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倩
摘 要 基于數字媒體技術的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并且推動了全面媒體行業的發展變革。然而,數字媒體技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仍舊存在各式各樣的問題。文字通過闡述數字媒體技術的內涵特征,對新媒體環境下數字媒體技術的運用進行探究,旨在為如何促進數字媒體技術的有效運用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 新媒體;數字媒體技術;運用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10-0096-02
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對媒體行業帶來了極大的沖擊,進而由傳統媒體階段邁進以互聯網技術為代表的新媒體時代。新媒體環境下,以小眾、高效、快捷等為特征的傳播方式,取代了傳統以大眾、單向、大面積等為特征的傳播方式,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媒介信息的傳播、互動[1]。
基于數字媒體技術的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并且推動了全面媒體行業的發展變革。然而,數字媒體技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仍舊存在各式各樣的問題。由此可見,對新媒體環境下數字媒體技術的運用開展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數字媒體技術概述
數字媒體技術,是指依托電子計算機、互聯網通信方式方法,以比特的形式對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各式各樣媒體信息開展傳播、存儲以及管理的技術手段。
數字媒體作為一種現代化新型的傳播方式,其是以互聯網為主要傳播載體,并依托數字媒體編輯系統對對應收集信息數據開展加工處理,外化顯現的是一種數字化的商業產品[2]。而作為數字技術與媒介相互融合的產物,數字媒體技術表現出下述幾項特征:
1)數字化特征。相較于過去運用模擬方式對信息數據開展存儲、處理的媒體技術,數字媒體技術運用數字化二進制形式,有效地彌補了模擬、數字相互間轉換的不足。
2)交互式特征。數字媒體技術應用期間,可實現人機相互間的有效互動,如在現代數字電影中引入的數字媒體技術即為一種可靠的應用。
3)趣味性特征。數字媒體技術為用戶極大水平拓寬了娛樂空間,諸如數字電視、數字視頻、數字游戲等,為人們日常生活創造了諸多趣味及娛樂選擇。
4)視聽體驗。數字媒體技術匯集了多種不同媒體形式,諸如圖像、聲頻、視頻等,可使人們帶來極為震撼的視聽體驗。
2 數字媒體技術發展現狀
數字媒體技術在我國即便剛剛起步,但已然得到國家的廣泛重視。
一方面,相關政府部門針對數字媒體技術發展頒布了各式各樣的政策并為其設立有專項資金,培養人才隊伍,為數字媒體技術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持與基礎服務。
另一方面,結合我國實際國情,將數字媒體技術開展不同分類及系統分析,其中包括數字音頻、數字視頻及相關生成、闡述數字內容的一系列技術。
現階段,我國已確立了數字媒體內容的主要領域,即為發展面向文化娛樂消費市場、廣播電視事業,以音頻、視頻信息服務為主體的數字媒體關鍵技術及現代傳媒信息綜合內容平臺,同時確立了數字影音、數字出版等相關重點領域。
3 新媒體環境下數字媒體技術的運用
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對媒體行業帶來了極大的沖擊,進而由傳統媒體階段邁進以互聯網技術為代表的新媒體時代。相關技術人員在新媒體環境下,要緊緊跟隨社會前進步伐,強化改革創新,強化對國內外先進技術的學習引入,切實推進數字媒體技術的科學合理應用。如何進一步促進新媒體環境下數字媒體技術的有效運用可以將下述內容作為切入點。
3.1 數字媒體技術在數字影視中的運用
數字影視是基于數字媒體技術催生的一個全新領域,其主要涵蓋數字電視、數字電影、網絡媒體視頻等。近年來,數字媒體技術已然在影視制作、傳播等領域得到廣泛推廣,一方面讓人們體驗到了數字媒體所創造的便捷性、趣味性,一方面促進了影視作品的制作、傳播,并明顯表現于影視制作、影視發行以及影視上映等方面。
在影視制作方面,首先,數字媒體技術可極大水平縮減影視制作成本,并為影視制作提供便捷可靠的技術,切實提升影視制作效率;其次,通過運用數字媒體技術,可對現實拍攝中某些難以完成的影像進行模擬,進而增強影視創作的藝術性、可視性。
在影視發行方面,首先,通過運用數字媒體技術,可依托先進的通訊技術實現各地區的同步上映,極大水平縮減影視在發行過程中投入的成本,為影視創造更良好的經濟效益;其次,依托數字化影視鏈對影視創作予以發行,可防止數字影視在拷貝環節對畫質造成的營銷,實現對影視創作的長久保存,進一步推動影視文化的傳承、發展[3]。
