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祝文 劉暉
摘 要:社會在發展,生活水平在提高,反而學生身體素質一年不如一年。當前我國體育教育行業首要處理的任務是改善和加強學生身體素質。所以,更為重要的是采用科學有效的措施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目前我國體育行業中已有比較完整的訓練體制——身體功能訓練。身體功能訓練手段不僅在競技體育方面可以使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得到提升,而且有希望成為提高初中生基本運動能力(上肢、下肢、核心動作、平衡、拉伸動作)的有效手段。本研究以濰坊東明學校在校初中生為研究對象,把身體功能訓練中的部分動作簡化及改編,應用到平常的體育課和學生的身體素質訓練中,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為目的,以保障學生健康運動為主導,讓每位學生生享受到前端的科學化健身,讓處處體育的理念貫穿于整個人生。
關鍵詞:初中生 身體功能訓練 基本運動能力
中圖分類號:G8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6(a)-0033-03
1 基本運動能力概念
提到初中生基本運動能力時應了解什么是基本運動能力。人們運動時通常通過速度、耐力、柔韌、靈敏和力量這5個方面反映出的,比如:在做普通的屈肘運動時,肱二頭肌通過自身收縮產生了力量,速度通過其收縮快慢反映出,靈敏通過每個肌肉群之間的相互作用反映出,柔韌通過屈肘的角度反映出,耐力通過收縮堅持時間的長短反映出。
概念可向外延伸為概念所包括的具體范圍,同樣也可稱為概念的適應范圍。表現基本運動能力的適應范圍可分為5部分,分別是所作動作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韌和靈敏。比如:平板支撐、觸地蹲起、支撐前提膝、耐久跑等運動項目。
所以,初中生的基本運動能力大部分通過初中生運動是的速度、力量、柔韌、靈敏、耐力等方面表現出,是對初中生生理機能和基本身體形態的間接展現。主要包含速度(反映、位移、反映)、力量(上肢、下肢、頸部肩部、胸部背部、核心)、能力(平衡、靈敏、反應)、柔韌(上肢、下肢)、耐力(有氧、無氧、混合)等方面。
2 身體功能訓練特點
當今,在競技體育中的身體功能性訓練主要用于競技和康復。身體功能性訓練是一種用提升身體來反映日常生活和活動的身體訓練。這是對其宏觀的描述。功能就是目的,是身體存在的本質屬性,人體各方面本能的需要身體功能性訓練,其“活動表現”的身體練習也包括競技體育的運動訓練。研究競技運動訓練和運動實踐的有關人員將其總結為:功能訓練是一種將身體基本姿勢和人體動作模式視為關鍵,用于提高人體基本運動能力的方法是整合機體各項素質。對動作模式、脊柱力量、動作鏈、恢復與再生等各部分進行全面優化,完成改善專項運動能力的一種訓練思想和方法。
總之,身體功能訓練的出發點是當代體育競技的特征,當代體育競技通過康復領域的思想來開展體能訓練,從單方面將運動者的運動功能優化。它的特征主要包含如下幾部分。
2.1 身體功能訓練強調動作訓練
學者Michael Boyle覺得,身體功能訓主要練針對的并不是肌肉,而是動作形式,它可以大程度增強機體神經對肌肉的控制能力;Gambetta V等也指出,動作的訓綜的基礎是身體功能訓練,有多種訓練方法。部分學者還提出,競技體育的動作與身體功能訓練模式沒什么不同,將其動作的模式、機體平衡能力、協調控制能力等方面的發展視為重點。綜上所述,身體功能訓練的重點與核心是對動作的訓練。在物理康復治療方面與身體功能訓練的理念大致相同的是:以動作為載體進行的訓練力量增多,國外學者Verstegen M提出的“體育運動的本質就是動作”的想法基本一致。人體力量素質、柔韌素質、速度素質等各素質都靠動作反映,身體功能訓練中動作的訓練最為關鍵,為競技體育中“專項力量”提供需求。現代競技體育中動作相似于競技體育動作的有很多,如美國球訓練、游泳訓練、拳擊訓練等。由此可知,通過量身打造的動作訓練和身體功能訓練可滿足競技體育需求,使訓練的實戰性提高,成為身體功能訓練的關鍵特征。
