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蘇楠
[摘? ? ? ? ? ?要]? 在新課程不斷深入改革的當下,大學時期對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是他們人生觀和價值觀最終確立的時期,也是學生性格和習慣形成的重要階段,因此高等師范院校教師在進行學前教育專業樂理課的教學時,要堅持做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要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合理利用課堂時間,不斷提高學生的精神素養與專業能力,為其未來的就業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 ? 鍵? ?詞]? 高等師范院校;學前教育;樂理課;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5-0152-02
一、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對學前教育的學生而言,樂理課的內容是陌生且抽象的。音樂理論知識概念多,不容易理解;各版塊之間的內容貫穿性強;在實際的運用中又非常靈活。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授課時,既要給學生講清楚概念和相關理念,還要將實踐和理念結合起來,讓學生多聽多練習,才能更快更好地掌握這些抽象的內容。在課堂講解時,最簡單有效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辦法就是結合有針對性內容的視唱教學。在視唱練習中,將樂理中的理論知識點轉化在實際的樂譜練習中,在識譜和正確視唱的過程中,很好地去掌握、消化理論知識,從而達到真正有效的學習。與此同時,在視唱練習中,教師也能更好地引導學生理解音樂,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當然,樂理課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在正確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能加以正確運用,所以教師應該時刻提醒學生,要去熟練掌握基本樂理中的基礎理論知識,因為只有熟練掌握這些樂理知識,才能夠靈活運用到練習實踐里。
樂理和視唱作為最好的結合,兩者緊密相連、相互滲透,對于音樂教學來講是不可替代的活動。目前,很多教師都是在樂理課內容全部結束后再開始進行視唱課的教學,但是面對樂理課,學生的態度往往是為了應對考試,在考試完后沒有多少學生會記得自己之前所學習的樂理知識。可是在之后的視唱學習或者其他音樂相關課程的學習中,又會大量運用到基礎樂理知識,此時學生的狀態已無法更好地進行學習了。所以,樂理和視唱的結合是理論結合實踐的重要教學手段。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音樂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可以高質量地完成之后音樂相關課程的學習;可以更好地投入到今后的工作當中,教師可以考慮將視唱課加入樂理課中,兩者整合成一門課程,做到相輔相成。這樣既可以解決樂理課的枯燥無味,還可以通過視唱課加深學生對音樂理論知識的理解,使枯燥無味的樂理課變得生動形象。教師還可以通過視唱中的例子,使學生能夠做到舉一反三,更好地理解音樂理論,在不知不覺中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在講解“節拍”這一知識點時,如果只是一味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讓學生記住各種概念,勢必會讓學生覺得音樂學習起來枯燥無味,而且單純的理論知識還會讓學生感覺這些內容很難掌握,難以區分和記住它們。所以教師在授課時,可以與視唱結合起來,這些視唱練習也可以選自學生比較熟悉的歌曲。如在歸納、分析、辨別單拍子時,最主要的知識點在于掌握拍號中分子部分2和3所代表的不同意義以及實際運用中的不同效果。二拍子最常見的就是進行曲風格的曲子,學生非常熟悉的《大刀進行曲》《義勇軍進行曲》就是很好的二拍子的例子。在講解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選段樂譜的視唱,通過《義勇軍進行曲》《大刀進行曲》這些熟悉的旋律,可以讓學生更加直接地感受二拍子的特點,從而更好地掌握二拍子的概念、意義、強弱規律、實際運用等。在講解三拍子的節拍特點時,可以先讓學生聽比較熟悉的三拍子樂曲,如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雪絨花》,感受三拍子的節拍特點,然后選取一段進行視唱練習。在練習中,可以不斷地進行拍號的意義、強弱規律等內容的講解,最后再回歸到理論概念中,學生會在非常輕松愉快的過程中掌握這一知識點。
通過前面單拍子的學習,學生已經可以感受到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的妙處,也掌握了一些自主學習這一內容的方法,在接下來復拍子、變換拍子、混合拍子、散拍子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去收集相關的樂曲,并整理出典型樂段的樂譜進行視唱預習,然后再在課堂上進行抽查和總結。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掌握視唱音準、節奏的控制能力,還可以輕松、有效地解決“節拍”這一樂理知識的內容,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習效率與質量。
二、要因材施教
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他們大多數人是沒有受過音樂方面的訓練的,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在中學時學習過音樂,并且有一定的音樂基礎。不同的學生對音樂課程的學習、接受能力也是不一樣的,特別是在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能力上有很大的出入。由此可以得知,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基礎是參差不齊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一定要選擇因材施教,要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選擇適合不同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來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發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豎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只有這樣才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使每一個學生在樂理課上都能夠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為了更好地進行因材施教,教師可以在課程正式開始授課前,讓學生們嘗試自己去識別一些簡單的樂譜,或者是讓學生先進行一些鋼琴和聲樂上的樂譜讀譜,從而了解學生的音樂基礎狀況。