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承潔
[摘要]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職幼師課程體系融合的必要性,提出中職幼師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途徑和方法,即構建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特色的三位一體中職幼師課程體系,并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元素融入學校實踐教育的各個方面,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幼兒教師。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職幼師;課程體系;中職幼師生;融合
[中圖分類號]? G712??????????? ???????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6-0064-01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職幼師課程體系融合的必要性
(一)適應社會對學前教育發展的需求
充分利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人文教育資源,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植于學前教育教學體系中,促進我國學前教育適應社會和時代發展的需要,提升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進而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
(二)中職幼師德育目標的需要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圣賢幾千年經驗、智慧的結晶,其核心是道德教育、德性文化。俗話說,“三歲看老”,幼兒時期的教育對人的一生將會產生重大影響。今天的中職幼師生就是明日的幼兒教師,幼兒教師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孩子是最基本的師德要求。對中職幼師生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實現德育目標的需要。
(三)幼兒教師職業的特殊需要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對中職幼師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最合適的“教材”,學前教育是基礎的基礎,幼兒教師承擔著傳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
二、構建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特色的三位一體的中職幼師課程體系
探索中職幼師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途徑和方法,即構建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特色的三位一體的中職幼師課程體系,即以“挖掘和傳承傳統文化”為特色的職業道德課程、以“強化職業操守”為特色的職業能力課程和以“承續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為特色的通識課程,培養“一專多能的”合格的幼兒教師。
(一)“挖掘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為特色的職業道德課程
在德育過程中將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融入道德的培養,對中職幼師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易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在現代教育體系中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核心理念如仁者愛人、自強不息、誠實守信、尊師重道等教育觀念內化為中職幼師生的文化素養,外化為日常行為習慣,提高民族的自信心,促進社會和諧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強化以“強化職業操守”為特色的職業能力課程
中職幼師職業能力課程包括專業理論課程和專業實踐能力課程。在學科教學內容中找到與優秀傳統文化的契合點,發掘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背景下的現實意義,使中職幼師生從了解優秀傳統文化、體驗、認識再上升到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傳承。例如,在中國民間舞蹈教學中,了解民族舞蹈是一定歷史時期經濟條件下的文化背景,反映了文化的再創造。如音樂、服飾、風俗等,講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
(三)注重以“承續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為特色的通識課程體系
通識課程側重文化基礎課程,實現課程的綜合化,充分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作用。在語文課程中,可進行古詩鑒賞、經典誦讀等活動,選擇解讀經典的文學作品,在學習文學知識的同時,理解其文化內涵,使經典傳統文化古為今用給人以精神力量。挖掘《蒙學》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指導學生理解傳統蒙學讀物可借鑒的現代意義,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開設禮儀課程,使學生懂得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形成“尚禮篤行敬業樂群”的良好校風,達到內在心靈與外在禮儀的完美結合。
三、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學校實踐教育各環節
營造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在學校實踐教育各環節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在校園環境的設計中突出優秀的傳統文化元素,使師生在美麗、文明、人文的校園環境中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園文化活動的設計上課內外結合,組織“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系列教育活動,通過成語故事、大合唱比賽等活動,傳承紅色基因,培養愛國情感,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發揮地方文化特色,豐富課程資源,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學習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斷提高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孫國強,彭旭丹.以中國傳統文化的合理因素改進高校德育[J].知識經濟,2010(11).
[2]王偉萍.試論中國傳統文化在建設高校和諧校園中的優勢[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11).
[3]賈鋼濤.論以傳統文化為載體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構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7).
[4]吳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應用[D].山東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