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梅
【摘 要】湘西苗畫有著獨特的藝術特征,蘊含著豐富的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恰當應用藝術設計的手法,研究苗畫的藝術形態,將湘西苗畫圖紋造型藝術中各種要素提煉成數字化資源,同時,結合時代審美特征對苗畫的內容、構圖等進行調整和創新設計,演變新的表現形式,最終運用數字媒體技術實現苗畫視覺元素在各個方面的再應用,是對苗畫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有益探索。
【關鍵詞】湘西;苗畫;數字媒體藝術;整合
中圖分類號:J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11-0161-02
當今時代是一個求異、求變、求新的時代,數字媒體藝術借助于科技文明,被廣泛應用在各個領域之中,表現出技術性、互動性、融合性等與傳統繪畫截然不同的特征。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昌盛。要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作為地處民族地區的地方高校,如何從藝術的角度去傳承中國傳統民族文化,帶領學生創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藝術作品是高校藝術教師必須擔當的重任。白朗寧曾說過“藝術應當擔負其哺育思想的責任”。湘西苗畫是有著獨特藝術特征的民族藝術,蘊含著豐富的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挖掘苗畫數字媒體藝術資源,將苗畫傳統藝術形象與數字化媒體技術有機結合,在教學與創作中讓學生學會從本土民族文化資源中重拾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既能促進地方高校數字化媒體藝術教育的快速發展,又能將本土的苗畫傳統藝術注以新的生命力,拓展發展空間。
一、湘西傳統苗畫的現狀分析
一個民族的審美意識是其在適應生存環境、創造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追求生活理想的漫長歷史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它集中體現在該民族的文化載體中,既具有人類審美意識的共性,又富有民族獨特性。[1]
傳統的湘西苗畫紋樣起源于苗族的傳統文化,有著濃郁的民族生活氣息。如從傳統的蝴蝶媽媽、龍鳳、花草萬物到世界的起源,從苗族的發展歷史到當下的美好生活。傳統的苗畫題材主要包括以長壽喜慶吉祥寓意為主題、以民間神話故事和傳說故事為主題、以萬物有靈信仰和宗教信仰為主題等三大方面。
二、湘西苗畫數字化資源提煉
苗畫在造型上追求運用吉祥、抽象的圖紋來表現明顯的寓意,這些紋樣大多是以現實中的植物、動物和景物為基礎進行提煉加工而成的裝飾圖形,它們處在像與不像之間,是介于具象與抽象之間的圖形,與圖案藝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數字化資源提取時,將其線稿作為單獨圖層文件保留,有利于在需要時體現出其特有的藝術特色和審美價值。
在傳統苗畫中,畫師為體現其畫面的豐富性,將菱形、米字形、十字形、團花、斜線組合和小點花等抽象幾何紋樣或穿插或圍繞;在數字化資源提煉中將這些裝飾性圖案單獨建庫,可以達到在需要時對資源進行完美的寫實與抽象、夸張與變形、自由與嚴謹整合。
藝術源于生活,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提出了藝術是生活的再現,是對現實生活的模仿。傳統苗畫的素材元素一方面來源于對自然界的提煉;另一方面苗族人民有著自己虔誠的信仰,“萬物有靈”的觀念讓他們有了各種神物,所以苗畫中隨處可以看到很多龍、麒麟等神物圖紋。這些圖紋與中國傳統圖紋既有相似之處又有著一定的民族特色。所以,在數字資源提煉時,可以考慮將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和苗畫裝飾圖紋分開建庫,達到進一步豐富苗畫素材資源目的。
