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核心工作之一,對于高職院校辦學效果以及高素質人才的輸出影響重大。人文關懷的理念下,如何進一步提升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強化工作成果,值得我們每一個職業教育工作者深思和探索。本文在分析了人文關懷理念在高職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的基礎上,提出了人文關懷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路徑,希望能為這方面的研究和實踐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人文關懷;高職;思想政治教育
一、人文關懷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方向
人本主義是人文關懷的理論基礎和源泉,所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體現人文關懷,就應該以人本主義的思想作為指導依據。當前,我們不斷提倡思想政治教育應以學生為中心和主體,這就符合人本主義精神。在此基礎上,要對學生給予充分的尊重和關懷,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要承認學生的個體性和情感性,不要忽視他們的個人感受,以這樣的視角去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個性與心態,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以主動樂觀的態度,投入到學習、生活和職業生涯規劃中去。
人文關懷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就是要接地氣、接人氣,“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我們的行動指南。學生經常接觸什么,學生相信什么,學生在意什么,學生使用什么,這些都可以成為我們思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方向的邏輯出發點。只有真正深入學生群體中,將思想政治教育賦予時代性和受眾契合性,才能使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花結果,成就斐然。
二、人文關懷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策略
(一)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賦予時代性
首先,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應在內容上創新。眾所周知,時代的不斷發展,必然推動社會主流價值觀和道德觀的內涵不斷更新和完善,而精神文明的要求也在不斷優化變革。它一定是適應時代發展的,也必定是越來越崇尚人的核心地位和人的全面發展的。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新一代大學生的主要渠道之一,應該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賦予明確的時代性。新的時代,黨和國家對大學生的精神品質提出新的要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對此的高度概括,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品質也都是人文關懷思想的集中映射,這應該成為當前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另外,時代發展催生人文科學的不斷發展,在文學、音樂、繪畫、哲學等多個領域產生了更新穎、更閃亮、更生動美妙的火花,為人的全面發展拓寬了視野和平臺,這些都值得我們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體系當中去。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突出新穎性
傳統的說教型教育方法,常常讓人感覺強制灌輸,難以接受,也抹殺了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削弱了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無法彰顯人文關懷的理念。因此,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要改革新型的教育方法,注重與學生的平等溝通與啟發誘導。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必須要高高在上地說教,讓學生奉若神明,完全可以走進學生當中,讓學生得到耳濡目染的浸潤和潛移默化的影響。如對話式教育法、互助式教育法、案例式教育法、娛樂式教育法、情景式教育法、情感式教育法、新媒體教育法、文化活動教育法等,這些都是能夠更體現人文關懷,也更能讓學生接受的行之有效的新型教育法,值得我們運用到實際工作當中去,當然,除了這些方法以外,還有很多更新的教育方法,需要我們不斷探索、開發和嘗試。
(三)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強調多樣性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不應只局限在講臺的方寸之地,完全可以拓寬到更為多元的渠道和空間。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把校園、講臺等現實場所作為主陣地,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和新媒體的普及,當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可以逐漸向虛擬空間延展,以線上和線下有機結合,增強教育效果的滲透力和感染力,讓學生得到多層次、多方位的全面教育與素質提升。人文關懷下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我們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和社會發展的潮流,尊重學生的意識形態發展規律和行為規律。新時代大學生對于網絡的依存性越來越大,他們利用互聯網進行學習、工作、生活、社交、購物、娛樂,互聯網對他們來說具有無與倫比的魅力和天然的親和力。因此,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將互聯網平臺納入到我們的教育渠道當中來,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短視頻平臺,或者校園APP等這些工具,以多樣化的手段彰顯出思想政治教育更為活潑靈動的生命力。
(四)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講究普惠性
人文關懷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是強調人的全面發展,而且是普遍發展,這就要講究其普惠性。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向的學生受眾人數眾多,素質基礎參差不齊。但這不能成為我們重視一些人或者放棄一些人的理由。優秀學生固然要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對象,但落后學生同樣也應得到重視,甚至還需要特別關懷和教育,才能促進整體學生素質水平的全面提升,使我們人才培養的效果得到進一步的優化。
參考文獻
[1]岳嵩.加強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策略[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03).
[2]鄭曉華.高職院校德育人文關懷問題研究———基于廣西南寧市八所高職院校的調查[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8(05).
作者簡介:葉春霞(1982.06—),女,湖南常德人,學士,講師,校團委書記,研究方向:共青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