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中玉 龐海玲 侯小俊
[摘要]創新創業能力是高校人才綜合能力的重要體現,也是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所必需的人才素質。創新創業管理是當前我國高校教育體系改革過程中的重要部分,對社會經濟發展和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具有深遠意義。
[關鍵詞]高校創新創業;管理;思考
[中圖分類號]G717??????????? ?? ???????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6-0196-02
創新是引領國家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我國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戰略支撐。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了創新在引領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標志著在新時代的發展歷程中創新驅動將作為一項基本國策,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在黨中央和國家各級部門的高度重視下,我國掀起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潮流,高校畢業生通過創新創業實現自身價值,推動經濟發展的有益作用逐漸顯現。但目前我國對高校學生的創新創業管理工作仍處于探索階段,在工作開展和推進的過程中,仍存在方向不明確、力量不到位等問題。本文聚焦當前高校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管理工作,深入思考分析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途徑,為進一步做好高校創新創業管理工作,培養更多創新型人才提供有益借鑒。
一、深入理解高校創新創業管理工作的戰略意義
(一)高校創新創業是國家創新戰略的重要舉措
貫徹落實黨的治國理政新思想、新戰略,實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基礎在教育,關鍵在人才。當下全球正在進入新一輪的科技革命時代,產業變革和經濟發展都面臨巨大的挑戰。面對我國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情況,經濟發展提速換擋、調整結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重要目標,黨中央做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戰略部署,并大力推進高校的創新創業工作。從長遠來看,高校做好創新創業管理工作,能夠從根本上提升創新創業人才質量,全面培養造就一支合格的創新創業主力軍,為國家實現經濟持續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人才支撐。高校教育者應當深刻領會做好大學生創新創業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做好這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
(二)加強高校創新創業管理工作是推進高等教育改革的根本需求
“創業教育”的理念最早在發達國家興起。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公民的基本素質中應當包含創業素質;198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北京舉辦“面向二十一世紀國際教育發展趨勢”研討會,正式提出“創業教育”的概念,并要求高等教育院校要將創業精神和創業技能作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與職業教育、學術研究同等重要。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現在都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備的創業教育與支撐體系。
多年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棟梁之才,給國家建設帶來了巨大貢獻。但是高等教育中因循守舊、創新意識缺乏的問題也日漸突出,高校學生缺乏創新力、缺少創業意識和能力的短板依然存在。在國家經濟建設進入新常態、新形勢的同時,我國的高等教育改革也應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方面的工作,要進一步在培養應用型、創新型、技能型和復合型人才的要求上下工夫,把創新創業教育納入高校人才的培養全過程,科學安排教學課程和實踐訓練,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將創新創業融入教師教學、學校辦學和學生求學的理性認知中,從而有效提升我國的高等教育質量,補齊與發達國家人才培養方面的短板。
(三)加強高校創新創業管理有益于減輕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
產業結構的調整讓我國許多傳統行業吸納高校畢業生的能力大幅下降,伴隨著國家“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政策的推行,大量人才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危機。但由于高校專業設置的后滯性,使許多專業人才沒有合適的去處。因此,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也有助于解決當前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一方面,開展高效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有助于鼓勵更多年輕學生積極探索,主動敲開創業之門,帶動催生一批具有活力的創新型企業,充分發揮創新創業對人才就業的帶動作用和倍增效應。另一方面,產業結構調整,新業態不斷涌現、蓬勃發展,對具有學習力和創新力的高校畢業生人才其實是難得的機遇,在這種大背景下,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有助于帶動人才將所學知識和技術轉化為生產力,有利于推動國家經濟完成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的調整,而這又將會帶來更多新的就業機會,從而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帶動畢業生更高質量的就業,形成良性循環,隨之也破除了我國高校畢業生“學用落差”“低薪高就”等現實困境。
二、當前高校創新創業管理工作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一)具有強烈的結果導向