在影視上映方面,依托建立數字化影視終端可對影視創作實現數字化呈現,相較于傳統模擬影視創作,數字媒體技術既能夠使影視創作具備更高像素的影視畫面,還可獲取良好的互動性,為用戶創造極大的便利。
3.2 數字媒體技術在廣播節目中的運用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其創造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由此為傳媒技術發展創造了良好契機。于此過程中,以數字媒體技術為前提的新媒體催生的廣告市場規模同樣在不斷擴大,國內眾多地區廣播電視均在不斷尋求改革創新,并致力于推進傳統媒體、數字媒體、新媒體之間的有效相融。
數字媒體技術在廣播節目中的運用,以某地區廣播電臺為例,首先是匯集多種不同平臺的新媒體系統。結合廣播電臺傳播特征,選擇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上的應用軟件,又由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上的應用軟件較為有限,因而還要求在電子計算機上提供Web途徑的媒體入口,進一步使非移動用戶可實現在線網絡收聽。其次是應用軟件、Web客戶端功能結構。在線收聽,以IP地質、3G技術、4G技術為前提的收聽功能,聲音是廣播電臺的主要傳播形式,而現階段大部分移動設備均未有配備FM收聽模塊,再加上FM收聽受無限接受范圍很大程度影響。因而,應用軟件、Web客戶端配備的網絡電臺模塊便可實現對此方面問題的有效解決。
新媒體業務要想提高受眾的關注度,應當與傳統廣播數據內容取得緊密聯系,所以新媒體平臺在播出廣播節目時,還可對其他多媒體數據進行實時推動,諸如商家信息、實時路況等[4]。統一交互平臺,廣播電臺現階段推行的交互方式包括有電話熱線、微信、微博等。對電臺主持人而言,在各式各樣交互平臺中進行轉換勢必會面臨諸多便利,因而,通過數字媒體技術集成一個統一交互平臺,如此一來,電臺主持人便可對各種信息進行統一接收。
3.3 數字媒體技術在網絡教學中的運用
在傳統教學中,主要推行的是灌輸式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氛圍枯燥,進而對教學成效造成不利影響。數字媒體技術在網絡教學資源中的運用,可切實提升教學內容的生動趣味性,教師可借助多媒體平臺與學生開展交流互動,營造一個輕松、活力的學習環境,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數字媒體技術憑借其交互性特征及龐大的信息資源,可為學生制定科學針對的教學計劃,提高教學過程中的引導性、互動性,真正意義上做到“以學生為中心”。
在網絡教學期間,教師應當注重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及相關課程標準開展教學軟件選擇、設計,依托制作各種內容、各種難度的教學模塊,使每位學生可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選擇自身適用的教學模塊。
與此同時,在教學模塊設計過程中,教師應當強化對數字媒體技術的科學合理運用,為模塊教學提供多元豐富的關聯引申內容及實際應用案例,一方面作用于加深學生學習印象,一方面作用于提高學生對知識內容的有效認識,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擺脫傳統教學模式對學生的束縛,推動學生理論知識、思維能力的協調發展,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表現平臺,可對自身才能、潛能予以施展[5]。
4 結論
總而言之,伴隨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媒體技術在當前新媒體環境下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推廣,為了確保新媒體實現更好的發展,務必要強化對數字媒體技術的學習。鑒于此,相關技術人員務必要不斷鉆研研究、總結經驗,提高對數字媒體技術內涵特征的有效認識,強化對數字媒體技術發展現狀的深入分析,推進數字媒體技術的科學合理應用,并推動數字媒體技術的有序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帥.數字媒體技術在新媒體環境下的應用[J].西部廣播電視,2017,27(10):20-21.
[2]高小芳.淺談數字媒體技術的應用研究——以數字影視為例[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5,13(11):249.
[3]武佳楠,王文佳,王攀安,等.淺談數字媒體技術在影視制作中的應用與發展[J].商情,2017,27(14):162-163.
[4]陳衡.數字媒體技術在網絡教學資源中的應用分析[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4,15(6):244-245.
[5]蘇有邦.探討數字媒體技術的主要應用及發展趨勢[J].科技風,2017,13(5):2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