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潔
[摘? ? ? ? ? ?要]? 數學是中等職業學校的必修課,數學教學要讓學生“學得會”“學得懂”“用得上”。課堂學習是中職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一個主要途徑。面對很多中職生學習數學的被動性,枯燥的課堂既讓教師痛苦,也讓學生痛苦。因此,如何打造快樂學習課堂顯得尤為重要。
[關? ? 鍵? ?詞]? 快樂;小組合作;教學課堂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5-0098-02
一、背景提出
莫理斯·比格說:“教學應該是探究比解釋更重要,激起興趣比召喚更重要。”中職數學的學習要從興趣入手。大多數中職學生的初中數學基礎比較薄弱,數學的抽象思維能力不強,一部分學生因為初中數學不好,甚至對學習數學產生了厭學情緒。教師只有在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基礎上,講探究、講理解,直至學生最后掌握運用。就目前數學教學面臨的現狀,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學習體驗,不要讓最后的學習結果成為學生學習的唯一價值判斷,避免機械的記憶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谶@樣的教學背景,我提出“打造快樂的中職數學課堂”觀點,快樂首先保證的是學生的學習興趣,快樂還包含輕松的學習方式,快樂也使學習知識內化時體會到喜悅。
二、教學內容設計
“以人為本”,根據中職生的實際數學學習水平和特點,每一次教研集備時,同組任課教師要充分研究、討論對各個章節知識的理解,合理確定重點和難點。
對每一個章節的數學知識做一個規劃,對教學內容進行創造設計,將“快樂”元素融入教學,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提高每個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造能力。例如,在講授“充要條件”這節課時,針對數學的邏輯學,為了讓學生獲得學習興趣,課堂上播放宋小寶“吃海鮮面”的小品片段:一天宋小寶去面店吃面,點了一份炒面,當炒面端上來時,他想換成湯面,于是店家就給他換成湯面,宋小寶吃完湯面不付錢就走了,店家問宋小寶:“你沒有付湯面錢!”宋小寶說:“我的湯面是炒面換的?!钡昙矣终f:“你炒面沒有付錢?!彼涡氄f:“我沒有吃炒面?!边@樣形象的小品讓學生看得津津有味,也哈哈大笑!整個過程激發學生的思維,很多學生都發現了雙方說話中存在的邏輯問題,想要解決這個問題的念頭就冒出來了,增強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從而引入邏輯學,引入本節課“充要條件”教學,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快樂的積極心態的指引下,學生能夠輕松地進行課堂學習,數學學習變得不再枯燥。
三、打造快樂課堂
(一)創設生活情境,興趣引入
課堂學習效率的高低離不開課前的預習。教師將教學情境改編為學生熟悉、看得見、摸得著的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在課前利用信息化平臺發布預習的任務單,設計適當的問題,結合一些微課,讓學生先完成自我學習,同時信息化手段的使用方便了師生之間的交流。例如,在針對我任教的汽車維修專業的學生,我在課前布置一個預習作業,將初中一元一次函數、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等相關知識制作成微課,放在網上讓學生預習的同時,又上傳了一個關于車速和剎車距離問題的視頻,這個視頻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帶著這種求知欲望進行課堂教學,在課堂引入環節,教師又提出一個實際例子,甲乙兩車彎道相撞,彎道的限速是40km/h,交警測得甲車的剎車距離剛好沒有超過12m,乙車的剎車距離正好超過10m,同時告訴你甲乙兩車的剎車距S(m)與車速x(km/h)S甲=0.01x2+0.1x,S乙=0.005x2+0.05x,請問哪一輛車超速了?這個問題的提出教師就能感受到學生對學習知識的強烈渴望,數學學習的壓力感消失了,快樂的情緒就出現了。又如職專的學生有很多一部分是寄宿生,在講解周期函數這個概念時,可以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詩句引出每年中秋時節,外地人對家的思念,一年一年都是如此,讓學生深刻感知“周期”,激發學生內心的思鄉情緒。數學課堂的氣氛就變得溫情起來,學習數學的輕松感也油然而生。
(二)課堂實施
1.課堂具體操作
在一個好的課堂引入的基礎上,進入真正的課堂教學時,如何讓學生減少壓力,增強快樂感呢?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能解決這個問題。通過合理分配小組成員,好、中、差三個層次的學生安排在一起,以團隊的方式進行學習。人在一起不是團隊,成員之間互幫互助,心在一起才是真正的團隊。有些學生面對新知識,由于初中學習基礎不好,產生了知識的斷裂,上下無法連貫,這時候團隊中成績好的學生就可以提前幫助他復習初中的相關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成績好的學生體會了知識的消化和重組輸出的交互過程,體會“做數學”的過程,將學生的個體體驗和知識點聯系在一起,基礎差的學生體會“學數學”的過程,體會了親切交流、快樂學習的過程。
