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健玲
[摘要]創新創業教育對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就業質量以及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其正在融入高職院校的課堂教育教學。創新創業背景下,高職院校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體系應體現雙創教育的評價標準,形成完整且成熟的、與雙創教育相融合的課堂教育教學評價體系,以使高職院校課堂教學具有有效性。
[關鍵詞]創新創業;高職院校;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2??????????? ?? ???????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6-0104-02
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指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在完成教學計劃、實現教學目標、滿足學生發展需要過程中所具有的積極屬性,其能使教學遵循客觀規律,能成功引起、保持并促進學生進行有效學習,能使教學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以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創新創業教育是提升我國就業人才質量的一種重要教育,2015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后,創新創業教育即開始對我國大學生全面展開,并逐漸融入高職院校的課堂教育教學工作。創新創業教育的高職院校課堂教學是否有效,需要有成熟、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進行評價和推動。
一、創新創業背景下高職院校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體系研究述評
(一)對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述評
1.國外研究現狀綜述
發達國家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將其納入國家戰略層面,深度融入高等教育體系。美國堅持“長遠的雙創教育理念、完善立體的課程體系、與市場聯系緊密并有強有力的保障條件”,造就了其成為創新創業教育最成功的國家。百森商學院通過創新型課程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采用“以問題為中心”的探究性教學方法現場教學創業過程。英國對雙創教育提供強大的政策和資金支持,新加坡追求實業家等卓越的雙創教育師資力量,雙創教育也較為成功。
從英美等國的實踐來看,創業教育與課堂教育融合的關鍵是考慮創業教育在不同課程中的差異性和適用性。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主要有磁石、輻射等模式。其中,輻射模式中雙創教育的每個項目都與專業和課程對接。輻射模式是為了滿足不同專業學生而設,被認為是創業教育與課堂教育融合的最好模式。
2.國內研究現狀綜述
國內對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主要研究學說如下。
(1)雙創教育融入課程學說
劉艷等(2014)提出“按照‘學科交叉、共建共享、模塊設課、分類培養、教研貫通的原則,優化課程內容,分別建立融業務培養與雙創教育、融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融教學與科研生產為一體的‘三個融合人才培養體系。”并對實施提出構建“3個平臺、6大模塊、多向選擇”雙創教育與專業和課程教育融合課程體系的建議。
(2)雙創教育與實踐模式研究
①雙創教育輻射模式說、課程培訓雙創教育說
馬永斌(2015)提出創建“‘大學—政府—企業的創新創業生態網模式”,將雙創教育的基礎課程納入大學必修課,面向各學科領域形成雙創教育輻射模式。
②科研項目孵化模式和導師培養模式
王焰新(2015)提出把雙創教育模式劃分為科研項目孵化、政產學研金介用合作、專業實踐和綜合模式四種。他提出政府、企業、高校等要共同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強調建立涵蓋課程培訓、師資隊伍等的雙創教育體系。
(3)評價模式研究
席成孝(2016)提出構建“專業化+個性化”雙創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提出制訂基本素質、課程學習成績、實踐與創新能力“三位一體”的雙創教育評價和激勵體系。
(二)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述評
國內外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標準內容、研究方法兩個方面。
1.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標準內容
國內外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標準內容的形式多種多樣,主要包括課堂教學要素、具體教學行為、教師個人角度三個方面。
國外課堂教學有效性理論發展比國內的發展相對成熟一些,而且還有相關教育實驗及實證研究的開展。如CREDE對全世界范圍內有效教學實施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為世界各國改進有效教學提供了參考。CREDE一共制訂了四個標準:(1)教師和學生應一起參與創造性的任務;(2)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得到發展;(3)生活化為導向,把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聯系起來;(4)通過對話教學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該研究成果后來成為全世界包括我國在內的各個國家制訂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標準的大致架構。
更有影響的則是編制的“專業時間組成要素”《Components ofprofessional practice》。這個標準更為細致,一共包括四大領域,分別是教師專業責任,教學的方法,教學的環境,教學的計劃和準備。每個大領域內囊括了22個小領域,其中又包含了66個基本要素。其研究還對這66個基本要素進行了層級水平說明,每一個要素都分別有四個層次,分別是“不合格”“基本合格”“熟練”和“優秀”。這項研究進行了25年之久,這些標準為學校、教師提供了參考。這些標準是對理想教學的一種陳述,教師可以通過反思、實踐、互動而努力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為每一條標準都有一些具體的指標,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很好的學習平臺。同時,由于這些標準的制訂采取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都是來自于大量的教學實踐,評價指標具有普遍適應性和科學性,應用面很廣,但研究者并沒有對每一個要素或者領域進行權重。