在最初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多留意學生的學習狀況,包括學習的積極性、自身音樂素養以及接受能力等,使自己盡快地準確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更好地開展因材施教,使這一教學方法順利進行,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面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音樂基礎差異,教師要有耐心,對于那些基礎較好、掌握較快的學生,可以適當給予肯定,并給出深入學習的思路和建議,并鼓勵他們去幫助其他同學。而對于那些基礎較差、掌握較慢的學生,教師應多給予他們鼓勵和幫助,并適當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先從培養學生堅持不懈的良好學習精神和增強學生學習樂理的信心入手,慢慢引導學生,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由淺入深,由慢到快,切忌填鴨教學和降低要求。而且教師還可以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和實踐經驗,把那些需要記憶和理解的知識點編成口訣,從而幫助學生進行學習,使學生更加快速的理解和記憶。另外,教師還應該為學生創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活躍的課堂氣氛,使學生能夠在愉快的學習氛圍里學習。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們學習樂理課的要求畢竟不同于音樂專業的學生,教師可以將那些復雜、抽象的專業樂理知識簡單化,在不影響規范性和學術性的前提下,盡量把知識點通俗化,讓學生更加容易接受和消化。只有學生能夠接受這些知識,對這些學習產生了學習興趣,才能增強學生學習樂理知識的信心,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例如,在“音程名稱”這一板塊的教學中,基礎較好的學生很快就可以根據“全音”“半音”的概念和數量,正確寫出各類音程的名稱。這時,教師只需要幫助這些學生掌握好“音程的擴大與縮小”這一知識,從而使學生在掌握好自然音程名稱的基礎上,正確掌握變化音程的名稱。但對于基礎較差、接受較慢的學生,教師就得在“自然音程的名稱”這一基礎內容上多下功夫,幫助學生進行總結,并編寫簡單實用的口訣協助學生掌握這一內容:“純一四五八,大小二三六七,增四減五”。打好“自然音程名稱”的基礎,才能更好地進行下面“變化音程名稱”的學習。
三、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樂理課產生興趣,那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更加的努力,所學的東西也會用得更加得心應手,效果往往也是事半功倍。所以教師在教授樂理的過程中應該盡量給學生制造出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從而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打下基礎。只有學生對學習樂理產生了學習興趣,才會在學習的過程中使自己的心身都得到鍛煉,也能做到心情舒暢。而且教師在設計樂理教學時,也要盡量設計的充實生動,步步加深,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只有讓學生不對樂理知識產生抗拒心理,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教師在講解“音的時值”這個知識點時,可以給學生聽一段旋律,讓學生熟悉這段旋律,并可以跟著旋律簡譜視唱。然后讓學生根據旋律中的音時值的長短,在不改變節拍的條件下,改變音的時值長短,將樂曲進行適當的小改編。教師還可以做出一段旋律的示范,這樣學生的積極性也更容易被調動起來。在學生完成樂曲改編后,選出最符合要求的曲子,并提問新作的曲子與原來的曲子有什么不同。這樣經過了全班學生的努力,不僅使所有的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還能夠在不知不覺之間牢牢地記住所有的音符時值。
再比如,教師在講解到“常用記號”時,可以用音樂謎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先寫一些謎語,如“一個大門兩扇板,兩隊門眼遙想見。音樂家們到這里,都得來回跑兩遍。”,寫完后讓學生自己在課下找出答案。這種在樂理課上猜謎語的活動,很容易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的氛圍也很容易被活躍起來。氣氛好了后,學生對教師的課也會更加有興趣,面對教師講的任何一個音樂符號都不愿錯過。當學生在課下找到答案后,對于這節課也會更加的專注。這樣的課堂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很好的掌握樂理基礎知識和使用方法,還能夠深化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聯想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合理地利用課堂時間
在學校的課程安排中,學前教育專業的樂理課課時大多為16課時,視唱課課時與之相同,共開課一學年。所使用的教材要比音樂專業的教材簡單得多,樂理的部分一共是八個單元,之后是視唱課的部分。但是因為學前教育的學生很少有音樂基礎,并且從來沒有接觸過樂理知識,所以樂理課上起來進度較慢,很多時候一個學期下來也只能將到教材的一小部分。那么如果想要將樂理與視唱課結合起來,則需要教師更加合理地運用自己的課堂時間。根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合理分配樂理與視唱的授課時間,也可以將樂理多出來的課時填補到視唱的學習中,進行合理的運用。如這節課的教學任務中,樂理課知識點比較容易接受,那么就可以多進行相關的視唱練習,在視唱中解決樂理知識點。如果這節課樂理內容比較多難掌握、難理解,那么教師也可以只進行樂理知識的講解,等到下節課復習時,再利用視唱練習來進行復習。這樣靈活、合理的利用課堂時間,有助于學生在有限的32課時里,高質量的完成學習任務,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蓬勃發展的當下,高等師范院校的教師在進行學前教育專業樂理課的教學時,要堅持做到以上幾大方面,不斷提高學生對該專業的興趣,在促進教師自身教學水平提高的同時,也讓學生的大學生活充實且富有意義。
參考文獻:
[1]王翰慈.優質學前教育樂理課堂的構建問題及解決策略[J].學前教育,2016(2).
[2]白姍姍.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課堂積極性的方式[J].大學月刊,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