色彩是苗畫重要的表現形式,在苗畫的配色中蘊含著苗族人民獨一無二的色彩夸張手法和大膽的配色意識,與近代的色彩學有關原理出奇吻合,常采用高純度的對比色與互補色配色,絢麗多彩,鮮艷明快,表現出強烈的藝術視覺沖擊力。在數字媒體藝術資源整理中首先對于苗畫色彩按照RGB數值進行庫的分類。傳統苗畫中的色彩雖然大紅大綠,大黃大紫,但不顯突兀,主要采用色階漸變、底色統一的方法來達成對比中的和諧,使得畫面主次分明,所以在色彩庫中根據電腦漸變特征,考慮設立不同色階漸變資源。這樣資源庫建立后,可以嘗試開發苗畫填色游戲。通過游戲或其他數字媒體藝術形式來傳播苗畫強烈的裝飾功能,體現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和地方色彩。
三、湘西苗畫數字媒體藝術資源整合的價值體現
湘西苗畫是苗族人依據生活方式和獨特的審美意識創造出來的藝術形式之一。傳統的湘西苗畫視覺元素植根于苗族文化符號,題材廣泛,構圖大膽,線條錯落有致,色彩豐富協調,亦畫亦繡,具有古老、質樸、裝飾性極強等民族特色。苗畫生動精細的色彩及細節處理與苗繡不相上下,而線條相較苗繡來說更加細膩生動。既節省了繡娘的時間和精力又使用途更加廣泛。在當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梁氏祖孫的傳承發展下,現代苗畫在傳統基礎上加入了湘西苗山的山花野卉、珍禽猛獸等,題材廣泛,造型也呈現各種任意形。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傳統的手工描繪最終只能成為少數人所能掌握的技能,這樣,數字藝術資源的整合就勢在必行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已然已是當今社會的重大工程體系之一。重新認識民族藝術,創作具有本土特色的藝術作品,是民族地區高校藝術專業的重要使命。將湘西苗畫圖紋造型藝術中各種要素提煉成數字化資源整合既是對苗畫傳承發展的探索,也是對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有益探究。
苗畫嚴謹對稱的構成手法對畫師的造型功底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同時因為過度的嚴謹往往也會限制畫師藝術發揮。雖然數字媒體技術能完美解決手工繪制中存在的問題。然而,數字技術在制作中也會因過度注重技巧而忽略情感的融入。這也是苗畫數字媒體藝術資源運用中要注意避免的關鍵問題所在。怎樣將苗畫數字媒體資源與現代數字媒體藝術表現相結合完成新的藝術創作形式?如何恰當應用藝術設計的手法,既能保留傳統苗畫的藝術特征,又能運用數字化技術對苗畫視覺元素進行在創造,同時,結合時代審美特征對苗畫的內容、構圖等進行調整和創新設計,演變成新的表現形式,最終運用數字媒體技術實現苗畫數字化資源在各個方面的再應用。在全球倡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今天,其價值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精神價值。民族文化遺產是一個民族歷史中最寶貴的財富。相比于物質價值,其精神價值更顯彌足珍貴。苗畫是苗族的符號載體,是苗族歷史文化的傳承與演繹,體現了苗族人眼里的世界。苗畫作為苗族獨有的繪畫藝術,其價值不僅體現在它的繪畫審美功能上,獨具特色的裝飾性紋樣是苗族人審美思想和智慧技巧的體現;苗畫用特殊的藝術表現形式傳承著苗族的歷史和文化,記錄著苗族人的信仰以及生活生產內容,濃郁的苗族特色展現了該民族延續千年的記憶和苗族人民對于未來的美好憧憬,是苗族人民精神文化的重要載體。
二是文化價值。苗畫因其獨特的圖紋符號和強烈的裝飾表現手法有著豐富的文化價值體現。從文化人類學來說,苗畫是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從宗教學的角度來說,它體現了古老的自然崇拜、圖騰崇拜和祖宗崇拜等精神符號,是研究苗族宗教源流的珍貴材料;從民族民間工藝的角度來說,它是苗族藝術的載體之一,匯聚了苗畫技藝甚至苗繡技藝的要素,為研究苗族工藝提供資料。
參考文獻:
[1]王冉.苗族婦女盛裝的文化探析[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2016.
[2]鄒紅琴,熊永平.裝飾圖形設計[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9.
[3]熊曉輝.湘西苗族傳統文化述略[J].區域教育文化縱橫,2009(9).
[4]彭秀蓮.苗畫初探[J].民族論壇,2010,(9):47-48.
[5]陳伊娟.苗畫視覺元素融匯于蠟染手工藝的創作實踐[J].大眾文藝,2016.
[6]袁曉昀.淺析湖南湘西苗族苗畫[J].大眾文藝,2016.
[7]龍頌江,張心平.湘西民間工藝美術精粹[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