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淼
【摘要】作業是日常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環節。尤其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只有通過作業的完成,才能達到知識的鞏固。但是,如何布置好作業,讓作業擺脫無效性、重復性、機械性的情況,卻是值得的我們每一個教師去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個體差異 因材施教 作業分層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3-0170-01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小學語文主要不是構建語文知識系統,而是通過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練好聽、說、讀、寫等基本功,形成一定的語文技能和習慣。而作業就是鞏固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途徑。如何實現《語文課程課標準》倡導的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真正體現“面向全體”“因材施教”。讓學生有學習的興趣,樂于學習,主動參與學習,勤于動手和動腦,積極探索?作業的布置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問題提出的背景
作業是日常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環節。尤其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只有通過作業的完成,才能達到知識的鞏固。但是,如何布置好作業,讓作業擺脫無效性、重復性、機械性的情況,卻是值得的我們每一個教師去思考的問題。據調查“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有71%的學生因為作業而傷腦筋,有36%的學生將不要布置太多的作業作為對語文老師最大的希望”。傳統的作業模式不但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成了學生的負擔。在各種語文作業的模式中,我著重研究了小學語文閱讀作業。
二、問題分析
經過對學校語文作業布置和評價情況的調查研究,我對傳統語文作業的低效和弊端進行了思考與分析:
教師布置的作業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思考的是學生應怎樣鞏固所學的知識。但是一個班的學生學習效果并不是相同的,統一的作業忽視了學生之間是有差異性的,對于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來說這樣的作業是無效的,對于學習能力比較弱的學生來說這樣的作業難于完成,學習興趣備受打擊,甚至出現厭學情緒。所以分層作業的出現非常有必要,能夠迎合每個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和發展能力。特別到了小學中段,學生的學習差異已經開始顯現,尤其是閱讀方面的積累差異性更大,所以閱讀作業的分層勢在必行。
三、問題解決的內容
1.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好學生分層。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小學中段的學生個體差異越來越明顯,不論從智力發展水平、知識掌握情況還是理解能力和學習態度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所以,教師對學生進行分層就顯得尤為必要。所謂對學生分層,是指教師在備課和作業設計中,要充分了解學生個體差異,因而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作業要求。可以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A(學困生)、B(中等生)、C(學優生)三類。當然這三類學生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處在動態的變化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情況的變化隨時進行調整。
2.作業量分層
既然要進行作業分層,就應該從各個方面對作業進行分層,首先應該做到作業量分層。這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視其學習能力和已有的知識結構,對作業數量進行適時的增減調控,以適應學生不同的需要,達到“減負增效”的效果。適度的作業量,有效地幫助各層次的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培養自信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所得。
3.作業評價分層
小學語文教學評價要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鼓勵學生成功。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發展的潛力,愛護每一個學生的自尊,激發每一個學生的求知欲和上進心。對小學生來說,肯定的評價意味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承認,會產生精神上的成就感,從而更加努力。否定的評價會導致緊張和焦慮,有可能成為學生前進的內部動力,也有可能產生學習障礙。在作業評價中,教師要根據分層作業的要求,在評價中設計出不同項目、不同程度的達成目標,讓每一個學生都找到自己的亮點。對學優生高標準嚴要求,激發他們不斷超越自我,向更高的目標邁進;對中等生激勵評價,讓他們在不斷肯定自己的過程中樹立自信,向更高層次的作業去嘗試提高;對學困生采用表揚為主的評價,及時肯定,放大他們的點滴進步,調動他們的學習內驅力,只要作業完成好就可以給“優”,哪怕是書寫工整比以前有進步的,也可以給“優”。
分層作業是促進學生學好語文的一種有效手段,閱讀的分層作業對于小學中段學生的意義性更是十分重大。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肯定自我,不斷進步;它有助于因材施教,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的教學不足,從而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1年版
[2]勞麗濃、鄒渭燦.小學語文實施分層作業的不足及對策思考[J].小學教學參考
[3]吳慧芳.淺談小學語文如何優化作業設計[J].中國校外教育
[4]馬繼盛.作業并快樂著[J].小學教學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