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則全
[摘? ? ? ? ? ?要]? 隨著社會科技的不斷發展進步,繼計算機和互聯網革命之后,又牽起了一次物聯網科技革命,中職學校也紛紛開設了物聯網專業,新學科、新知識、新技術。傳統的教學模式和中職生自身的學習心理、知識特點已經不匹配,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新造職業技術學校作為廣州市乃至廣東省內率先開設物聯網專業的中職學校之一,也在積極探討物聯網專業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中職階段不僅僅要教授給學生一些職業技能,更需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協作意識。從分組協作式學習的內容出發,結合該校課程教學,探究中職物聯網教學中應用分組協作式學習的必要性,就分組協作學習原則、教師角色、考核激勵等方向解析物聯網教學中分組協作式學習的具體應用。
[關? ? 鍵? ?詞]? 分組協作式學習;中職;物聯網教學;考核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5-0152-02
中職教學與普通高中的一個顯著區別,就是中職階段對學生純知識性學習的考核相對淡化,但是對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綜合應用能力要求較高。這就要求學生不僅僅要對書本知識理論有所掌握,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知識運用的方法,將知識運用到具體的操作與實踐之中。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學生會屢次碰壁,甚至會因為理論與實踐無法恰當轉化而遇到瓶頸停滯不前,而學生之間的相互協作則是很好的潤滑劑,不僅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團結協作學習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在協作學習的過程中他們對知識的掌握會更為靈活,可顯著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問題解決能力。
一、分組協作式學習內容及相關理論概述
(一)分組協作式學習內容概述
分組協作式學習簡單來講就是教師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依據學生個體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個性差異等,把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讓學生以組內合作的團隊式學習方式完成學習任務,達到授課目標。
(二)分組協作式學習的相關理論
1.內在動機激發論
學習動機是在指定的學習目標之下,學生學習行為的動力傾向。從學生學習活動的開始到結束,學習動機都是影響學習成果的重要因素。這一理論的學者(例如馬斯洛等人)認為,學習動機是在人與人之間交互、比較之中產生的,其本質體現了一種人際互動。那如何激發學習動機呢?筆者認為,最好是在學習過程中建立一種利益共同機制,在需要實現共同的目標下對學習任務進行分工,學生之間相互討論研究,對小組成員進行角色劃分與輪換,評價兼顧個人與集體等方式實現。
2.交往需要滿足論
“需要滿足論”的較高層次需求有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學校是滿足學生需要的重要場所,學生在這個場所里也是無時無刻有這些需求,并為之付出,如學生在努力付出之后,學習成績進步了,得到了其他同學的尊重,他也覺得自己實現了超越,那么他的學習興趣將會更加濃厚。所以,這些需要的滿足程度將極大地影響學生對學習的喜愛程度、努力程度。
3.認知發展促進論
認知發展理論是著名發展心理學家讓·皮亞杰提出的。他指出,認知發展和社會性發展是通過同伴相互作用得以促進的,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動中發展起來的,是在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往過程中發展起來的。通過小組內部的爭辯、商量、討論、協調等進行頭腦風暴后,整體達成一致的結論和解決方法。布置了學習任務后,學生之間相互協作,產生有益的認知沖突、高質量的理解和恰當的推理活動,從而提高學習成績。
4.知識建構學習論
知識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的過程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習是建構內在心理表征的過程,學習者并不是把知識從外界搬到記憶中,而是以原有的經驗為基礎,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建構新的理解”(D.J.Cunnighan,199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活動就是學生憑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與外界的互動,主動地生成信息的意義的過程。而學習活動中,相互解釋說明,教的和被教的學生都可以從中受益。教的人越多,教者學到的越多,掌握的知識也就越發牢固了。
二、中職物聯網教學中應用分組協作式學習的必要性
計算機網聯網專業是當前中職教學的一個特色專業,這個專業的就業面非常寬廣,就中職階段而言,物聯網專業的辦學定位應該確定在應用層面上,培養物聯網企業所急需的一線技術人才,能夠依據規范選擇適當的設備設計簡單的物聯網應用系統;能夠依據設計,組織施工,安裝調試物聯網應用系統;能夠對既有的物聯網應用系統進行管理和維護,而這些技術型的工作,都要求學生有很強的實際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各個工作之間的配合也非常重要,因而在中職物聯網教學中應用分組協作式學習尤為必要。
(一)給學生搭建一個自主學習的平臺
