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昆
[摘? ? ? ? ? ?要]? 現代學徒制是通過學校、企業的深度合作與教師、師傅的聯合傳授,對學生以技能培養為主的現代人才培養模式。
[關? ? 鍵? ?詞]? 現代學徒制;雙元制;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 G717?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5-0227-01
一、引言
職業院校的學生來學校學習,進入社會時是否能按照工廠要求及時有效地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工作當中成為影響學生就業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很多學生不愿意去專業對口的工廠上班。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學生的腦海中,進工廠就意味著從事流水線工作,很辛苦,重復性的勞動,又學不到什么東西,個人價值得不到很好的體現,所以愈來愈多的畢業生選擇了其他相對自由輕松的工作,學校學到的東西隨著畢業也棄之不理了。
另一方面,作為企業來講,他們真正需要的人才很難在畢業生中尋覓到,由于流水線工作的單一,相對辛苦,工人流動性很大,招聘部門只能不斷招工。
最后,作為學校,如何在供需雙方之間架起一座橋梁,滿足雙方需求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應運而生。
現代學徒制有利于促進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和針對性。
二、我校開展情況
目前,我校采取的是以德國為代表的現代學徒制形式:雙元制。2017年,我校與某公司開展校企合作。以“雙元制班”作為試點,采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將企業內訓植入學院課程,發揮學院和企業雙方的優勢,加速了學生的成長,提前為學生打開了企業的大門。該班級采用小班教學,人數不超過30人,學校與企業協商簽訂學徒制協議,企業與學生簽訂學徒工協議(勞動合同),畢業后企業給予相應的技術崗位,達到工作能力的學生在企業會得到較高的工作待遇。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學生普遍評價很好,很多學生拿到了企業頒發的獎學金。
三、存在的問題
(一)“雙元制班”的開設在一開始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很多家長和學生沒有真正明白這個班級開設的目的,以為學生一旦簽了協議就相當于簽了“賣身契”,導致主動報名的學生人數比較少。
(二)目前,教師的數量有些不足,教學能力方面,理論知識很扎實,但是缺乏實際工作經驗,實操能力欠缺,指導學生實操部分會有些力不從心,不適應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的培養要求。
(三)與現代學徒制相適應的實訓場所應該具備校企共建的相關實訓室,使學生在學校有真實的工作環境,實施雙師制教學,真正實現實際工作情境搬到校內開展,學生按照參與實際項目過程學習,按培養標準用實際工作過程完成教學任務。
(四)學校按照教學任務需要完成一定的課程,企業又需要學生在工廠進行一定時間段的實習,導致學校的課程安排與企業實習之間存在問題。
(五)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后,能否按照要求留在企業還存在一定變數,雖然在試點班成立初期,學生需要和學校、企業簽訂“契約”,但是能否保證學生一定會遵守契約,目前還沒有詳細、具體的措施,企業存在一定的風險。
四、解決辦法
(一)首先,學校要給學生和家長講清楚這種人才培養模式的好處在哪里,企業需要人才,學生需要技術工作崗位,學校在兩者間架起一座橋梁,滿足雙方需求。
(二)要建立一支合格的師資隊伍。教學任務由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共同制定。校企合作,建立和完善“雙師”隊伍,共同做好教學與管理以及學生的實訓與就業工作。
(三)在充分利用好現有實習實訓資源的基礎上,引企入校設立分公司,共建校內實訓室,人員由校內教師、企業師傅共同組成。利用這個平臺,更進一步深化實施學徒制培養模式。
(四)試點班每個學期課程的設置,企業先把學生的實習要求報給學校,學校再根據企業的需要設置相關的課程,避免企業和學校的安排沖突,這中間需要德商會,政府在企業和學校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
(五)企業靠什么留住學生呢?首先給學生創造優越的學習、生活條件,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企業會有培訓師全程跟蹤,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學習情況等,注重對學生技術技能的培養,鼓勵學生自學英語等外語,提供一些考證的機會等,并給予他們一定的獎勵。培養學生的自豪感、自信心,不斷提升他們的學習技能,對學生進行職業規劃,讓學生清楚自己有哪些上升通道,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用企業文化、待遇來留人。
總之,推行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要思考適合地域和學校特色的合作方式。學校、企業緊密合作,防止脫節,要將學校本位教育與工作本位培訓緊密結合,使企業回歸職業教育主體之一的地位。校企共同建立專業的教學團隊,合作編寫工學結合的教材,合作開展社會服務,使學校、學生、企業三方的需求都得到滿足,從而使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得到更好的推廣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龍小紅.中等職業學校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問題研究[D].江西農業大學,2013.
[2]劉振波.淺析現代學徒制[J].同行,2016(14).