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秀路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初中數學教學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教師必須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導學的方式,使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以及合作性得到提高,教師不再擁有主導的地位,而是指導學生共同完成學習目標,“學案導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使教師與學生都對數學學習有了新的認識與體會,學生根據學案進行導學,教師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教學方案的調整,從而實現課堂教學效果最大化。
【關鍵詞】學案導學 教學模式 初中數學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4-0144-01
前言
所謂“學案導學”是指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教師的指導為輔助,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實施過程是師生雙邊活動和多邊活動的過程。在初中數學課堂中通過采用“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能夠進行自主探索,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提高學生主動交流的意愿,有利于學生形成獨立的思考體系,拓展其思維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1.“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作用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注重課前預習,它能夠使學生對要學習的內容有基本的了解,這樣學生在聽課的時候就會有側重點。這種教學模式將學生確定為教學主體,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數學課堂中的應用,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而且能夠提高學生主動交流的意愿,教師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學生的想法,然后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更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學生制定個性化的學習方案。這樣,教師在傳授學生數學知識的同時,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和課堂教學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數學課堂“學案導學”的運用
2.1“學案導學” 教學
學案以學生為主體來制定,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教學的目標,學案的設計以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基礎,從基礎知識到能力挑戰涵蓋多個方面,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學案”是知識內容的載體,導學是一種學習的方法,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開發,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通過學案來主動探索學習內容,對要學習的內容有了基本的掌握,同時降低教師的教學壓力,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
2.2“學案導學”的設計
初中數學“學案導學”的設計應在重視強化基礎知識的同時,體現出個性化。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充分分析,提取為真正的學生學習目標。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跟進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學生的發展把握航向,充分發揮教師導學的導向作用。“學案導學”的設計要包括知識的預習、合作與探究、鞏固與訓練、小結與檢測以及擴展與延伸等方面,其中,合作與探究、鞏固與訓練是學生應重點掌握的地方。同時,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來進行簡單的歸納與總結,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聆聽學生的反饋,作為下一次學案制定的寶貴建議。
2.3學案編寫應遵循的原則
學案的編寫一般都是由數學備課組組長來負責的,對于編寫教師來說,學案編寫既是對其教學能力的肯定,也是一項不小的挑戰。學案的編寫應遵循創新性原則,所要教授的知識是一定的,但教師在編寫的過程中,可以從教學的形式與方法、教學活動的多樣性以及排版的樣式等方面來進行創新,使數學教學更加的人性化。除此之外,學案必須體現出層次性,問題的設置應在注重鞏固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做到由淺入深。最后,學案的編寫還應遵循指導性原則與系統性原則。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編寫合理的學案,使學案能夠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案的編寫還要具有系統性,這樣能夠使學案更加條理清晰,前后知識聯系緊密,有利于建立學生完善的知識系統。
2.4數學課堂中“學案導學”的應用
教師提前一天將學案分發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教學的目標要重、難點突出,需要強調的地方都要指出,在一堂課結束時,根據學案來進行內容的復習,對易錯的知識點進行整理,最后進行反思與思考,這種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學習的進步。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這種模式的應用,能夠極大的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探究性,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使教師不斷提高教學責任感,創新教學方式,總結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探索數學學習的規律與經驗,樹立自信心,使學生在以后的數學學習中能夠更加從容的應對。
參考文獻:
[1]杜玉祥.數學問題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