物聯網技術以信息技術為核心,在目前全面網絡化的基礎上,將生活、學習、工作中的任何物品都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連接,實現對所有物品的統一、規范管理,實現數字化生活、數字化學習、數字化工作。這是未來科技發展的重要方面,對學生的思維創新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一門牽涉范圍極廣、綜合性較強的學科,我們不能沿用傳統的灌輸模式,分組協作式學習可以為學生自主學習、探索、發現搭建起一個寬泛的平臺,這樣才能有效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二)促進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信息技術處于不斷的發展中,當前網絡已經從一個虛擬的存在滲透入公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影響大眾的學習、生活以及思維模式。中職物聯網教學一定要注重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不能停留在單純的知識理論框架識記層面,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設計一個個學習任務,讓學生可以將程序、電子技術基礎等相關知識融合在一起以編程、實踐和創新為目標實現高效學習。
(三)提升學生的協作能力以更好地適應未來崗位需求
分組協作式學習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協助能力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每個任務都不可能單純依靠一個學生的單打獨斗來完成,這對提升學生的協作學習能力大有裨益。這項能力不僅在學校內部非常重要,在未來的工作之后,尤其是一些大型項目因為時間緊迫、項目難度較高、客戶要求繁多等,必須通過分組協作的方式實現整個團隊的高效合作。在校時期對學生開展這方面的訓練,可以讓他們更好地學習如何借助團體合作達成共同目標,以更好地滿足以后的崗位需求。
三、分組協作式學習在物聯網教學中的應用
(一)確立明確的分組協作式學習原則——差異化協作,組間公平對抗
在本校物聯網專業課程C#程序設計中,筆者依據學生的原有C語言課程中成績的排名,將物聯網專業的53個學生按一定比例分為A、B、C三級,分別對應成績優異、成績中等、學習基礎差的學生三個層級。然后對應劃分小組,每個小組里面,層級的人數比例如下:1名A級學生擔任組長,2到3名B級學生,6到7名C級學生,同一組的學生坐在一起,方便交流和合作。筆者在課堂中也將案例分為A、B、C三個級別,C級案例的數量占比較多,難度也低,面向的是C級學生;B級案例是在C級案例上適當作些變化,讓B級學生操作水平能有所提高;A級案例是具有一定難度的案例題目,數量通常是一到兩題,供A級學生練習提高。在發布案例要求后,學生上機操作,筆者巡堂指導,而各小組組長在完成自身任務后檢查并指導本小組B級組員,B級組員和A級組員共同指導檢查C級學生,各級學生之間也可以相互討論學習。組長在檢查指導的過程中,其實也進一步鞏固和提高了自己,同時同一小組成員之間也可互相討論和幫助,學習小組建立之后,教師要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上盡力幫助每個學生成就自己,因此我們鼓勵組內差異化協作,組間公平對抗,以學習的積極性、成績的高低來公平比武。實施分層合作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了,自信心也增強了,對該課的學習熱情也提高了,從而又增強了學習積極性,產生了良性的循環。
(二)教師在分組協作式學習中要發揮引領作用
教師不僅僅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教師更應該是學生協作學習的推動者,在教學中要扮演好組織者、引導者、課程開發者的三重角色。物聯網課程最大的特點就是要用大量的實踐性操作對所學知識進行練習和鞏固,教材中也有大量的案例可供學生觀摩和借鑒,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開發一些適合學生的配套訓練,讓學生自主摸索、實踐,在學生設計的基礎上,教師再對其中的一些環節、思路進行講解,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思維,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印象。
就此,筆者也結合實際企業中對崗位的技術要求和技能競賽的要求,和“飛瑞敖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開發了《物聯網綜合實訓》校本教材,教材中添加了實際崗位中智能家居所用設備的軟件開發、調試安裝、維護所用到的知識技能,全部采用實際案例講解,圖文結合,內容由淺入深,趣味性強,為學生提供切實的技能提高;教師課堂上采用分組協作式學習,引導學生在探究學習遇到困難時主動尋求幫助,共同努力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
(三)科學考核分組協作學習成果
中職物聯網專業培養出的都是一批用于專業知識的技術型人才,這批人才不僅需要能夠完成學習任務,更重要的是能夠勝任一些實際的操作工作,因此對物聯網課程的學習不是以單純的成績高低來評判,而是最終對學生設計的作品進行專業的細致化分析,幫助學生深刻認識自身的成績和不足。因此,必須將考核的標準明確,不僅僅考核結果,更多學習的過程中進行精細化考核。
具體到物聯網專業開設的課程中,筆者就任教的C#程序設計的課堂考核,實行了組內考核、組間考核和教師考核三部分。組內考核是A級學生對B、C級學生的評價,組間考核是各組之間交換作品后組長對別的組別的評價,教師考核是教師對各組的評價,評價內容可以有對程序界面的整潔程度,交互程度,代碼的邏輯性、正確性、簡潔性、模塊性,組長的責任性,組員的協助態度性等方面進行評價。
四、結語
分組協作式學習的應用不僅適合物聯網課程開展,而且對學生的專業能力發展大有裨益。教師在組織分組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意識,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此必須在明確分組協作學習開展原則的前提下,重視教師自己角色的靈活轉化,最后還要通過合理的考核制度,激發學生學習創新與進一步提升的熱情。
參考文獻:
[1]陳張榮.任務驅動法在物聯網教學中的運用[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4(8).
[2]曹俊,康莉莉.基于物聯網專業探究“教學做”在高職數據庫課程中的應用[J].數碼世界,2018(1):335-336.
[3]江煜,許飛云,楊忠,等.基于項目驅動下的物聯網通信技術教學改革初探[J].科技創新導報,20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