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娜
[摘 要] 認識的最終目的是指導實踐活動,同樣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也是指導人們的生產實踐活動。語文學習能改變人的能力,開闊人的視野,對人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從質疑能力、寫作能力、合作能力、總結概括能力這四個方面,探討中職語文教學中應該多方面地培養學生的能力。
[關 鍵 詞] 質疑能力;寫作能力;合作能力;總結概括能力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3-0245-01
一、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由于受45分鐘課堂要效益觀念的影響,很多教師在課堂中都是自己在說,生怕學生說多了,會耽誤課堂進程,久而久之,學生便養成了懶惰的習慣,不去多說,卻是聽之任之。這樣,學生便會充分信任教師,沒有了自己的思想,沒有了自己的疑問。其實這種狀態是最糟糕的一種狀態。最理想的狀態是學生產生疑問、師生解答疑問的狀態。學生只有不斷地產生疑問,才會有更多的收獲。所以,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法,讓他們大膽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另外,教師可以鍛煉學生的質疑能力,如教師可以設置一個“打破砂鍋問到底”的課堂環節,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
二、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無論哪個版本的語文教材,選入課本的體裁都是多種多樣的,如小說,戲劇,童話,人物形象鮮明的、故事情節曲折的、思想內涵寓意深刻的記敘文,還有不同說明對象的說明文、作者觀點鮮明的議論文等。雖然體裁很多,但每種體裁都可能有留白的地方,教師可以在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同時,指導學生針對眾多的留白點進行合理想象,拓展延伸,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以達到培養學生寫作創新能力的目的。
另外,對學生發揮想象的引導還可以采用“改編”和“續寫”兩種方式。改編是根據對原文的理解,變換角度改寫成另一種體裁的文章,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刪減原有的一些情節,可以變人稱,可以變體裁等。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樣的事件,我要怎樣寫才能更吸引讀者呢?學生會做大量的思考,激發他們的想象空間。如在教授《木蘭詩》一課時,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將這篇故事性和傳奇性色彩很強的文章改寫。學生興趣很濃,有的改寫成歷史小說,有的改寫成人物傳記等,所以,只要指導的方法得當、實用,學生的實力是不可估量的。
課文續寫也是加強寫作教學的有效形式之一,續寫是在原文基礎上的再創造,實際上是為文章中“留白”處的一種補充。如在學習童話《皇帝的新裝》時,學生讀完文章后似乎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那么教師就要抓住這個契機,鼓勵引導學生大膽想象,皇帝舉行完游行大典后,回到宮里的情形;學習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后,可以引導學生對小說進行續寫,想象菲利普一家旅行歸來再遇發際后的于勒的情景,續寫此文時,要抓住人物之間的關系一定是建立在赤裸裸的金錢關系上的,要以資本主義社會金錢至上為背景的。通過改寫和續寫能力的訓練,指導學生明確一點,將來步入社會所遇到的問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要一概而論,要善于分析,分析過后用恰當、得體的語言表達出來。其實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也是在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思維理解能力和說話能力,所以,指導學生恰當寫作,其發揮的作用是不可小覷的。
三、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也是一個人必須擁有的能力。在日常教學中,語文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常見的方法有小組合作學習、合作探究等。如在教學《赤壁賦》時,教師可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合作完成文章的朗誦和翻譯。在一個學習小組內,有的學生負責翻譯詞句,有的學生負責文章朗誦。負責朗誦的學生需要標出文中生僻字的讀音,而負責翻譯的學生要把文章的意思解釋給其他學生聽,最終使所有學生通過互學學會這篇文章,這就是合作的成果。
四、培養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
總結概括能力的培養,也是中職學生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如學生將來步入社會后需要聽長篇大論的報告,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注意記錄下來,這時就需要總結概括要點,以提綱的形式記錄下來,這樣不但思路清晰,而且不會遺漏要點。基于這種能力的重要性,課堂教學中,教師就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對學生的這種能力加以訓練、培養和提高。如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聽取錄音(或專人朗讀長文章),指導學生聽后概括出要點,并以提綱的形式列舉出來。如果學生有遺漏,在給定時間,重溫聽讀的內容,指導學生找差距,找原因。也可以針對報紙或刊物中的文章,給定時間,自己閱讀,指導學生提煉中心,概括要點,教師再加以補充或評價。其實這種能力的培養,重在多練,關鍵是教師的方法指導要有效。
綜上所述,面對各色各樣的人物,需要學生在面對不同的情形時能應對自如,當然,學生這些能力的養成與提高,不是短時間內能完成的,這就需要中職教師能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將教學內容與綜合實踐相結合,既傳授給學生相關的知識,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又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能力,為他們將來更好地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