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冰

【摘 要】2017年,海南省提出要把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打造成海南省的王牌產業,海南熱帶水果產業作為其中重要一環,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著挑戰。本文簡述了海南省熱帶水果產業在產量、產地等方面的現狀,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針對問題提出進一步發展海南熱帶水果產業的對策。
【關鍵詞】海南省熱帶水果;現狀;發展對策
海南省地處熱帶,島上出產多種熱帶水果,據不完全統計,海南擁有熱帶水果品種29個科、53個屬,為全國及世界其他地區所罕見,是海南省的特色產業。2017年,海南省農業廳要在國際旅游島建設大背景下,努力把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打造成富裕農民、服務全國、振興經濟、綠色崛起的王牌產業。其中熱帶水果產業是特色高效農業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6年熱帶水果產值占海南農業產值的近30%,且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因此對海南省熱帶水果產業現狀進行分析,并對以后的發展提出對策,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一、海南省熱帶水果產業現狀
海南省熱帶水果種類繁多,在種植面積和產量上,主要有菠蘿、荔枝、柑橘橙柚、香蕉、龍眼、芒果這六類水果。
根據海南省統計年鑒數據顯示,菠蘿、龍眼、芒果收獲面積和產量逐年攀升,柑橘橙柚、荔枝和香蕉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在2012年至2014年到達峰值,之后逐年減少。香蕉收獲面積和總產量最多,芒果次之,此后依次是菠蘿、荔枝、柑橘柚橙、龍眼。2016年,海南省水果產量410.14萬噸,比上年增長3.7%,芒果和龍眼較上年增幅最大,同為5.5%。
在水果產地上,菠蘿主要產區為萬寧;荔枝主要產區海口;柑橘橙柚主要產區為瓊中;香蕉主要產區為東方、澄邁、儋州、三亞等地;龍眼主要產區為屯昌、定安、文昌等地;芒果主要產區為海口、儋州、白沙、三亞等地。
在水果總產值上,2010年至2015年海南省水果總產值由圖1所示:
由圖1看出,海南省水果總產值變化趨勢稍有起伏,2010年至2012年呈下降趨勢,2013年-2015年呈上升趨勢,且2013年至2014年增幅較大,2014年至2015年趨于緩和,但仍保持增長趨勢。
在熱帶水果出口方面,目前,我國出口較多的熱帶作物主要為熱帶水果類。熱帶水果為我們重要的經濟作物,其相關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我國為熱帶水果生產大國,許多熱帶水果的產量都位居世界前列。自從我國加入WTO以后,熱帶水果產業在國際市場上也得到了快速發展,進出口貿易增長,根據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分析測試中心數據顯示,2014年熱帶水果全國種植面積達到4060.07萬畝,產量3627.51萬噸,出口量達9.25萬噸,出口金額1.53億美元,在熱帶作物中種植面積、產量和出口量均排名第一。
我國香蕉主要出口至日本、俄羅斯及美國等國家和地區。據海關統計,2014年我國香蕉出口量4346噸,出口金額達到436.98萬美元。我國荔枝和菠蘿以加工的罐頭出口為主,鮮果出口量較少,鮮荔枝主要出口至馬來西亞、美國等國家,2014年我國鮮荔枝出口量12038噸,荔枝罐頭出口36718萬噸,在熱帶水果中出口量最大。我國芒果主要出口至越南、俄羅斯等國家,2014年我國芒果出口量5250噸,出口金額765.5萬美元。鮮龍眼和鮮菠蘿出口量小,以國內市場鮮食為主。2014年我國鮮龍眼出口量為1754噸,鮮菠蘿1709噸,菠蘿罐頭12593噸。作為上述幾類熱帶水果的主要種植區,海南省熱帶水果出口前景光明,潛力較大。
二、海南省熱帶水果產業面臨的問題
(一)區域布局不夠合理,品種結構有待優化
目前海南省熱帶水果雖然基本上已形成區域布局,但僅考慮了光、熱等氣候條件的單一資源因素,并未充分考慮氣候、生物、土地、水等綜合資源稟賦,導致區域發展很不平衡,多種作物存在著在非適宜區盲目種植的問題。例如海南省是菠蘿種植的第二大省,品種主要包括巴厘、臺農1號和沙撈越,巴厘是海南省菠蘿的主要種植品種,種植面積占海南省菠蘿年末面積的90%,大大壓縮了別的品種的種植面積。同時還存在多種水果存在普通品種多,名優品種少;低檔品種多,優質、高科技含量的品種少;集中上市的品種多,早晚熟品種少的問題。
(二)種植技術有待革新,生產缺乏標準
由于缺乏統籌管理水果產銷的組織,同時沒有統一的、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導致農戶盲目追求產量和早日上市,不規范、不科學的施肥以及大量使用化學激素等,嚴重影響水果品質,從而影響整個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同時,種植戶中散戶較多,同類水果種植過程中沒有統一的種植標準,使得水果個體品質差異較大,無法統一銷售管理,制約了產業進一步的發展。
(三)水果保鮮和運輸發展滯后
海南島中間高聳、四周低平,山地、丘陵、臺地、平原地形皆有,西、南、中沙群島島礁則分列于廣袤的南海,分布廣泛。獨特的地理環境對物流配送速度產生了一定影響。而大多數水果在夏季上市,且不耐貯藏,在高溫高濕下對水果的包裝技術要求很高,特別是遠距離的運輸。但目前水果的包裝依舊是傳統方式居多,包裝簡單,缺乏技術創新,限制了海南熱帶水果市場向更遠地區發展。
三、海南省熱帶水果產業發展對策
(一)優化品種結構
應根據水果特性、各地地理條件和市場需求綜合優化品種結構,合理規劃種植面積。應以市場為導向,種植最具發展力的品種,加強市場供求信息發布的影響,減少散戶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盲目跟風種植。增加高優品質品種的種植比例,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
(二)加快熱帶水果標準體系建設
海南省應因地制宜,研究制定出適合海南的生產技術標準并加大推廣力度,著重解決目前例如相同品種水果的個頭、口感不一樣等問題,提高水果質量、產量和商品率,為打開市場打下堅實基礎。
(三)樹立品牌意識,打造王牌水果產業
目前海南省熱帶水果產業存在“王牌不王”的現象,海南省必須轉變觀念,樹立品牌意識,把品牌營銷作為一個戰略重點,采取多種切實可行的措施促成海南省熱帶水果形成自己的知名品牌。此外還必須加強“名牌”產品宣傳力度,重視品牌保護,提高海南省熱帶水果的市場認知度,從而提高海南熱帶水果的市場競爭能力。
【參考文獻】
[1] 李玉萍.海南熱帶水果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J].中國熱帶農業,2006(3):10-12
[2] 何杰娣.促進廣東南亞熱帶水果產業發展的思考[J].安徽農學通報,2012,18(18):8-9.
[3] 陳新建,陳道明.中國熱帶水果生產貿易現狀及發展對策[J].中國熱帶農業,2010(3): 14-17
[4] 王萍.海南熱帶水果產業的發展分析[J].熱帶農業工程,2010,34(2):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