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昊
[摘要]如今中職學校有很多,大部分機械專業的學生需要學習相關的技能操作,我國機械制造業近些年發展較快,要想更好地實現可持續性發展戰略,就應注重人才的培養,教育部門應加強對中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注重對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針對中職機械制造教學策略等內容進行分析,希望為中職機械教學帶來一定幫助。
[關鍵詞]中職;機械制造;教學發展;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 G712??????????? ???????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6-0137-01
中職學校所培養的人才大部分為技能型人才,其中機械制造是學生的必修課,該門課程具有極強的實踐性,畢業后就業范圍也很廣,如今我國很多企業缺乏技能型人才。而中職機械制造課程的開展能夠更好地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為國民生產和經濟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機械制造課程涉及了很多內容,例如機床操作、儀器分析、農業機械、冶金礦山機械等,這些都需要專業的技能型人才操作。要想實現機械教學的高效性、統一性,就一定要完善現有教學目標,多為學生設置一些實訓課,讓學生找到課堂與實際工作之間的差異性,認識到實踐操作是至關重要的。
一、加強機械教師專業素質建設
高素質教師是提高教育質量的保障,如今很多中職學校存在著師資力量薄弱、教師專業性不強等問題,而要想更好地提升課堂效率,就一定要加強對教師師資力量的培養,重視人才教師的前提是重視師資力量建設。學校領導可以定期組織技能強化培訓課,讓教師不斷的提升自身的教學理念,完善現有操作技能,只有不斷地豐富自我能力,才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為我國培養更多高素質、多元化人才。中職學校可以從企業或廠礦引進一批經驗豐富的工程技術人員,讓其做課程技術指導,這樣可以完善實踐教學。中職機械制造教學對于教師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因為其不僅要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具備熟練的技能操作能力,只有雙項具備,才有資格教學。相關教育行政部門應定期帶領教師到教育相對發達的地區求學,在求學途中往往會有非常多的收獲,對開闊眼界、完善教學方法等都有很大幫助。
二、注重學生實踐操作
機械制造是一門操作性極強的課程,該門課程不僅僅要具備理論基礎,還需要擁有實踐操作能力,只有將理論知識充分應用到實踐操作中,才能夠發揮其教學作用。中職學校的學生大部分理論基礎較差,缺乏自主學習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懂得如何增強課堂樂趣,教師可以將學生帶到企業中去“教學”,讓學生在操作中摸索理論知識,在操作中積累經驗。面向機械加工企業,通過科研和實踐教學中的聯系,收集更多富有特色的適合課程涉及的典型零件,這對擴大現有設計題庫具有很大幫助。機械制造教學是一門技術性極強的學科,如果單單憑借理論知識教學,就是“紙上談兵”,并不利于學生未來就業和實際發展,只有結合實踐操作,才能夠更好地實現技能型人才培養。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定期到工廠參加訓練,這樣也會減少教學中的盲目性、隨意性,為提高教學質量奠定堅實基礎。
三、科學有序的課程設置
科學有序的課程設置是提高中職機械制造教學的關鍵,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將實驗課設置為考試科目,據有關研究結果調查研究顯示,中職階段的學生具有較強的操作能力,其動手能力極強。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進行教學,在此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做好示范和引領工作,通過組織學生多進行相關實驗課題的討論和研究,進而彌補教學漏洞。將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中職機械制造課的設置一定要科學合理,學校教師應多關注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進而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加強專業課教學,對一些先進技術,教師一定要多學習、多研究,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中職學生學有所用。
四、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手段
如今多媒體技術已經廣泛的應用于教育行業,并深受學生和教師的喜愛,多媒體技術能夠彌補傳統教學的缺點,將視頻、聲音、動畫結合到一起,能夠讓學生有較強的視覺享受,這對提升學生理解能力,完善現有教學效率具有很大幫助。中職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來進行機械制造教學,很多時候,學生面對書本中的理論知識往往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厭倦。這時候教師可以將其以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來,這樣可以將復雜的理論知識形象化,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消化”,將復雜的知識變得簡單化,這對提升中職機械教學效率具有很大幫助。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論述了中職機械制造教學策略等內容,通過分析可以發現,在現代化的教學中,中職機械教學應不斷完善自身教學體系,注重對傳統教學漏洞的彌補,定期更新自身教育理念,引進先進教學設備,注重師資力量積累,只有不斷地突破自我、強化教學體系,才能夠實現與時俱進的教育步伐。為我國未來社會和企業的發展輸送更多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蔣文洋.淺談中職學校機械制造專業教學的改革與創新[J].學周刊,2015(9):123-128.
[2]李凡.新課改下中等職業教育機械制造技術基礎教學的幾點思考[J].職教幼教,2016(8):11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