2.2 身體功能訓練強調動力鏈的特征
學者Cook G,Fields K等著重強調,身體功能訓練的訓練內容、方法、理念都展現出動力鏈的特征,這種訓練是在動力鏈原理基礎上進行的。
動力鏈相關原理中涉及到,個體的某個關節或者某塊肌肉的單一發力不能決定個體的運動能力,在神經中樞參與下身體相關的每個關節和肌肉相互協調才能決定個體的運動能力,每完成一個動作即形成一個完整的動力鏈。各個動力鏈中每個環節的練習在身體功能訓練中尤為關鍵,要想使力量在每個環節中的銜接、傳遞和整合的過程中毫無阻礙,需要增強動力鏈中每個環節力量,若要想減少力量的損耗,提升力量素質的應用效率,需要提高力量的傳遞,可通過對身體動力鏈的高效整合,就能保證動作完成質量,也能提高競技能力。要想使神經系統對肌肉的控制能力增強,盡量避免出現不穩定或錯誤動作,能量利用率有所提高,減少傷病,需進行通過動力鏈訓練來高效彌補運動員動力鏈中的不足的身體功能訓練。
2.3 身體功能訓練強調平衡能力的訓練
平衡能力可定位一個競技體育運動員,它同樣是身體功能訓練的關鍵之處,可通過運動員平衡能力和整體素質的平衡發展反映。
運動訓練專家田麥久在其項群理論中表述到,每個項群項目需要不同的運動素質,同一項群中不同項目所需的運動素質也可能存在不同,但輔助的運動素質在每個運動中都極為關鍵,其中最關鍵為平衡能力,競技體育運動中平衡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所以,運動項目的動作都需要在平衡與打破平衡的矛盾中進行的。早期日本學者根本勇將經濟學領域的“木桶模型”理論與運動訓練聯系起來,詮釋運動訓練需不同運動要素共同發展這一觀點,表達出對平衡的追求。其中通過把多數運動素質中的一個素質比作組成木桶的單個木片,把運動員的最高競技水平比作木桶中水的高度,所以,水桶裝水的高度不取決于高處的木片,而是低處的木片,競技水平則與水的高度相同。近期來競技體育對運動員平衡能力的相關訓練非常重視,可通過每個領域每種平衡訓練器材的創新和應用體現出這一點。
2.4 身體功能訓練強調多維度、多關節的訓練
人體運動可根據運動解剖學剖為3個解剖面,即冠狀面、矢狀面和橫切面。學者Mc Mclay I認為,競技體育項目中各個解剖面的作用還是有差異的,可能是將其中的一個解剖面的運動視為中心,再粗略分析其余兩個解剖面的運動,若想使運動效果造極,則一定使3個解剖面控制好自身。身體功能訓練因為身體功能訓練注重多維度、多關節、多肌肉的聯動訓練,才更符合競技體育專項比賽,而這一點恰好是體育專項能力需要的。國外身體功能訓練大師Gamhetta V,Michael Boyle等認為,身體功能訓練與傳統體能訓練的主要不同之處是多關節的訓練理念,要想充分展現“功能性”,只有融合運動模式、肌肉群等在一起的多關節運動才可以。各個關節之間力量的協調作用是身體功能訓練的關鍵,而且有助于增加、改善力量訓練的效果,已告別傳統單關節力量訓練模式的時代。
3 身體功能訓練在基本運動能力方面的研究
身體功能訓練是一個全新的非常受歡迎的訓練,但身體功能訓練對基本運動能力影響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本文通過中國期刊網進行的文獻檢索發現,關于身體功能訓練與基本運動能力之間的聯系我們了解的還不夠多。
3.1 國內研究
李潔明在《功能性訓練手段對大學生基本運動能力影響的實證研究——以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中涉及到了實驗法、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問卷調查法和數理統計法,對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在讀大學生進行了基本運動能力測試、功能性動作篩查(FMS)測試和試驗后實驗班主觀感受調查,并使用SPSS 20.0分析了數據。實驗結果表明,功能性訓練能大幅度提高大學生基本運動能力高大學生運動能力、運動興趣以及預防損傷,教育部門應在大學體育課加入功能性訓練。
