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虓虓
【摘要】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創新教學方法以及手段在各類高職院校中獲得廣泛使用。“支架式教學”模式是我國近年來高職院校教學方法中較為立異、高效率的一種教學方式,該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為學生建立可行性、科學性的學習支架,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構建知識能力以及溝通交流能力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構建能快速實現。本文就如何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應用“支架式教學”教學策略特點進行分析,并對教學方法進行探究,望與廣大同行進行交流。
【關鍵詞】支架式教學 高職高專 應用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2-0003-01
前言
隨著我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不斷提升,英語成為與外國人交流的通用語言之一,英語學習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而英語的實踐應用逐漸成為各高等院校的主要教學目標之一。高職高專院校主要承擔著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的職責,為我國各個崗位輸送著各類大量的優秀職業技術人才。英語語言的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以及對外交流能力等。但是,從目前高職高專院校英語教學的現狀來看,大部分學生的英語基礎較為薄弱。同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大部分運用強制性灌輸的授課方式,忽略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等,導致教學效果不佳,低效率教學等現象的出現[1-2]。為培養出高質量職業技術人才,更好的服務社會,改變教學方法,勢在必行。
一、“支架式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的不同點
支架式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時為學生提供一種有利于有效理解知識的“支架”,并借助于“支架”進一步使學生深層次理解教學內容的教學模式,它既是一種教學思想同時也是一種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支架式教學”模式要求教師調動起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并組織學生展開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學習,讓學生在課堂中不再是機械、被動的接納所傳授的知識,不再局限于課本中的內容,而是主動積極的去探索知識。傳統教育模式只是局限于課本中的內容要點展開學習,不利于學生學習到更多的課外知識。因此,教師通過根據學生學習能力不同點布置相應的課外學習任務和目標,與教材中的內容相結合,有目的性的進行解答,并且指導和指引學生,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能力。
二、支架式教學模式的意義
支架式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自身的知識水平為基礎,以培養學生的知識技能和創新能力為目標,使學生的潛能得到進一步釋放和發揮,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對知識的構建,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則為引導者,該模式教學方式具有能夠激發出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興趣和啟發思考的能力,使學生能跟隨教師的教學思路融入到課堂學習任務中,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理解能力、閱讀能力、處理問題的能力等[3]。支架式教學模式可在不同科目的教學過程中應用。
三、高職高專英語支架式教學模式策略
支架式教學模式主要指的是:協助學生對知識搭腳手架、進入英語教學情境、獨自探究、合作學習、效果評估。高職高專院校主要培育的技術人才是為了給社會輸送高素質綜合型人力資源,現將如何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應用支架式教學策略進行探析:
1.搭建腳手架
英語教師在授課前應根據所學的英語章節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搭建基本的知識框架。例如采用提問的方式進行搭建,教師提問:“What kind of qualification should a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have?”教師給出恰當的時間讓學生們進行思考和討論,打造出活躍的課堂氣氛,在學生探討的過程中,教師可進行適當的指導和引導,如,可讓學生借助網路平臺去查找資料,使學生能獨自完成任務和相互之間的探討。在學生討論完畢后,教師可請幾位學生上講臺講解自己的想法。通過為學生搭建知識的框架,有利于學生快速的在課堂活動中主動積極地跟隨教師的思路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學習。
2.進入英語教學情境
現階段各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英語基礎知識水平較薄弱,情境教學法有利于學生帶入情境中抒發情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建立的問題,把學生帶入設計好的英語教學情境中,通過設計情境問題,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中,不僅有利于營造出活躍的課堂氣氛,更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3.獨自探究
教師在應用支架式教學模式授課的過程中,學生能夠自主的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其中思考問題是教學最主要的一個目的,通過教師有效的引導,使學生在課堂上獨自地對問題進行探究,利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加深印象。例如以“What kind of skills are required to do this job?”向學生提問,讓學生結合自身的技能在課本中找尋答案或從網絡平臺上找尋語句,學生整合好語句之后,再請學生一一講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充分發散思維,從而提高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Is it better for fat or thin.
4.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最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存在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合作學習一般是以一個單位為小組的方式進行,對學習問題或者學習任務展開探討。教師通過有效的組織學生進行分組,給予每個小組分配學習任務,讓小組成員之間進行任務的細分,保證每個小組中的成員都有學習任務,確保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從而培養學生組織協調及溝通能力。
5.效果評估
課堂活動結束后,教師可鼓勵小組成員之間相互評價,讓學生了解自身的不足,加以改正。在一堂課結束后可由小組組長先對組中的每一位成員一一進行評價,再讓小組組員之間相互評價,評出優秀組員,最后由優秀組員對組長評價。學生在進行評價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優秀組中成員身上的優點和長處,同時教師也要充分表現出指導者的作用,有效的評價小組中的不足,達到提高合作小組的合作質量。
四、結束語
實踐證明,傳統的那種“填鴨式”、“滿堂灌”的教育方式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還違背人類認知新事物的發展規律。支架式教學模式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更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4]。因此,高職高專英語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致力于改革授課的方式,在設置教學支架時,支架范圍不能超出學生的能力水平,因為學生接觸的外界環境以及學習水平每天都在變化,所以教師所設置的教學能力發展支架也不能是一成不變的,必須根據學生知識和實踐能力的變化,使設置的支架處于一個動態撤支的過程。這樣就能使學生每天都能掌握新的學習方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循序漸進的加強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海燕.“支架式教學”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5,1(14):89-90.
[2]伊小琴.支架式教學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7(02):110-112.
[3]蘇可.支架式教學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16(09):207-208.
[4]崔穎.教學做一體化的情境任務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基于建構主義支架式教學理論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改革與實施[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6,18(03):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