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無國界、藝術無國界。不同的民族、種族、職業、信仰,往往有著共同的音樂欣賞與藝術追求。音樂藝術可以激發人們的美感、陶冶人們的情操、喚醒人們對真善美的向往與追求。在職業院校教育中,音樂藝術課對于培養學生的職業適應力、情感溝通力、創造力與想象力具有重要意義。音樂藝術課是職業院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
【關鍵詞】音樂藝術課 職業素質 素質教育 教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2;J6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4-0214-02
音樂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它對職業素質的培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職業院校是培養復合型應用人才的基地,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創造力與想象力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占有重要地位,而音樂藝術教育不僅可以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審美情趣和情感傾向,而且對于培養學生的情感溝通能力、創新能力和發展能力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音樂藝術課與學生的藝術修養。
音樂藝術課不僅可以讓學生學到音樂知識,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更能陶冶學生的情操、調節學生良好的情緒與心態、培養學生的文化格調與藝術品位,為一生的藝術修養打下基礎。音樂優雅的旋律可以培養高尚的情感,學生在欣賞到音樂之美的同時,緩解學習壓力,體驗名家作品深厚的思想內涵,不斷提升自身的藝術修養。音樂觸發思考,作為一種旋律教育,名家作品的每一個音節韻律中所表達出的感情,可以極大地開發學生的情商智商,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與創造力。
二、音樂藝術課與美的感知力。
生活中,我們可以憑借一個人的聲音判斷出他的喜怒哀樂。聲音是傳遞信息、表達情感的基礎手段。在音樂藝術課中,教師有計劃的播放不同曲風、不同格調、不同地域的名家作品,可以有效刺激學生的音樂感知力,讓學生去理解音樂的語言與語言的音樂。在不同的名家作品、不同的曲風格調中,體驗到世界各民族燦爛的文化歷史。音樂的美妙之處在于美的溝通、在于美的欣賞與交流。教師要幫助學生學會聽音樂、學會理解音樂、學會與音樂交流、與名家作品交流、與名家交流。讓學生去感受不同的曲風所帶來的精神風貌和生活熱情。
三、音樂藝術課與美的創造力。
一個民族的未來在于創新力與創造力。教育的未來在于創新。職業院校的素質教育與創新更是密不可分。音樂藝術教育是激發學生創造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對音樂的感受與體驗,最終要歸結到對音樂的模仿與創新。這可以極大的激發學生創新細胞的活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一個充滿音樂的環境,必然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環境,它為創新提供了豐厚的土壤。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卻是無限的,它是創新的源泉。音樂作為一種非語義語言,可以極大的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教師要科學設定教學方案。將不同民族區域的曲風格調,以及不同時代的著名作品介紹給學生,給學生創造更加廣闊的想象空間。對學生來說,只有想象才有明天。
四、音樂藝術課與學生生活。
音樂藝術課是一門課程,但音樂藝術是一種生活,音樂是一種生活方式。在音樂藝術課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將音樂引入生活,引導學生積極參加一些課外的音樂學習或者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與愛好。職業院校學生往往背負著更多的就業壓力與學習壓力,內心比較壓抑、沉重。教師要將音樂藝術課引入學生的生活,來幫助學生舒緩壓力,促進身心健康。要鼓勵學生唱歌,要鼓勵學生對唱,要鼓勵學生做音樂,幫助學生通過唱歌交流感情、增進友誼、化解矛盾、促進學習,為學生創造一個健康輕松的校園氛圍。音樂是一種語言,緩慢舒心的音樂,可以舒緩人的情緒;激情高昂的音樂,可以給人促進奮斗的力量。音樂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的生活。教師要推薦一些音樂作品給學生欣賞,學會用音樂與學生交流,用音樂幫助學生完善人格。
五、結束語。
自從人類有了歷史,便有了音樂。從古至今,音樂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始終承擔著人類文明進步的不可替代的角色。美的音樂陶冶了人們的情操,促進了文明的進步,推動了真善美的發展。今天,在素質教育的大的改革背景下,音樂藝術課對于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有著積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無論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創新力、想象力,還是培養學生的生活品位和藝術格調,音樂藝術課都將大有作為。
參考文獻:
[1]趙贊.關于音樂教學基本原則的幾點思考[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 2003(4):86-88.
[2]賴天舒.高校音樂欣賞教學與學生審美能力提高研究[J].藝術評鑒, 2017(17):74-75.
作者簡介:
卿澈(1990-),女,四川射洪人,助理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