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雷
【摘要】高職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在新時代遇到了新的機遇和挑戰,職業素質養成教育在當前浮躁功利變化迅猛的時代越來越受到重視。本文從電商職業素質養成教育的目標、職業素養的內涵闡釋著手,以金義網絡經濟學院的電商實戰化教學改革為樣本案例,對其所探索的電商職業素質養成及培育的舉措進行了總結分析。
【關鍵詞】電子商務;實戰化;職業素質;養成教育
一、背景
電子商務行業發展迅猛,對電商相關的專業人才需求數量巨大,同時,隨著電商專業畢業生供給的增加,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在行業企業調研中,用人單位特別提到學校的專業教育應重視職業素養方面的教育和引導。因此在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過程中應特別重視職業素養教育的開展。
為了更好地培養人才,不斷地探索創新才會帶來新機會。金義網絡經濟學院在探索電子商務教學模式改革過程中,正在通過教學型實體公司、創業孵化園、校內合作企業等平臺和載體來進行實戰化導向的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和實踐。
二、電商職業素質養成教育的目標
不斷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是永恒的目標,如“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成為很多院校的目標定位,這其中的素質和技能其實都屬于素養的范疇。職業教育過程中,教育的主客體不應該僅僅是教師和學生這兩種角色,一定要賦予職業的角色,所從事的專業領域的“職業”和“崗位”。電商專業文化和職業素質養成教育的目標就是通過在教育環節中讓師生接觸、扮演、體驗、從事電商領域的相關崗位工作實踐,開展電商專業和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和高技能兼備的實戰化導向的電商專業人才。
三、職業素養的內涵
職業素質的養成,是需要一個前提或至少要有一個環境,那就是明確的職業,也就是身份的問題。自然人,一個有獨立行為能力的社會人,都會以某種職業參與到社會生產生活中,如教師、學生、醫生、商人、公務員、企業職員等職業。所以職業素質的養成一定是在身份為某種職業的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這些職業實踐過程中的規范和要求,能在參與者身上得到實現和達成,才能算是真正實踐了職業素養教育。最重要的前提是看這些實踐的規范和要求是否有統一、權威、科學、合理的標準,但往往現實中面對著規范要求與創新突破的沖突和平衡問題。
職業素養的內容,概括來說包含四個方面:一是職業道德;二是職業意識;三是職業行為習慣;四是職業技能。
前三項是職業素養中的根基,屬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范疇的產物,從出生到退休逐步形成,逐漸完善。而職業技能是支撐職業人生的表象內容,是通過學習、培訓比較容易獲得的。很多企業和組織更認同的是,如果一個人基本的職業素養不夠,比如說忠誠度不夠,那么技能越高的人,其隱含的危險越大,對組織更為不利。因此,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職業素養決定了一個人的一生。
道德是社會學中的概念。社會制度不同和社會階層差異,會產生不同的道德標準。一般認為道德是由特定的社會經濟基礎所決定,以善惡為評價標準,以法律為保障并依靠社會輿論以及人們內心精神信念維系、調整社會各成員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職業道德是一般道德在職業行為方面的反映,是人們在進行職業活動的過程中,一切符合職業要求的心理意識、行為準則及規范的總和。
職業意識是人們對職業勞動的認識、評價、情感和態度等方面的綜合體現,是支配和調節職業行為及職業活動的調控器,包括創新、競爭、協作和奉獻等方面的意識。職業意識也是職業道德、職業行為、職業操守等職業要素的總和。