白建茹在《身體功能訓練在中學體育教學的應用研究——以上莊中學為例》中采用了文獻資料法、教學實驗法、專家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以上莊中學初一女生為研究對象,從研究結果看,功能訓練在提高學生五大素質方面效果較明顯,并且學生的學習興趣、運動參與度比較高。
尹軍教授在《身體運動功能訓練為中小學體育教學助力》中探析了身體功能訓練在不同領域取得的進步和認識方面存在的誤區,為身體功能訓練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指明了方向。
3.2 國外研究現狀
身體功能訓練最早的康復訓練,可積極治療自身,因它對身體素質的提高的高效影響,而吸引了理論界、實務界的眼球。近期競技體育行業引入了它,但根據研究可知,目前沒有完全定義身體功能訓練的概念,開展研究錢必須要想明確這一概念所表達了什么含義。
Cook G,Fields K覺得身體功能訓練的基礎是動力鏈原理,同樣是專門為動力鏈中弱鏈研究的力量性訓練,動力鏈中每個環節的力量訓練對其尤為重要,分析動作的可尋找出弱鏈,找到后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和提升。
Santana JC認為,身體功能訓練將身體身體功能訓練作為基礎,是對應專項能力而設計的動作模式。
Boyle M認為,身體功能訓練的關鍵處在于身體的穩定性能否控制好,訓練時可多平面練習,且不需要輔助。
Chulvil Heredia I認為,和身體功能訓練聯系到力學、能量代謝及協調等,它來于平常,在競技體育是指某種特定動作靈活性、穩定性的訓練,涉及動力鏈中各個環節。
Bill Foran指出,要想發展身體功能訓練,我們一定要注重它的力量素質,它在效仿人平時的身體運動訓練方法,通過提升核心的穩定性來使肌肉工作更高效。
由此,國內外學者是因為研究方向和區域的差異給身體功能訓練下的定義有所不同。從國內外學者的視角來看,筆者將它定義成:根本目標是各方面發展運動員身體功能,與體育專項性動作形式沒太大差異的訓練,以全面的角度感覺、多平面、多關節和多肌肉的練習內容尤為關鍵,促進神經骨骼肌肉及運動素質的多方面發展可從很多方面入手,如力量性、靈敏性、柔初性、平衡性、速度性及核也區等,使其更符合要求。
綜上所述,相關學者只是從單個方面進行相關研究,或者只研究身體功能訓練,或者只研究基本運動能力,國內外真正把兩者結合起來的研究甚少,本研究以濰坊東明學校為例,研究身體功能訓練對初中生基本運動能力的影響研究,使二者結合起來,以提高初中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其全面發展。
4 研究意義
4.1 理論意義
尋找出身體功能訓練手段對提高初中生基本運動能力的方法,可改善初中生身體素質,增強初中生體質,促進初中生各方面發展。
4.2 實踐意義
對初中生基本運動能力的提高必須要具有實踐指導意義。這個研究是根據初中生基本運動能力的現況,綜合了學校實際,選出恰當的身體功能訓練手段與方法,并作為學校體育教育、課余體育訓練和活動科學依據,總結身體功能性訓練中的長短板,學校體育教學中引入身體功能性訓練還可將其參考。
5 結語
完成和分析身體功能訓練對初中生基本運動能力影響的研究因素,獲得適合初中生提高身體素質有效的身體功能訓練方法和手段,將身體功能性訓練作為學校體育活動的豐富與拓展。依托此,打造學校體育的縱橫線。橫線:學生形成“增強體質”—“體育活動靚化”—“提高中考成績”—“終身體育”的常態化。縱線:學校形成“以點帶面,三位一體”的學校體育鏈式訓練模式。逐步改善初中生身體健康狀況,提升初中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董德龍,王衛星,梁建平.震動、核心及功能性力量訓練的認識[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33(5):105-109.
[3] 尹軍.提高學生體質的有效課堂教學法(第二講):身體運動功能動作篩查與評價方法[J].體育教學,2014(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