教學問題的提出,小組合作的開展,必須經過教師的精心設計,在引導學生探究的過程中,要讓數學思想滲透給每一位學生,每一次問題的設計都要考慮學生的認知特點、知識經驗,在所學知識內容的“是什么”和“為什么”之間建立恰當的數學理解,適當的問題提出,引發學生的思考。例如,在學習一元二次不等式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會解答一元二次不等式這個問題,但是這個問題的解答卻涉及一元二次函數、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三者之間的關系,如何理解這三者的關系就變得很重要,這也是為什么要采用“數形結合”的數學觀點進行學習的原因。在這個學習過程中,設置恰當的問題,引導學生探索一元二次函數、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三者之間的關系就很重要,同時要充分結合學生初中已經學習過的一元一次函數、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三者之間的圖像關系。太難的問題會挫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太簡單的問題,個人就能解答,則失去了小組合作“做數學”的快樂。教育是生活的過程,數學的學習要來源于生活,讓生活中的團隊協助模式出現在學習中,讓團隊成員各自分工,讓團隊中基礎相對較弱的學生負責搜集相關的數學背景知識,在課堂上給這些學生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如在學習“n次根式”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講一講“第一次數學危機”的故事,從故事中感受數學家發現數學知識的艱辛和他們對真理的追求,希伯斯因為小小的挑戰了畢達哥拉斯的“萬物皆數”理論,并為此付出了生命代價,以此可以刺激數學較差的學生,讓他們感受到數學家的偉大,改變他們學習數學的畏難感,講故事的方式同時又展示了學生的個人風采,增強了自信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課帶給他們的快樂感和成就感。
數學也是一門有生命價值的科學,它不只是幾個數學符號,幾個數學定理的講解。它是有著豐富內涵的學科,它能促進生命的成長,激揚生命的潛能。生活不能離開數學,人類也離不開數學,這是數學的文化價值,這也是我課堂上要傳遞給學生的思想。例如,在講到指數函數的時候,讓學生觀看“崇尚英雄,精忠報國”的視頻,戰爭年代的英雄,和平年代的英雄,一個個名字浮現出來時,學生內心是激動的。此時提出問題2003年非典時,那些醫護人員就是和平年代的英雄,那么病毒為什么會繁殖得如此之快呢?如果我們以一個細胞一次分裂成2個,第二次分裂成4個,第三次分裂成8個……為例計算,然后以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讓學生探索計算,這樣學生感到數學課堂很輕松,數學很實用。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每一個學生都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潛能,這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教師在課堂上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同時要注重小組合作完成任務時的體驗感,把學生互幫互助的潛能激發出來,如在學習直線與平面垂直的知識時,讓學生去操場立旗桿,如何立旗桿才能保證旗桿垂直于地面呢?學生小組合作實踐,一個問題提出,如果較難,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就必須參與進去,針對每個小組的困惑給予引導或者解答,這樣就適當降低了對數學難點的掌握,學生更容易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
2.課堂評價
過程性的評價要貫穿整個課堂,這種評價模式不是以結果的對錯來衡量,而是要更加注重學生參與度的衡量,記錄下參與的次數、參與的效果、個人在小組活動中發揮的作用等。在課堂結束前,進行小組自我評價和小組成員間的互評,評選優勝小組和優勝個人,這樣每個學生又可以回憶起自己整堂課的表現,達到一個反思的作用。這種過程性評價也不是僅僅局限于一節課,而是貫穿學生整個學習生涯,從學生剛到學校,我就為每個學生設置一個數學學習的成長檔案夾,由學生每一堂數學課的過程性評價表構成,在學生畢業時,將成長檔案夾發給學生,學生可以看到自己整個中職數學學習生涯的點點滴滴,給學生留下美好的回憶,讓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的感動和快樂。
(三)課后延伸課堂
在課堂上運用信息化手段記錄每一次的教師板書和學生板書,還有知識點相關微課,課后上傳,學生利用手機隨時隨地可以進行復習,重現課堂教學過程。學生的認知結構能促進和加快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這樣學習數學就變得簡單,快樂的情緒就有了。
四、引發的問題與思考
作為中職數學教師,我圍繞如何讓學生喜歡數學,學好數學進行積極探索,讓我的數學課堂快樂起來,讓學生感到快樂一直是我的教育追求目標。課前自主閱讀預習,課上小組合作,智慧分享,思學交錯,學生在實踐中鍛煉自己,在實踐中反思數學知識,把學習數學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滲透數學的科學思維方式,促進學生在快樂、和諧中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張紅玉.如何打造中職數學有效課堂教學[J].新教育時代,2014(24).
[2]彭婭.我的教學主張讓數學課堂充滿生命活力[J].新課程,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