職業習慣是指個人長期從事一種職業而養成的帶有職業特點的言談舉止。良好職業習慣的養成是打造職業化隊伍的重要內容。首先,要嚴格遵守自己行業的職業道德。第二,明確自己職業的崗位職責,依據工作內容的要求認真做好每部分工作,在工作中不斷地優化完善工作方法,讓自己的本職工作能夠保質保量地完成。第三,培養自我管理。如心態、目標、學習、時間、行為的管理等。
職業技能是指在職業環境中科學、合理、有效地運用專業知識、職業價值觀、道德與態度的各種能力,包括智力技能、技術技能、個人技能、人際和溝通技能、組織和企業管理技能等。
四、電商職業素質養成及培育的舉措
(一)搭建電商職業平臺
實戰化導向的電子商務職業素養教育離不開平臺和載體,金義學院的創新舉措就是搭建了包含教學實體公司、創業孵化中心、校內實踐基地等真實的職業平臺。
教學實體公司,依托金華市雙翼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這一教學型實體公司,在淘寶、天貓、京東、速賣通等電子商務平臺自主開通店鋪并真實化運營,設置客服、推廣、運營、美工、策劃等部門,開展電商實戰化教學,教師指導學生,以輪崗、頂崗、半工半讀等形式參與公司經營管理工作。
創業孵化中心,成立創業孵化中心并完善硬件設,免費為學生提供辦公桌椅、電腦、貨架、網絡等設施設備,開放公共的會議室、交流區,營造創業氛圍,鼓勵在校生利用課余時間進園區開展網絡創業嘗試。
校內實踐基地,引入合作企業進校,接收學生跟崗實踐學習,由企業負責人及經理主管等承擔指導工作。
(二)營造電商職業氛圍
職業素質的養成需要感受和體驗真實的職業環境與氛圍。學院在鼓勵學生參與教學公司輪崗頂崗實踐的同時,積極通過開辦店長講座、舉行創業交流、組織實地參觀等多種形式營造職業氛圍。
開辦店長講座,不定期邀請電商領域創業者、公司高管、實戰操盤等走進學校,走上講臺,給同學分享他們的經驗和體會。
舉行創業交流,利用社會培訓交流等機會鼓勵在校生與外界進行廣泛的溝通交流,分享各自的經歷和想法等,開拓眼界和思路。
組織實地參觀,和附近郵政電商園、阿里巴巴菜鳥園區等單位合作,組織學生實地參考學習和體驗,近距離接觸和感受電商職業氛圍。
(三)培育電商職業意識
電子商務發展瞬息萬變,對職業意識要求較高,誠信為本、敬業專注、不斷學習、團隊合作、擁抱變化等都是電商領域的基本職業素質體現。對應起來就是要培育誠信意識、敬業意識、學習意識、團隊意識、創新意識。
誠信,商業倫理,誠信經營,服務客戶,依法納稅。通過自主實踐、真實感受和體驗、商業案例學習等,將商業經營倫理道德準則等內容客觀地向學生呈現,引導和培育學生樹立正確積極的價值觀。
敬業,言傳身教,耳睹目染,企業員工和教師的身份、言行舉止無一不對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通過引導鼓勵校內入駐企業以及老師們的敬業奉獻行為,間接教育和影響學生。
學習,理論實踐結合,通過專業理論課程的學習,讓學生們在理論上對職業有理性的認識,通過實踐環節體驗,引導學生通過深入思考和積極探索,加深對電商領域相關職業的認知,不斷樹立職業意識。
團隊,競爭合作,要獲得成功,除了有競爭意識和能力外,更要具備合作意識,組織和平臺中個體的協作或合作能力和意愿往往會成為決定其成敗的關鍵。
創新,創新是永恒主題,互聯網經濟領域尤其要具備創新思維和意識,才有可能形成差異化的特色,才有機會獲得競爭優勢,才能在職業的發展中有所突破。學院通過積極組織參與各種電商創新創業創意競賽,鼓勵學生開展創新實踐。
(四)養成電商職業習慣
在實際頂崗實踐中,通過日常考勤、計劃總結等手段強化日常管理,形成良好的工作(學習)環境。由骨干教師擔任經理,電商企業工作經驗的實戰教師擔任部門和項目的負責人,制定公司發展規劃、編寫運營方案,制定年度、月度的銷售目標任務分解表。規范公司的日常管理,開展招聘入職、培訓指導,員工考勤打卡、記錄工作日志,安排員工值周等。設立數據專員,每日營業數據上墻,郵件抄送匯報。
各個部門和項目都采用績效考核的管理辦法,每個崗位都按照電商企業內部真實的考核機制開展考核。例如客服崗位的同學,除了出勤和日志的考核外,要對其回復率、平均響應時間、詢單轉化率、銷售任務完成情況等十多個專業指標進行考核之后確定學生的實踐成績,優秀的實踐學生可以簽約成為雙翼公司的天貓店長助理、售后主管等崗位的正式員工。
總之,電商領域職業崗位操作性強,職業工作內容發展變化快,對職業素質的要求更高,實戰化人才培養理念的樹立和實踐探索也剛剛起步,模式還不夠完善,因此,電商人才的職業素質養成教育任道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