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夢瑤 錢雪梅 王夢杰
【摘要】“一帶一路”鄉村振興主題是習近平總書記針對三農問題提出的重要指導方針,是構建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鄉村發展目標的主要趨勢,本文對鄉村振興的現實意義進行分析,探究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路徑,旨在為推動我國鄉村現代化建設和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一帶一路;鄉村振興;建設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會議中指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依然是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主要目標,并著重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貫徹和落實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構想的提出和運用,打破當前鄉村振興發展停滯不前的局勢,成為新時期鄉村建設的主要職責,
一、“一帶一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概念
“一帶一路”倡議原本是針對我國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提出的政策,通過一帶一路將絲綢古道周邊地區緊密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地域資源優勢,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一帶一路”經濟發展政策的成功運行,為實現鄉村振興指明方向。習近平總書記針對鄉村發展問題時明確指出鄉村建設和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而是一項長久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內涵是實現鄉村全面發展,從政治、經濟和文化等角度進行改革,以此實現鄉村現代化建設和發展。自我國實施改革開放的政策以來,城市化建設進程加快,城鄉經濟發展水平差距逐漸增大,大量鄉村勞動力人口向城市轉移,導致鄉村地區壯年勞動力人口流失嚴重,不利于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因此,貫徹和落實“一帶一路”鄉村振興發展戰略,是當前緩解城鄉矛盾,推動鄉村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
二、“一帶一路”背景下鄉村振興實施戰略
“一帶一路”是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策略。本文總結出實現鄉村振興實施戰略的主要內容,旨在推動鄉村整體經濟水平得到提升。
加強經濟建設。只有推動鄉村經濟建設和發展,才能改善鄉村整體環境,提高鄉村人民生活水平和物質條件。一方面注重鄉村產業結構調整,由傳統的鄉村產業結構向第三產業結構轉變,結合市場經濟發展需求和科學技術,實現鄉村產業的自動化和先進化管理;另一方面建立鄉村合作社會保障制度,為鄉村居民提供各種經濟發展政策和資金支持,鼓勵鄉村居民進行自主創業。
重視精神文化建設。受經濟發展因素的影響,我國鄉村地區整體教育水平還有待進一步加強,盡管當前我國已經推行九年義務教育體制,但是對于部分偏遠地區,在惡劣的自然條件下,九年義務教育制度尚未完全普及,造成鄉村勞動力素質不高,鄉村居民思想和觀念中還存在落后的一面,為此“一帶一路”鄉村振興戰略中,必須重視先進文化和精神的弘揚,逐漸改變鄉村居民落后的思想觀念,引導鄉村居民學習和了解社會主義先進精神文化。如建立自然遺產和非自然遺產保護區,對古跡進行修整和保護;合理開發和運用區域文化,并做好宣傳和推廣工作,實現文化資源與經濟發展的有效結合;定期組織和開展鄉村文化表演活動,豐富鄉村居民休閑生活;加大對鄉村地區教育資金的投入,改善鄉村教學環境和教學基礎設施。
三、保護生態環境
當前我國鄉村地區大部分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還沒有完全開放和利用,依然保留著原生態,是我國珍貴的自然遺產,因此我們開發和利用鄉村自然資源時,必須以維護鄉村生態環境為基礎,以科學發展觀為理論指導,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一方面樹立正確的鄉村振興戰略,自覺履行和遵守環境保護職責,嚴厲打擊和肅清各種凈化不達標、污染性嚴重的產業,凈化鄉村環境,為人們構建健康、和諧的生存環境;另一方面建立綠色農業生產產業,合理規劃和建設農業生態文明,減少和降低農藥的使用頻率,提高農產品的使用安全性。
四、維護鄉村居民基本利益
鄉村居民占我國人口的大部分,是我國社會福利保障制度的主要人群,完善鄉村地區社會福利保障制度,是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重要內在動力,社會福利保障制度設計的內容十分廣泛,包括基礎設施基礎、醫療服務保障制度、勞動就業保障制度、公共服務建設等,要求從根本上維護鄉村居民根本利益,保證其基本生活能夠得到充足保障,提高鄉村居民家庭抗風險能力。
五、完善鄉村基層政治建設
在全面從嚴治黨理論的指導下,鄉村地區基本政治管理部門要充分意識自身職責,主動承擔起經濟發展、文化建設、生態保護和福利保障等職責,為實現鄉村振興做出努力。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依法行政,加強鄉村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尊重鄉村居民的自治管理地位,引導鄉村居民樹立正確的民主政治意識,保證鄉村居民的民主權利得到發揮,從而提高鄉村管理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