大學階段的創新創業項目模式基本都是根據項目成果來評價項目,有許多看起來很優秀的創新創業項目成果,實際上來源于指導教師的課題成果或者研究生的實驗結果,而并不是參與創業項目學生本人的成果。對訓練項目能夠獨立完成的學生而言,往往由于在科技創新等方面的難度較大,研究或者實踐結果不盡如人意,難以得到較高的評價。事實上,結果導向的創新創業管理模式并不能完整地反映一項研究或實踐的意義和價值,沒有做出好結果的學生同樣能在過程中學習到許多知識,鍛煉自己的創新思維。因此,以結果為導向的創新創業管理模式應當進一步改進,在過程評價方面更下工夫。
(二)創新創業教學和項目缺乏實踐性
在創新創業項目的選擇方面,不少學校存在求新求異,不注重與實際結合的問題,使新項目雖然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但不具有可持續的研究性,只是曇花一現,為了創新而創新,極大地浪費了創新創業的良好機會。對很多本來有機會走上正軌的具有延續性的創新創業項目,也因為很少能被后屆的學生傳承下來而遺憾地錯失了產業轉化的機會,只能隨著項目的結題而束之高閣。
(三)缺少全過程監督與指導
創新創業管理并不是一時性的,而是需要全過程管理和監督的。以創新創業項目的管理為例,其過程涉及的環節包括課題申報、課題評審、項目立項、項目啟動、中期檢查和結題驗收幾個部分,每一個環節都會影響到整個項目的完成質量。但是由于不同的大學生創業創新訓練管理比較注重項目的組織申報、評審和中期檢查的工作,但對項目的實施過程管理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從而形成了一種兩端緊、中間松的管理方式。然而學生仍然以課堂學習為主,自我管理意識淡薄,興趣點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而發生改變,使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容易發生偏移,因此,重構項目研究全過程的監控機制能夠及時跟蹤項目的研究狀態,及時改正創新創業訓練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三、關于加強高校創新創業管理工作的思考
(一)樹立創新創業教育理念
在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的主流教育中,沒有設立專門的創新創業教育和學術領域,也沒有形成相關成熟的體系和框架。針對當前我國高校作為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定位模糊、認識偏差和教學觀念滯后的問題,我國高校必須充分認識到創新創業教育將對高等教育帶來一場革命性的改革,自覺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和技能教育結合,不斷健全和完善創新創業教育機制,就覺得在高校人才培養體系全過程中加入創新創業教育內容,在高校范圍內積極營造人人參與、全方位覆蓋、貫穿整個教育過程中的創新創業教育良好氛圍。
(二)構建分層次的創新創業教學體系
高校在實施創新創業教育戰略的同時,要注意堅持以專業教育、素質教育相融合,在課程設置教學體系設置中將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納入必修課范疇,構建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導向的,專業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在創新創業教學體系的構建中,根據下列對象的不同,可以將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分層次:第一個層次是針對所有學生的教育,注重對學生創新創業基本素質的培養,為學生普及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第二個層次,根據學生專業的不同,通過將創新創業與具體專業相結合,培養學生在專業領域的獨立工作能力、創新創業精神以及技術管理能力,更加有助于學生在進入崗位的過程中發揮自身創新創業的優勢和能力;第三個層次是針對少數學生開展的特別化教育,通過企業家式的精英教育,給予他們足夠的支持,通過各種渠道和手段,扶持他們自主創業。
(三)加強對創新創業項目的全過程管理和監督
高校的創新創業管理以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為依托,以創新創業項目為紐帶,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創造更多實踐機會。因此,建立創新創業管理全過程監督和指導,對創新創業項目實施質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創新創業項目全過程監督,首先包括實施前的動員環節,宣傳學校的配套政策,傳達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意義,營造良好的研究氛圍;其次是實施過程中的監控環節,及時跟進項目的研究動態,修正項目中存在的微小問題;最后是實施項目后的評估環節,根據結題驗收的評估機制,對項目的等級進行考核評價,把創新創業項目結果與院系年終評估、老師考核、課程津貼、學生學分認定等環節有機結合,促使創新創業項目與課程體系相融合。
(四)建立創新創業導師團隊合作機制
創新創業項目需要較長的時間來積淀研究成果,但是作為學生,自有的研究成果投入實踐并開展運行,這種要求是比較難的。當前高校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申報,通常由大學二、三年級的學生組成,當創新創業項目結題驗收之后,項目組的成員也將面臨畢業,從而影響創新創業項目的實踐。建立創新創業導師團隊合作機制不僅能夠以團隊的名義申請相關項目,并進行分階段的研究,而且可以根據團隊梯隊的人員安排開展可持續性的研究和訓練,從而形成創新訓練到創業就業的良性循環。導師團隊化的安排能夠凝結集體智慧,避免導師缺乏,充實研究隊伍和指導力量,有利于成果產出和經驗的積累、共享,真正讓高校創新創業訓練獲得實效。
總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勢必與專業教育、技能教育一起成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環節的重要內容。結合我國高校當下創新創業管理教育的現狀,根據教學實踐和社會需求的新形勢、新問題,高校創新創業管理者應當著眼高遠,不斷調整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和工作思路,從而推動人才培養對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雷朝滋.關于推進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的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17(Z2):57-60.
[2]周文斌,王曉燕.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管理的探索與思考[J].時代教育,2014(21):7-8.
[3]魏銀霞,黃可,郭慶.地方工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研究與實踐[J].科技創業月刊,2017,30(1):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