2.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標準
筆者通過搜集、整理、分析文獻發現,大多研究者在制訂標準的過程中并沒有詳細地闡述制訂該標準的方法,那這些標準到底是有效的還是低效的,標準是否適合教師的教學,教學評價者無從判斷。有些標準在制訂的時候甚至只是“收集各方面的意見”或者“根據調查結果綜上所述”,研究者較多地在知識理論層面進行思考,很少真正走進課堂,在課堂中進行觀察研究。然而,國外學者則較多地運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對教學有效性的標準進行了研究,采用自下而上的實地觀察、訪談與調查,使這些標準本身更具有科學性、普適性和實用性。
3.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標準的研究方法
國外的創新創業教育作為國家戰略,為國家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取得了巨大成功。我國學者在創新創業教育融入課堂教學方面也進行了初步研究,并在實踐中總結出“導師制”“項目制”和“創業孵化基地”等方式。但上述研究還缺乏對創新創業教育融入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具體內容、實現路徑、評價體系和實證研究的系統研究。因此,對創新創業背景下高職院校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體系的研究,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二、研究創新創業背景下高職院校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體系的意義
研究創新創業背景下高職院校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體系,可以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人力支持和智力保障,具體表現如下。
(一)改進創新創業背景下高職院校的課堂教學質量
教師能否有效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高職院校課堂教學效率,影響著課堂教學質量。創建全新的創新創業背景下高職院校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體系,將引導教師根據創新創業的精神,并結合專業課的內容,改變原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在創新創業背景下,課堂教學將必然會改變以前教師授課、學生被動聽課的傳統教學方法,也會改變原來相對呆板的教學方式;徹底改變以前過于注重知識的講授而忽視動手能力培養的弊端,必然會大大提高高職院校課堂教學質量。
(二)促進高職院校教師的專業發展
創新創業背景下的高職院校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體系不僅要求教師精通專業知識,且必須融入創新創業知識。因此,為了更好地保證教學質量和改善教學效果,高職院校教師需要主動探索創新創業知識、能力與本專業的專業知識、能力的融合,這將必然推動高職院校教師對創新創業背景下的專業更加熟悉,更加能游刃有余地把握。
(三)培養適合行業、企業需求的專業知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兼備的人才
高職院校教師對創新創業背景下專業知識和能力的把握游刃有余時,培養適合行業、企業需求的專業知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兼備的人才也就成為可能,這必然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持。
三、創新創業背景下高職院校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體系的構建
(一)制訂新的評價目的和評價原則
1.評價目的
在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高職院校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評價目的應是:能引導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職院校各專業的課堂教育教學,并保證其實用性,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提供助力。
2.評價原則
基于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的高職院校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評價原則應是
(1)課堂教學導向性原則
能體現創新創業教育的高職院校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評價目的,并努力保證評價標準對課堂教學起著指揮棒的作用。
(2)課堂教學雙向性原則
既要提高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的高職院校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水平,也要提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運用能力。
(3)課堂教學可接受性原則
指評價標準所確立的評價體系應符合課堂教學的特點,能夠體現課堂教學的內在要求,并使課堂教學的師生經過努力后都可以認可和接受。
(二)制訂新的評價體系
創新創業背景下高職院校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評價體系包括評價指標、評價標準和效果檢驗,應形成完整且成熟的高職院校課堂教育教學評價體系,且應與創新創業教育實現高度融合。
參考文獻:
[1]王靜.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D].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2015.
[2]楊波.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標準研究[D].西南大學,2015.
[3]王笑地,杜尚榮.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有效性探究[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