英語主要是服務于學生的專業需求,但是課時較少,開設時間一學期或者一學年。
2.2.2 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單一
據調查,部分高職院校出于節約開支和專業英語師資不夠的原因,采用合班教學的模式。一名教師要面對大量的學生,不利于課堂活動的開展,只能采取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法。這樣的教學使得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較少,學生成為了被灌輸的對象,不利于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的英語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與護理專業英語課程的目標越來越遠。大多數學生希望改變現在的教學模式,多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利用網上豐富的資源,讓學生成為英語課堂的主體。
2.2.3師資力量不足
在教育理念,師資力量以及課時編排等因素的影響下,并非所有高職院校都設有獨立的護理英語課程。多數院校的ESP教師缺乏,專業英語課程由無專業背景的英語教師擔任,這些教師具有良好的英語基礎和教學經驗,但是缺乏對于專業知識的了解,無法在教學時給與學生足夠的幫助,解決實際問題。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并沒有對公共基礎課的英語教師進行護理專業知識的相關培訓,這將使英語與護理英語教學相脫節,英語教師教授的護理英語知識也沒有專業課教師那么專業,學生對英語課的興趣不高(王偉,2016)。承擔護理英語課程的教師應當是具有較高英語水平和基本護理知識的,因此高職護理院校應當加強護理英語課程教師的隊伍建設。
2.2.4 學生素質問題
高職類院校入校門檻較低,擴招導致生源質量欠佳,學生英語素質普遍不高,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問題,也是阻礙他們進行英語學習的主要原因。有一部分英語成績較好的學生遇到了難度較大的專業英語學習,專業詞匯量缺乏,理解受阻,很容易打擊學習積極性。
2.3 護理英語課程設置策略
大多數研究者都從合理安排課時和教學內容,選取適當的教材,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師資隊伍建設以及設置合理的考核手段等方面探討了優化護理英語課程設置的策略。然后,這些策略有一定的局限性,大多流于表面,甚至是空談,可操作性不強,很難在實際的教學改革中收到成效。但是也有一些研究者從實際出發,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分析課程設置現狀,從而找到護理英語課程設置的有效途徑。劉玲妍提出,護理英語內部體系建設方面,第一,應當采取分級進階式的課程安排;第二,護理專業英語模塊教學應當是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第三,要堅持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涉外護理英語情境教學;第四,利用多媒體網絡環境及本校護理技能實訓基地教學創設仿真教學;最后,要注重專業護理英語考試的反撥作用(劉玲妍,2014)。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途徑也是可以采取的完善課程外部保障體系的途徑。
3.結語
總之,護理英語課程的設置應當是基于各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計劃和市場需求的,這不是一個一勞永逸的事情,需要隨著社會和學生自身的需求而變化。關于護理英語課程設置的研究依然匱乏,只有加強這方面的研究,才能使護理英語課程更加合理,才能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運用能力,滿足社會對涉外護理專業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Robinson, P. 1991 ESP Today: A practioners guide[M]. New York& London: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UK)Ltd.
[2]李愛玲.高職涉外護理專業英語課程設置問題及對策研究[J].英語廣場,2015 (9) : 101-102
[3]李靜.基于ESP需求分析理論的高職護理專業英語課程設置調查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 2017(11):99-101
[4]劉玲妍.廣西高職醫學院涉外護理英語課程體系構建探析[J].廣西教育,2014(6):68-69,120
[5]王偉. 關于高職護理專業英語課程設置的研究[J].亞太教育,2016: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