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程程
摘 要:舞蹈表演作為開設較晚的新專業,在現實的發展建設中構建符合社會需求能順應時代發展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值得高度重視和思考。本文通過科學的調研與分析,結合目前實際情況,以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為例,從培養目標著手,設計制定合理的培養方案,為我國獨立院校舞蹈表演專業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為專業改革提供一定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獨立院校 舞蹈表演 人才培養方案 改革研究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7(c)-0161-03
201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頒布了新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藝術學首次從文學門類中獨立出來,成為新的第13個學科門類。2013年經教育部批準設立,本科專業目錄藝術學門類“音樂與舞蹈學”一級學科下面新增了舞蹈表演專業,全國各大高等院校也逐步在專業設置上進行調整。學科上的調整隨之帶來課程體系的變革,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必須與時俱進才能適應社會對獨立院校人才培養的要求和目標,對照13年版的人才培養方案,經過調研分析、專家座談、方案匯報等舞蹈表演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相應的優化。
1 舞蹈表演專業課程改革的依據
1.1 市場導向
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必須結合市場導向,以適應經濟體制和社會發展需求為依據。立足于市場,點面結合,緊隨時代的腳步,找到市場的細分點,做到與時俱進。
1.2 實際辦學條件
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必須結合科技學院實際辦學條件,考慮教學環境和師資力量的匹配。學校硬件設施為教學的運行提供有力的保證,現有師資隊伍是教學的執行者,從客觀實際出發,結合實情,設計切實可行的培養方案。
1.3 學生生緣實際情況
招生制度的改變,從2015年起獨立院校專業招生考試的校考變成省藝術類聯考,由于尚未單獨設立體育舞蹈方向和健美操方向的考試,考生必須按照舞蹈類考試要求和標準進行考試,因此從錄取的2015—2017三年來學生總體層面來看,“重面不重點”,面——普遍能達到舞蹈的基礎要求,點——專項技術基礎能力較弱,進校前學習時間較短。學生技術層次整體偏弱的情況下,設計課程體系要結合學生實際的起點和專業接受能力。
1.4 課程學期整體布局
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要結合四年8個學期學時學分的整體布局,避免一學期多門課程堆積,或者學期選修課程過少等現象,導致學生課程在一段時間太過集中,一段時間課程松散。通過科學的設計,使學期學分布局合理,整體提高教學效率。
2 獨立學院舞蹈表演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和優化
2.1 舞蹈表演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
獨立院校舞蹈表演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構建,應結合自身的特點和現實發展狀況,課程設置要體現“體藝融合”,強調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在系統掌握專業基礎理論的基礎上,較全面地覆蓋相關理論知識,體現 “厚基礎,重全面”的思想;在專業技能的培養上,突出“一專多能”較全面地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以職業發展為導向,實現分類培養,促進學生就業為目的;在實踐能力的培養上,強調“會演、會教、會編、會導”的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社會適應能力。
2.2 舞蹈表演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
2.2.1 教學環節與學士、學分分配
如圖所示,在教學學時和學分的分配上,經過優化設計,必修是111學分,選修36學分。減少公共選修的比重,增加必修課技術部分和通識課的比重,通識課比例由18.3%調整到19.3%;必修課的專業理論課由20.3%調整到17.5%,技術由33.7%調整到39.1, 必修課技術部分的增加,目的為了提高學生專業技術與能力,選修課注重多樣性和選擇性。
2.2.2 通識課
根據教育部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注重思政教育和人文素質的培養,注重技能與學科并重,克服基礎理論薄弱的陷缺,加強基本學科和基本理論的學習,突出舞蹈表專業“一專”的特點。通識課的目的不是為學生將來從事什么職業做準備,而是為學生提高知識文化修養,獲得合理的知識結構;給予學生思想上的引導,結合所學通識課程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使學生有獨立思考和判斷是非的能力。在具體的調整中整合交叉課程的知識點,精簡課程門數,增加學時數,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系統掌握相關理論知識(見表2)。
2.2.3 專業基礎與專業課
在專業基礎與專業課上,進一步擴大學生的專業知識領域,打好廣泛的理論基礎,加強實際運用專業的能力,突出舞蹈表演專業特長,使學生理論學習與身體訓練并重。因此,在課程的層次配置上應突出音樂與舞蹈學一級學科特色。從專業課程結構設置課程來看,突出各門專業基礎理論與專項的結合,真正使學生能結合專項特點和運動規律,扎實地掌握理論知識,學以致用。
專業基礎課增加舞蹈作品賞析課程,加強對藝術的鑒賞能力;對涉及考研的課程藝術概論、中外舞蹈史增加課時以及調整學期安排,科學合理的安排學習進度能使學生與考研復習進度有效銜接,增強考研學習效果和學生自信心。(如表3所示)
專業主干課是專業課程的核心,體現專業培養的方向。在課程中有簡到難,第一學期安排芭蕾基礎訓練,使學生掌握舞蹈基本功,逐步開設現代舞、民族民間舞蹈,層次上的遞增形成梯形課程,使學生有階段的掌握多門類舞蹈,為“會編、會導”的培養目標積攢一定舞蹈功底。
2.2.4 實踐課
實踐課由軍事訓練、畢業實習、藝術實踐、畢業論文四個部分組成。根據用人單位調研結果,綜合考慮學生實際情況,調整畢業實習周數由12周到9周,前九周在校完成選修課同時與畢業論文設計同步,同時也是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的保證。
2.2.5 選修課程
選修課程在設計優化中,第一分方向分層次教學。選修課由專業限選課和自由選修課組成。在專業限選課中分兩個方向,每個方向開始不同的理論和技術課程,共修16個學分;在自由選修課程里分學科課程和術科課程,共修20學分。主要強調“厚基礎,重專業”。第二注重廣度調整深度。增加與專項相關的實用性課程和大眾需要的健身類課程,如古典舞身韻、體能訓練與實踐、即興與創編、俱樂部團操課程、視頻剪輯等,同時相應調整學生感興趣的理論課程,如體育策劃與管理等。
3 結語
獨立院校的發展存在機遇與挑戰,在專業培養上既要體現院校特色又要突出專業人才的培養。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精神生活的追求逐漸增強,這種趨勢使得社會對體育藝術、表演類人才的需求量增加,為舞蹈表演專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社會對人才的定位要求已經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高質量高規格的“一專多能”應用型人才已經成為全民素質教育發展迫切需要的人才類型,獨立院校舞蹈表演專業的發展面臨機遇與挑戰,只有在摸索中不斷改革調整不合理的方向,創新培養模式,明確培養目標才能真正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 王碩,馬鴻韜.我國體育院校表演專業研究現狀[J].體育文化導刊,2011(10):34-35.
[2] 翟廷立,李芳.體育院校藝術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J].武漢: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6(3):23-24.
[3] 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教學概覽(2016/2017學年)[M].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教務處,2017.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大全(2013 年版)[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